第14节 数典忘祖(1 / 1)
其实,羊舌家族也好,还是其他家族也好,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终归是要走向没落的,我们无需遗憾,这是历史必然。我们遗憾的是,晋国贤大夫叔向,将要走向生命的终点了。
公元前527年12月,周景王之母穆后去世。王太后去世,那是一件大事,根据规定,各诸侯国都要派出卿大夫去王室参加葬礼。
晋国派出的是下军佐智烁以及掌管典籍的籍谈。籍谈,前上军司马籍偃之子。晋国的籍氏家族,起源于晋国公室,晋穆侯有一个孙子叫姬黡,排行老大,故人称伯黡。又因为是晋侯之孙,所以也称公孙伯黡,史书一般作孙伯黡。
孙伯黡曾经担任过晋国上卿,与当时跑到晋国的周太史辛有次子董一起负责掌管典籍,故以其职务为氏,这便是晋国籍氏渊源。
籍谈也算是当时晋国知识相当渊博的人了,所以这次作为智烁的副使赴周王室参加丧礼。令天子周景王失望的是,其他诸侯来王室,或多或少都带点礼物来,但晋国在诸侯国中老大当久了,只习惯于人家送礼给给自己,自己没那个送礼给人家的习惯。
周景王心里有气,王太后的丧礼按部就班进行完毕后,周景王设宴招待各国使臣,他特意使用了鲁国送来的壶盛酒,用郑国送来的爵作酒杯,宴会时使用宋国送来的乐器,反正将各国诸侯送来的都用上了。
大家喝着酒,听着音乐,冷不妨周景王对最前面的智烁道:“予一人很纶纳闷,为何各国都有礼器进贡王室,为何晋国没有?”
各国使臣大吃一惊,顿时明白了,天子原来是在责怪晋国啊。智烁更是尴尬不已,心道都怪自己,来的时候没考虑过这一层,不然随便拿点东西送送天子也便没今天这场尴尬了。
籍谈见智烁呆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心道天子也太不是东西了,怎么就向一个少年问这样令人难堪的问题?
智烁当时非常年轻,不过十七八岁,父亲智盈英年早逝,智烁算是接父亲的班进的卿级班子。
籍谈见天子责怪晋国,他便站出来向天子行了一礼后道:“陛下,这个真的还不能怪我们晋国。诸侯受封,天子都有明德之器相赠,用以安抚国家。依礼,诸侯朝见天子,当然得进贡相应礼器。
想当年,晋国受封于唐,但天子未赠明器。且晋国受封于戎狄之地,处深山老林,远离王室,天子威信难以达到晋国。为拱卫王室,晋国几乎把一切都用于与戎狄打交道中,哪里有空置办礼器,故未能进贡。”
列国使臣听着便想笑,你晋国堂堂超级大国,中原诸侯盟主,来天子这里哭穷么?唉,晋国算是到头了,太蛮横,明明失了礼却不认错。这个籍谈无非是一介大夫,在天子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都是晋国自国君至六卿至大夫至小吏,骄横惯了之故啊。
周景王听后便火了,但毕竟是天子,得有气度,且晋国也不能随便得罪,于是按住性子,冷冷道:“不对吧?想当年,先王成王分封其同母兄弟唐叔虞于唐,将密须之鼓、大辂之车和阙巩之甲都赏赐给了他,这是有典籍明确记录的。
予一人也知道,密须之鼓和大辂之车,是文王用于检阅军队所用。阙巩之甲,是武王攻克商朝时曾穿过的铠甲,这都是当时王室的镇国之宝,赏赐给了唐叔虞。
唐叔虞接受了这些明德之器,用于整肃军队,威服戎狄,履行拱卫王室之职。到后来,晋先君文公更是接受了先王襄王所赐的战车大辂、戎辂、斧钺、香酒、彤弓等等明德之器,还有王赐甲士,以用于晋国保有南阳之地,安抚民众,征伐戎狄蛮夷。这些,难道不是天子给晋国的赏赐么?难道晋国都没有记录在典籍中么?
有了功勋而不忘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于典籍,以土田以奉之,以礼器以抚之,以车马服饰彰之,以旌旗显之,从而子孙世代不忘记,这就是福佑啊。而晋国居然没有把这种福佑记载下来,予一人实在是感到不可思议。
叔父你的高祖孙伯黡,曾经掌管晋国典籍,以正卿的身份主持国家大事,这才有了籍氏,直到太史辛有次子董到了晋国,你们晋国这才以董氏为史官。但不管如何,叔父你作为晋国史官的后代,难道可以忘了祖上吗?”
这个周景王,看来平时书确实读了不少,这一套下来,不但令籍谈张口结舌,无法应对,列国使臣均在心中暗暗叫好。这些年,大家都对晋国很有意见,上次见到晋国人被怂得无话可说还是那位郑国的子产,在平丘之会上为关系赋而舌战晋国群臣。这一次又见到了晋国人被天子一通话给说得无地自容!
后来,周景王对身边人道:“这个籍谈能举典故却忘记祖宗,予一人担心其后代要没落了。”
成语“数典忘祖”便是源自于此。
https://www.xddxs.co/read/49090/2871655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