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辽河的姑娘(1 / 2)

加入书签

爸爸说,只要一提到小腾格里、西辽河,说到漠北村、石门山,他马上就会联想到在漠北广为流传的那首民歌——《西辽河的姑娘》。

这首民歌源自何时,在石门山一带是否真有一位出奇漂亮的姑娘已无从考证了。甚至是这首歌出自清末民初抑或民国初期中期?谁都说不好,就连“胶皮脖子”任三爷虽然能把个刁百川说得活灵又活现,但对《西辽河的姑娘》却一点儿也说不清。我从歌词中分析,这首民歌还是产生于民国初期,虽然社会动荡,但妇女们要有一种追求和向往。姑娘们抑或女人们那时或那一个时代的追求是什么?用我们现代的词语说,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从歌词中不难看出,就是能找一个富足的婆家和一个英俊的男人,还有就是富裕而稳定的生活和成群的儿女。

你不要笑话那个时代的漠北姑娘抑或女人们鼠目寸光或者猥琐不堪,而以为女人们应该像刘兰芝像祝英台那么有情趣那么浪漫。漠北的女人们受文化和历史的局限,她们的追求与生活的境界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

民歌是诗,“诗言志”,《西辽河的姑娘》唱出的是那个时代女人们的心声。

在爸爸小的时候抑或读中学的时候,经常会随着奶奶去亲戚家串门儿,听到的或见到的大闺女、小媳妇唠嗑儿,三句话不过,准说到她们未来的或现在的男人、房子、孩子和过的日子上。这几乎包括了她们生存理念的全部,她们就是为这些生存和生活着。

这首民歌或许在最初形成时只有一段或两段,但随着人们不断地进行增改,以至于才有了后来的十段唱词,而且内容也相对完整了。

我后来和一些研究我国北方民歌的专家们谈及《西辽河的姑娘》,他们基本同意我的想法。现将《西辽河的姑娘》录下。

西辽河水呀长又长,

石门山下有位美丽的姑娘;

姑娘长得实在是美哇,

茭白的脸蛋儿闻着香。

西辽河水呀长又长,

石门山下有位美丽的姑娘;

姑娘嫁到哪里去哇,

大漠深处沙湖旁。

西辽河水呀长又长,

石门山下有位美丽的姑娘;

姑娘的夫婿就是好哇,

骑着白马挎双枪。

西辽河水呀长又长,

石门山下有位美丽的姑娘;

姑娘整天沙梁上望哇,

再富再贵也思家乡。

西辽河水呀长又长,

石门山下有位美丽的姑娘;

姑娘骑马回石门哇,

马脖子上的串铃“咣”“咣”响。

西辽河水呀长又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