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战略战术(三)(1 / 1)
第六十一章战略战术(三)
朱瞻基眼睛发亮--霍去病17岁八百骑奔袭匈奴人的龙庭,自己何尝不是--永乐七年(1409年),朱瞻基跟从明成祖巡幸北京,明成祖令朱瞻基观看农家耕种所用农具及田家衣食,并作《务本训》赠给他。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北征蒙古,命朱瞻基留守北京。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开始加冠。从此刻起,无论是巡幸北京还是征讨蒙古,朱瞻基都跟随明成祖。明成祖曾经命学士胡广等人到漠北军中为太孙朱瞻基讲论经史。
孟歆看了看朱瞻基,说道:“不要以为霍去病仅仅是勇敢、甚至是鲁莽。霍去病的成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尤其是最后一次,霍去病独自统领五万骑兵,几十万步兵辎重部队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封狼居胥,兵锋直指瀚海(今天的贝加尔湖)。
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而经过汉朝的不停地追剿,匈奴西面一路杀进了欧洲,公元300年灭了阿兰国。再打败了哥特人,再打败了东罗马人,迫降了斯拉夫民族和日耳曼民族,把央格鲁萨克逊民族赶到了英伦三岛。匈奴的首领阿拉提在欧洲的风头是一时无两。后来,因为瘟疫和其他原因,匈奴最终衰落了。
因此,在霍去病的面前,是一只马背上的民族--匈奴,是战争猛兽。霍去病能够打败他们是因为他任用了一大批匈奴将领。
卫青迷失在沙尘暴中和匈奴血战。李广、赵食其甚至张骞都在草原上迷了路。只有霍去病准确地找到了匈奴左贤王部,以五万骑兵歼敌七万余人。其中的四个匈奴将领功不可没。可惜,霍去病24岁就英年早逝。中华第一名将啊!只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我们后世的汉人子孙。”
朱瞻基不是太明白,问道:“我们也要用蒙古骑兵吗?”
孟歆说道:“当然,但是,我们的用法不同。战争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首先是要创造天时--营造和平、安定的环境--开通边贸互市,用我们的工业产品,改善蒙古人、女真人的生活。尤其是要大量地收购他们的牛、羊、马。特别是要收购他们弃之如敝履的羊毛等等。低价供应他们食盐、布匹、粮食、蔬菜等等。让他们的生活变好了,就没有人愿意打仗了。其次,是创造地利条件。引导他们定居,开展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进而进入工业生产。我们有农业技术,培养他们的农业技术人员、畜牧业技术人员提高农业、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产出的农业品、畜牧业产品多了,有了自己的田地、牧场、房子甚至是工厂,谁还会天天想着拼命厮杀?最后是人和--要大力地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等。办法无非是打开我们社会的上升通道--鼓励他们学习文化、技术,加入到我们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活当中,选拔优秀的人才,提高他们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和待遇,和我们融为一体、和谐共处吗!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能够和谐相处,融为一体;黄帝和蚩尤打完了,还不是要和谐共处;据说,中国最强悍、兴盛的唐朝,身为唐太宗的李世民还有鲜卑人的血统。其实,只要想方设法保持大家的利益一致,不要发生大的矛盾,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商量的。即便是什么有矛盾,也可以商量着解决吗?”孟歆相信--只要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解决老百姓的物质生活的困难是可以的。人类到了21世纪确实是还有吃不饱饭的,但是,主要矛盾是生产力过剩的问题。有人吃不饱,那是体制、制度出了问题。比如: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居然有成千上万的儿童挨饿。
朱瞻基暗暗点头:是啊,若是达到、瓦剌、女真都融入中华这个大家庭,我们就可以全力南下、西进。
张辅、陈懋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这小子,还是怀柔的吗!
孟歆心里说的:这才是儒家真正的核心思想--和。老子说过:道步行,则仁;仁不行,则德;德不行,则礼。最好的选择还是--和。
https://www.xddxs.co/read/50001/2888916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