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1 / 2)

加入书签

探底细使者赴河中广政殿君臣议国事

次日下值之后,赵匡胤回到营房,只见七名亲兵正聚在一起赌钱。军中禁止赌博,他们虽然不敢大声喧哗,却也玩的眉飞色舞。牙校石守信见赵匡胤走了进来,使了个眼色,道:“过来玩玩。”他是开封府俊义县人,一口开封口音。只比赵匡胤小一岁,肤色黝黑,眼睛虽然不大,但是目光熠熠,看上去十分精明。赵匡胤发誓不再赌钱,丝毫不为所动,微微一笑,道:“我曾经发过誓言,不再赌钱。”解下佩刀,放在枕头下来。拿出一本苗训赠送的书,看了起来。

过不多久,足音跫然,柴荣走进了帐篷。他是衙内指挥使,统领亲兵。众亲兵见他进来,急忙站起身来。柴荣走了过去,见竹板床上散落着铜钱和骰子,目光陡然变得冷峻严厉,沉声道:“你们在赌钱?”众亲兵支支吾吾,不敢做答。石守信身为亲兵军校,只得道:“咱们闲来无事,随便玩玩,请衙内高抬贵手。”人们称呼高官勋贵的子嗣为‘衙内’,柴荣虽是郭威的养子,人们还是以‘衙内’相称。

柴荣性情一丝不苟,眼里最是揉不得沙子,厉声道:“随便玩玩?你们不知道军中不许赌钱吗?”众亲兵面面相觑,石守信大着胆子道:“咱们下次不敢了,请衙内息怒。”柴荣‘哼’了一声,道:“你们指望还有下次吗?”怒视众亲兵一遍,又道:“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你们聚众赌钱,触犯军规,没有甚么可以通融的,从去领罚罢。”众亲兵不敢辩驳,只得出去领罚。

柴荣看了赵匡胤一眼,问道:“你为甚么不和他们一起赌钱?”赵匡胤道:“回衙内问话,我从前也会赌钱,有次给赌场骗光了钱财,痛定思痛,以后绝不赌钱了。”柴荣点了点头,道:“你知道悬崖勒马,想必输了不少钱罢?”赵匡胤应声说是,道:“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不再赌钱了。”柴荣目光颇为赞许,道:“太尉赏罚分明,有功必赏。你没有赌钱,我替太尉做主,升你做什长。”十人为什,什长就是统领十名亲兵的小军官。不经意之间,赵匡胤获得了升赏,自是大喜过望,道:“多谢衙内提携。”柴荣正色道:“不是我着意提携你,而是你做的对。只要效忠太尉,立下军功,太尉必有赏赐。”赵匡胤道:“小的明白。”柴荣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出了帐篷。

赵匡胤找到韩令坤,见他正监督民夫们盖房子,于是站在远处。韩令坤看到了赵匡胤,向部属交代几句之后,走了过去。他察言观色,眼见赵匡胤满面春风,于是笑道:“瞧你满面红光,遇上甚么喜事了吗?”赵匡胤道:“衙内指挥使升我做了什长。”韩令坤也为他高兴,问道:“他为甚么要升赏你?”赵匡胤道:“几个亲兵在帐篷里赌钱,我没有和他们一起赌钱,衙内便升赏我了。”韩令坤道:“如此说来,柴衙内是个赏罚分明的人。”赵匡胤点了点头。

两人边走边说,离开了军营,到了树林旁边。韩令坤道:“你武功出众,只有把握机遇,一定能够出人头地,我绝不会看走眼。”赵匡胤心中也是这般想法,道:“可是机遇可遇不可求,哪能说来就来?”韩令坤笑道:“虽说机遇可遇不可求,但终是有迹可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平日多留心就是了。所谓厚积薄发,便是这个意思。”

赵匡胤道:“河中城被围得水泄不通,李守贞困兽犹斗,郭太尉不加紧攻城,却在营寨和河中城之间修筑堡垒,究竟是何意图?”韩令坤也参悟不透,摇头道:“我也不知道。”顿了一顿,又道:“郭太尉这么做,虽然看上去不合兵法,实则大有深意,只是咱们参悟不出罢了。”赵匡胤亦有同感,道:“郭太尉精通兵法,身经百战,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打中叛军的要害,咱们拭目以待罢。”

正说之间,石守信等赌钱受罚的亲兵怒气冲冲走了过来。石守信大声道:“赵匡胤,你做的好事。”赵匡胤给这句没头没脑的话问的满头迷雾,问道:“怎么了?”石守信怒道:“你居然问我怎么了?我还要问你怎么了?你前脚进帐篷,柴衙内后脚就进来了,是不是你告的密?”赵匡胤终于明白了,正色道:“我没有告密,柴衙内逮到了你们赌钱,怎么能怪到我的头上?”石守信道:“咱们时常在一起赌钱,一向平安无事,可是这次却被柴衙内捉个正着,不是你告密,却又是谁?你出卖咱们,害咱们受罚,自己却升了什长,踩着咱们的肩膀往上爬。看你浓眉大眼,相貌堂堂,想不到却是个处心积虑的卑鄙无耻之徒。”

