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愿意!(1 / 2)

加入书签

宴饮之间,刘申与余老龟聊起了天,轻松惬意的问道:

“阿龟,你那老道师傅怎么死的?”

正在呼啦啦吃着面条汤的余老龟眉头狂跳,哪怕跟随申哥一上午了,依然没有习惯这个老龟的称号……

说道:“申哥,我师父是受了伤,后来病重治不起,前两天断的气。”

刘申点了点头,不以为意的道:“嗯,今天欺负你那个高长瑞,类似这种人多不?你以后跟我混了,有仇必报,仇不隔夜,这可是咱们组织的一贯作风。”

余老龟讨好的道:“谢谢申哥,嗯,今天听您说完那番人与野兽的故事后,我想了想,其实也没什么了,就让往事随风而去吧,如您所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刘申哈哈大笑,说道:“嗯,那可不是让你忘记仇恨,而是让你活得像个人,正想和你说说复兴社的事。”

“既然说道这了,我就得先问问你了……”

刘申忽然挺直腰杆,坐姿如钟,表情严肃认真,一脸正色的问道:“余潮生,你怕死吗?”

老龟哥见刘申这样,有些茫然,赶紧也坐直身体,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旁边的乔二更是面皮抽搐,盯着眼前的一盆儿面皮汤,不再说话。

“嗯,这么问可能有些不对,不过,老余,你有信仰吗?”

老余一愣,说道:“啊,申哥你信佛吗?我、我没法信佛的,我师傅是道士,我只能信道教,要不真对不起他老人家的。”

信仰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佛典《法苑珠林》里,佛典里说过:“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

所以当时,“信仰”这个词,还属于佛家的专用,刘申一说信仰,老余自然以为,申哥是准备让他改道归佛了。

刘申摇了摇头,说道:“你对信仰这个词有些误解,我理解的信仰,是相信、热爱、敬仰、信念的融合,我对这种情谊,叫做信仰!”

“有些人信仰神明,比如佛家的漫天诸佛、道家的大罗金仙,有些人信仰皇帝,如那些忠贞的朝廷大员、儒生学子,还有些人,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相信自己能闯出一片天地,无法无天,为了目地,不择手段,就如现在的那些藩镇诸侯。”

“人一旦有了信仰,就会坚定起来,会产生十分强大的力量,胆小的人会变得敢于舍生取义,懦弱的人会变得能够直面生死,信仰越是坚定,人就会越强大!”

“我和我所创建的复兴社,就是一个信仰强大的组织,我们不信天地神、不信皇帝老子,只信奉华夏民族的历史!华夏民族的文明!华夏民族的道德!”

“我们信仰的是复兴华夏!把复兴华夏盛世做为己任。”

看着三个面上纷纷变了颜色的人,刘申笑了笑,又换做舒服的坐姿。

“当年,伏羲氏的贡献,使得华夏民族开始信仰自然,凡事顺乎于自然,便可以获得天人之间的和谐,共同生存与发展。”

“后来,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敬畏天命,也必须提高道德修养,他呢,一方面主张“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又一方面倡导“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以天助己助者,来勉励大众自律自觉。”

“说白了,就是自己要先奋发图强,拼尽全力之后,再去听天由命。”

“再之后,孟子他老人家发扬光大,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的责任,而且说是由天所降,希望承担大任的人,能够自律,也只有有了道德基础,才能成就大业。”

“这些人,说得都没错,那么什么是道德呢?什么又是人呢?”

老龟哥看着刘申给自己布道讲经,站起身来,深深一礼,说道:“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意思是说,孔子所说的,提高道德修养、扩大事业范围都是出自《易经》的言语。

老龟哥继续弯腰鞠了一躬,又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他的意思是:“学习易经的先生们,大多都是静默而成,不需要多说什么言语,就能自然悟道,主要的关键,可能就是有了道德修养”。

他的师傅就是道士,《易经》对老余来说,自然是倒背如流。

说这番话的意思,也是想告诉刘申,你信那些不如跟我信道教,他们都是从道教里衍生的,所谓大道合一,殊途同路!

儒学和道学的终点,也没什么不同,信仰这个东西,还是道教更适合你!

信道教自然好处多多,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自然产生道德和修为,如果你炼制的大铅丸子,铅与巩和矾的比例万一完美了,还能修出灵气功法,以后金丹元婴,向日飞升,哪怕如李太白一般,打造出九把元婴宝扇,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都不在话下。

所以,老余说完,一脸目光灼灼的看着刘申。

刘申这厮被盯得有些不自然了,偷着擦了擦手心的汗水,他哪里懂那些言外之意!就连老余说的话,本身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心里腹诽道:老子说的都是白话文,最多也就是脑袋里,一点原来主人在幽松书院学儒时候的一点记忆,您跟我这说文言文,是不是欺负我不懂行啊。

而大黑熊乔二和路人甲牙人,更是一脸莫名其妙,怎么了这是?文化人这么吊毛的吗?动不动就开始文化输出,碰到一起就开始雅集,探讨学问?这说的是啥?

我们听不懂啊!大家要不要聊点都能听懂的天,我们不想做空气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