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义师南下,意在阜阳(1 / 2)

加入书签

乾隆三十三年,七月十六日。

从蒙城出发,顺着涡河向东南而下,一百六十里外就是涡河入淮河口,这里是怀远城。

怀远居于淮河之中,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只有西北一角能够进出,地势险要。

一旦占据这里,便能掐断淮河航运,东能威胁凤阳,西能震慑寿州、颍上,将整个安徽沿淮和一分为二。

在蒙城把吸引颍州清兵的任务留给武元雄后,李景天就带着主力部队南下,从蒙城直趋怀远而去了。

经过龙亢集时,李景天得到消息。

说是庐凤兵备道观察已经从庐州启程,要前往凤阳坐镇,调度当地的绿营平叛。

他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觉得有些奇怪,自己起兵已经有十天左右了,淮北这地界又不是山旮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信息流通很快捷,南来北往商人多如牛毛,只用颍州凤阳泗州这三地的绿营来对付自己,未免也太小瞧他了吧?

还是这其中另有内情?

李景天摇了摇头:“不知道搞的什么鬼,庐凤道的绿营拢共不过四五千人,而且分散各地,即使集合到一起都要大半个月,就算合兵一处难道就能对付得了我吗?”

满清如此行事,显然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

击败庐凤兵备道观察的兵马问题不大,难的是如何在事态扩展,引来满清更大重视之前,拿下淮河沿线的重镇。

如凤阳、寿州以及临淮镇、东阳镇、三河尖这些商埠集散之地。

强攻自然是必要的,骚扰庐凤道观察麾下各地绿营的集合时间也是一个可行之策。

这一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就是鼓动淮河两岸的匪盗起兵或者大肆出山劫掠,扰乱满清地方秩序,让各地绿营不得不留在当地防备可能的袭击。

而拉拢鼓动各地匪盗宗教势力起兵的事情,早在李景天起兵的第二天,就派人通知了。

现在,想必庐州府以北的地方,各路匪盗都争相亮相了吧。

...

凤阳,北炉桥寨。

寨子内外被一群群身着布甲手持长枪的绿营兵层层保护,寨子外有明哨暗哨,寨子内的一间大院更是守卫森严。

大院大门上方插着一杆大旗随风飘扬,上书“分巡庐凤颍泗滁和六安等地兵备!”一行大字。

这里,就是庐凤兵备观察使的临时驻地了。

按理来说淮北乱民举事,局势糜烂地方绿营不能敌,他这个庐凤兵备道观察应当立即北上调度诸军平叛才是,为何到了北炉桥寨却踯躅不前?

其实是有原因的。

院内,庐凤道兵备看着面前拱手抱拳禀报军情的军官,眉头久久不能舒展开来。

“姚参将说说该怎么办吧?贼情汹涌,本官不能放任乱贼残害两淮千万百姓,我欲提兵北上,渡过淮河与贼血战,你认为如何?”

一句话问他两次,姚参将心中不屑,贪生怕死还说的如此冠冕堂皇。

不过贼情确实很是汹涌,即使是他这个庐州参将也不敢贸然行动,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手里的营头全给葬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