一名亲兵扯起嗓子叫道:“休要跟他废话,狠狠揍他一顿,要他记住今天的教训。”话声未落,一记冲拳击向赵匡胤。赵匡胤见他动武,也不客气,转身一拳打中他的肋下。这一拳出手又准,力道也大,打得那亲兵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石守信脸色大变,叫道:“你还敢行凶伤人吗?今天饶你不得。”其他亲兵也大吼大叫道:“打死这个狗娘养的东西。”一拥而上,把赵匡胤围在了中间。赵匡胤丝毫不惧,当下使出自创的三十二势长拳。

韩令坤见双方动上了手,非但不上前佽助赵匡胤,反而扯了一根野草含在嘴里,双手抱在胸前,背依大树,笑吟吟的看起了热闹,一付置之度外的模样。他知道赵匡胤武功出众,虽然那些亲兵个个虎背熊腰,孔武有力,但是绝非对手。用不着自己出手,赵匡胤也能打得他们落花流水,因此毫不担心。

赵匡胤许久没有与人动手了,当下抖擞精神,虽然以一敌七,却是越战越勇。他自创的三十二势长拳攻守兼备,拳脚齐施,最是利于近身搏斗。拳法刚猛有力,越打越快,一开始就占据了上风。他恼恨适才破口大骂的亲兵,一拳打中他的嘴巴。那亲兵捂住嘴巴跳开,吐了一口血水,中间还夹着一颗门牙,原来门牙给打掉了一颗。石守信挥拳而上,赵匡胤顺势一带,抬腿踢中他的后腰。总算他也练过武艺,没有给踢倒在地。可是步履不稳,向前冲了几步。赵匡胤招式不绝,打中一名亲兵的肚子之后,踢倒另一名亲兵。拳势霍霍,掌影重重,只打得众亲兵没有还手之力。

韩令坤见赵匡胤全力以赴,只打得众亲兵东倒西歪,知道该见好就收了。走上前去,拽住赵匡胤高高擎起的拳头,道:“你们还不知趣吗?”石守信喘着粗气,瞪着赵匡胤,却不说话。韩令坤冷笑一声,道:“瞧你们的样儿,似乎没有服气?既然这样,你们接着打吧。不过有言在先,不论打死打残,你们的家人可不许状告我元朗兄弟。”松开了手,又道:“元朗兄弟,我原本想给你们劝架,可是他们不领情,你接着打罢。事情是他们挑起来的,也是他们先动的手,我可以给你作证。”

赵匡胤大声道:“我不是那种背后放冷箭的小人,没有向柴衙内告密,信不信由得你们。”石守信见他义正辞严,沉吟良久,道:“好罢,就算是咱们冤枉你了。”韩令坤笑道:“冤枉就是冤枉,有甚么算不算的?”顿了一顿,又道:“你们都亲身领教了我元朗兄弟的武功,他只要杀几个叛军就能立功升官,何必做背后告密的事情?他向来磊落大度,最是鄙夷不屑放冷箭拍黑砖的行径,你们可别错怪了好人。”

石守信觉得此言不无道理,道:“赵兄,我错怪你了。”赵匡胤膺臆宽广,光风霁月,见他低头认错,当下笑道:“不知者不怪,既然话已经说清楚了,咱们还是好兄弟。”石守信道:“赵兄只比我年长一岁,如何武功竟然出神入化?”韩令坤笑道:“我这兄弟自幼习武,又得许多名家指点,自是技高一筹了。你们要是不服,可以接着再打。”石守信正色道:“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不必再打了。”赵匡胤笑道:“这就是不打不相识。”石守信道:“对极,正是不打不相识。可惜没有酒,不然不醉不归。”赵匡胤道:“军中禁止饮酒,等到战事结束,咱们再痛饮一番。”石守信见他言辞豪壮,大合胃口,连声叫好。

李守贞每天在城楼上观望汉军的动静,眼见城外一座座粗制滥造的堡垒拔地而起。表面上好整以暇,不动声色,实则心中焦虑不安。李崇训道:“父亲,郭威下令修筑堡垒,就是想要困死咱们,这该如何是好?”李守贞见他惶恐不安的模样,不禁心中有气,怒道:“河中城固若金汤,想困死咱们,哪有那么容易?”李崇训面露难色,道:“可是粮食已然告罄,咱们支撑不了多久了。”李守贞咬牙道:“没有粮食,就吃战马。”李崇训道:“可是没有战马,咱们的骑兵就完了。”李守贞道:“人都快饿死了,还管甚么骑兵?”

