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初战告捷(八)(1 / 1)

加入书签

第十八章初战告捷(八)

孟歆笑嘻嘻地说道:“抱歉、抱歉。小子谬论。”

朱棣目光威严,长髯微微发颤,质问道:“我大明百姓尚有饿殍。哪里来的多余粮食卖给蛮夷?更何况是铁器?”

孟歆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说道:“我们不是没有种谷神麦、马铃薯吗?如果皇上下决心大面积推广。三到五年,大明就不会缺少粮食。另外,我们不是--卖。让他们--偷偷地收买内地商人--尤其是晋商八大家--偷到种子。试种以后,必然大面积推广。谷神麦是会退化的--产量会逐年递减。这时候,我们出高价换他们的牛羊,水到渠成。只要他们习惯了--农耕、定居。再给他们大明子民的身份,吸引他们定居在黄河中上游的汉民当中,推广汉语教育,允许他们的子弟科举。彻彻底底地融合在华夏大家庭里--势在必行。至于说铁锅,用生铁铸造而已,生铁做不了刀枪--没有兵器不就可以吗。”孟歆对gcd的民族理论得心应手、胡吹海雷。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郑和都若有所思。

郑和还是见多识广,问道:“大明的炼钢技术不会外泄--传到鞑靼、瓦剌、女真那里?”

孟歆说道:“大明一年产生铁1800多万斤,炼钢才100多万斤。研究炼钢何其难也。人类的进步几十万年,从制造、使用石器进步到冶炼、制造、使用青铜器--就是夏商周、五帝时代,我们炎黄子孙开始了推广农耕。秦始皇的时候,开始冶炼、制造、使用铁器,农业文明才在中华大地上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人口由几百万,发展到几千万,到了大明如今--人口有接近2万万。铁器到炼钢得进步--是何其的艰难。即便是最简单的平炉炼钢--要焦炭、要耐火砖、要吹氧等等、等等。我们炎黄子孙,1600多年的发展,现在一年1800多万斤的生铁,才能炼钢100多万斤。”

“你怎么知道的人口数量和钢铁产量?”朱瞻基有一点摸不着头脑。

“太祖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建立数学模型,运用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数据进行推算--人口数据就有了。钢铁的数据--同样道理--用户部每年的赋税数据推算。”孟歆是硬着头皮、哄死人不偿命--不过,现代研究的明朝初期经济就是如此。

“我们能不能多炼一些精钢?”朱棣满心期待啊。质量上乘的刀枪,那就是--战斗力啊。

“我和聘请的师傅正在研究、试验、完善--灌钢法--这是南北朝时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发明的--綦毋怀文制造有宿铁刀。他的方法是,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灌注到熟铁上,这样几度熔炼,就成了钢了。钢炼成之后,他便以熟铁作刀背,用钢作刀锋,并用动物的尿和油脂来淬火。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宿铁刀,能一下子砍断30多块叠放在一起的胄甲片。到宋朝,则流行于全国,并有所创新和完善,成为当时的主要炼钢方法。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说:社会上所说的炼钢,就是在炼钢炉中,把熟铁屈绕成盘,并将生铁片嵌在盘绕的熟铁条中间,然后用泥把炼钢炉密封起来烧炼。待炼成后取出来锻打。用这种方法炼出来的钢,就称为团钢,也叫灌钢。

我们现在正在试验--是先把熟铁打成像手指头那样宽,一寸半左右长的薄片,然后用熟铁片束包扎紧,再将生铁放在扎紧的熟铁片上面。随后,盖上破草鞋(要用沾有泥土的,这样才不致于立即被烧毁),另外,在铁片底下还要涂上泥浆。当这一切都做完之后,把它放进洪炉里,用劲鼓风,达到需要的温度时,生铁便先熔化成铁液,渗淋到下面的熟铁中,两者便互相融合了。这时,就可取出锤打。经过再炼再锤,反复多次,才行。

如果可行。推广灌钢法可以提高农具和兵器的质量。但是,冶炼钢铁都需要大量的焦炭啊。北京的木城涧、千军台、大安山是有煤矿。但是,皇上得批准开采、炼制焦炭呀。”

“粮食、钢铁怎么弄?你们回去拟一个详细章程。我们回头再议。你的手雷呢?”朱棣是有条不紊、步步紧逼。

“皇上,那玩意太危险,我没有带进宫里。还是找个僻静一点的地方实验的好。况且,动静太大。还要布置实验目标--比如--草人之类的。还要尽量做到保密--不能让蛮夷知道了--我们有了大杀器。不如,皇上先用膳。我先去准备。”孟歆实在是饥肠辘辘了。

“不要你了。郑伴伴,你打发人去安排。用什么草人?叫刑部提几个死囚。”朱棣果然果决、狠辣。

“皇上,死了太便宜他们了。让他们去挖矿、炼钢多好--还能够替老百姓负担一些徭役。”孟歆非常缺少人力资源啊。

“你有什么办法?”朱高炽还是宅心仁厚。

“用棍子架起一扇、一扇的豚肉、羊肉,观察手榴弹的爆炸效果。完后,洗干净、切肉时,小心一点、剔除弹片。不耽误吃肉。”孟歆赶紧搭腔。

“好,就这么办。二哥赶紧去弄好吃的。”

https://www.xddxs.co/read/50001/2888911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