李崇训神情变幻,忽然跪下,央求道:“父亲,孩儿还年轻,不想就这么死了,咱们投降罢。”李守贞闻得此言,勃然大怒,吼道:“你说甚么?”李崇训嗫嗫嚅嚅道:“父亲呈上降表,请求陛下宽恕,我想...我想陛下会网开一面的。父亲不做秦王,不做节度使,咱们一家回老家种田,总不会饿死。”李守贞拔出宝剑,道:“再说这种话,我先杀了你。”李崇训见他面色铁青,神情凶恶,又见宝剑寒光闪烁,吓得哭出声来。

李守贞咬牙道:“你以为我这么做是为了自己吗?我是为了你才兴兵称叛的。”李崇训道:“可是咱们似乎没有胜算。”李守贞道:“咱们没有胜算,难道小皇帝就有胜算了吗?长安、凤翔和我同气连枝,外有辽国虎视眈眈,汉朝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咱们多支撑一天,汉朝离土崩瓦解就多近一天。眼下是最艰难的时刻,一定要咬牙挺住。自立为王的那一天起,我就没有想过投降。我这一生只进不退,倘若投降,岂不叫天下人笑话?再说就算投降,小皇帝也不会放过李氏一族。”虚劈一剑,傲然道:“万一不幸兵败,我也要死的轰轰烈烈。”李崇训见他心意已决,知道再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只得作罢。

郭威每天都会轻装简从激励将士和民夫,就算有人发牢骚,也是和颜悦色,一笑置之。将士和民夫见他这般谦冲随和,就算有牢骚,也发不出来了。又加上他不吝赏赐,军心总算稳固了下来。

这天他和往常一样,带领王峻、李荣等人四处巡视。来到城北,郭威昂首仰望城墙,但见城上刀枪林立,守卫城北的叛军竟然比其他三个方向还要多。王峻道:“你看到没有,城北的叛军比别处更多。”郭威点了点头,道:“李守贞怕我趁虚而入,因此调遣重兵把守城北,不愧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李荣笑道:“他再料事如神,毕竟不知道太尉志不在此。”郭威沉吟片刻,道:“城北不设兵马,就是要城里的人逃出来,可是时至今日,竟然没有一个军民逃出来,难道军民都和李守贞一条心?”心下好生匪夷所思。

魏仁浦道:“太尉可以城北放行,李守贞也可以封堵城门,不许军民逃逸。”郭威只觉这个推测大有道理,点了点头,道:“城里城外消息绝断,也不知道城中还有多少粮食?”王峻笑道:“你担心李守贞饿肚子?”郭威道:“我在猜测他还能支撑多久。”王峻道:“我想最多三个月,总之长不了。”郭威道:“他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打法,不到最后一刻,决计不会罢休,或许不止三个月。”

正说之间,柴荣快步而来,道:“禀告太尉,陛下派遣的使者到了。”郭威和王峻对望一眼,王峻道:“陛下派遣使者,无非是催促你速战速决,看来是陛下着急了,只怕是寝食难安了。”河中之战不但关系汉朝安危,更关心郭威的半世英名。虽然他每天除了巡视就是看书,看似悠闲自得,实则心中比谁都急。他淡淡道:“陛下斥责也罢,催促也罢,使者既然来了,总不能避而不见,走罢。”

众人回到军营,走进中军大帐,只见正使武德使李业翘着二郎腿坐在案后,另有两名太监坐在下首。这个座位原本是郭威的,他却不客气的坐着。他是李太后的亲弟弟,正儿八经的国舅爷。李太后共有七个兄弟,李业排行第七,天生伶牙俐齿,最是擅长察言观色,逢迎拍马,最受李太后疼爱。他二十三四岁年纪,比起外甥皇帝刘承祐稍长四五岁而已。一双三角眼,脸颊瘦削,看上去皮多肉少。武德司起源于后唐,执掌宫禁宿卫及刺探监察,更负有监视藩镇及统兵武将之责,不是皇帝的心腹亲信,决计无法胜任。因为是李太后亲弟弟的缘故,李业才当上了武德使。他狐假虎威,常常假公济私,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郭威带领众人跪下,毕恭毕敬道:“臣等拜见使者。”李业皮笑肉不笑道:“郭太尉请起,众将请起。”众人站起身来,郭威问道:“请问上使,陛下可有甚么诏令?”李业道:“陛下也没有甚么诏令,不过眼见天气转凉,担心太尉身体,遣我送几件裘衣玉带给太尉。”郭威心知刘承祐不会无缘无故派遣使者来到河中,猜想虽然心急如焚,但却不好明言罢了,于是也假装糊涂,道:“陛下日理万机之中还牵挂着臣,臣唯有粉身碎骨,以报天恩。”

李业道:“太尉言重了,陛下不要你粉身碎骨,只要你打胜这一仗。实话实说,甚么时候能打败叛军?”郭威道:“河中城墙坚厚,易守难攻,要减少伤亡,还要大获全胜,急切之间,难以做到。”李业问道:“要三个月还是五个月,或者更久?”郭威不敢答应时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不能断定时日。”李业甚么也没有问出来,于是嘿嘿一笑,道:“咱们也算是老熟人了,要不要我替你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这是他敲诈勒索惯用伎俩手法,使出来得心应手,屡试不爽。

郭威风里来雨里去,见多识广,于李业话中之意一目了然。知道他公然索贿,不动声色,插开话题,问道:“陛下龙体安康?”李业叹了口气,道:“陛下励精图治,可是河中、长安、凤翔三地叛乱未平,犹是茶饭不思,日渐消瘦。陛下年纪轻轻,就要操劳国事,肩上的担子重若千钧,真是难为他了。”郭威道:“李守贞众贼倒行逆施,自取灭亡,眼下虽然上蹿下跳,可是殄灭近在咫尺。请上使回去转告陛下,陛下一身系大汉朝江山社稷,李守贞等贼逆长久不了,勿以三地战事为忧,保重龙体。”

李业在河中没有捞到半点好处,只得悻悻返回开封。刘承祐立刻传见李业,迫不及待问道:“河中怎么样了?”刘承祐十九岁年纪,中等身材,面色暗黄,眼圈发黑,额头和下巴生了几个红通通的火嘴。李业在河中没有捞到半点油水,早就十分不满,于是添油加醋道:“郭威到了河中却不加紧攻城,却在城外盖起了房子,他自己则整天躲在大帐中看书,把战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刘承祐深居禁宫,更不谙兵法战阵,于李业所言深信不疑,霍然而起,来回踱步,怒道:“你说郭威怠慢战事?”李业信誓旦旦道:“岂只是怠慢,简直就是不闻不问。”顿了一顿,又道:“当初廷议的时候,众大臣就公举郭威领兵出征,可是陛下力排众议压制他,他会不会怀恨在心,因此按兵不动?”

刘承祐听到这句话就一肚子的气,指着李业的鼻子道:“当初你向朕推荐常思和白文珂,说道他们能征善战,把大军交给他们,一举扫平李守贞,不费吹灰之力,朕竟然就信了你的鬼话,结果怎么样?”激愤之余,不但声音高亢,而且口沫横飞,溅了李业一脸。李业不敢擦拭,只得道:“其实他们二人并非无能之辈,陛下再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刘承祐怒道:“再给他们多少时间?十年还是八年?那时只怕天下早就改姓了。”

李业急得抓耳挠腮,忽然之间灵机一动,道:“陛下,我看郭威敷衍了事,不是真心效忠陛下,不如再换人罢。史弘肇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杨邠是枢密使,国家用人之际,他们不能自顾着享清福。他们之中随便那个出马,想必都要强过郭威。”刘承祐听到这里,不禁心生猜疑,心想:“难道大汉朝只有郭威会打仗吗?既然他不肯用命,索性再换掉他。”

李业道:“郭威写了封奏表,要臣转交给陛下,请陛下过目。”说着呈上郭威的奏表。刘承祐逐字逐句看了一遍,脸上露出失望之色。李业问道:“陛下,奏表上说了些甚么?”刘承祐道:“郭威要朕不要担心河中战事,还说李守贞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早晚身败名裂。”顿了一顿,又道:“长安、凤翔和河中联手叛乱,各地的藩镇们都在观望风声。蠢蠢欲动者,不乏其人,朕要的是速战速决。郭威拿这些套话来搪塞朕,简直就是欺人太甚。”说到最后,脸上的怒色若隐若现。

正在这时,一名太监走来,道:“陛下,苏相公、史太尉、杨枢相、王计相奉诏觐见。”刘承祐道:“请他们进来。”又对李业道:“你先退下。”李业道:“臣告退。”走到大殿门口正好遇上宰相苏逢吉、枢密使杨邠、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和三司使王章。他的官职虽然低微,但是仗是李太后的亲弟弟,皇帝陛下的亲舅舅,向来倨傲无礼,目中无人,只是略略拱了拱手,道:“见过苏相公、杨枢相、王计相、史太尉。”苏逢吉等人各自还礼,李业皮笑肉不笑道:“陛下在等你们觐见,快进去罢。”苏逢吉连声说是。李业嘿嘿一笑,扬长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