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黄巾起义初规模,秦逸散财聚义军(1 / 2)

加入书签

秦逸三人结为兄弟后,在秦逸的劝说下,赵云减缓掉了自己参军的心思。

正如秦逸所说,一个人去参军等到上司发兵攻打鲜卑收复失地不知要等多少年,不如暂且等待时机,等秦逸名声再大一点被举荐为官时便可大展拳脚。

这一日,赵云跟着秦逸九儿一起去粥棚施粥,年近岁寒,有不少人家中无粮,难以度过这个冬天。

“慢一点,别抢,人人都有份的。”

看着九儿和仆人们一一给众人盛粥,秦逸对着赵云说道,

“大兄且看,为何年年都是如此,年年都有数不尽的难民,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人饿死,冻死,我能救得了我面前的难民,我却救不了这天下的难民,你说这该如何解决呢?”

“这......”

想着秦逸的话,赵云也是有些迷茫。

“都说现在太平盛世,我当初跟随难民队伍时掌权者都不愿意给予粮食,将百姓当做猪狗一般驱赶,而秦末陈胜吴广得以反秦,也是如此,岂可知君如船,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秦逸极力的向赵云灌输着后世的思想,毕竟这个时代人人都有着忠君爱国的思想,但是秦逸并不这么认为。

对于一个腐烂的王朝,要做的就是一刀斩断他,再还给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起码秦逸是这么认为的。

经历了这么多年,秦逸已经对这个汉朝失望至极,有着前世经验的他起码想为这个世界的人们做点什么,毕竟后世的五胡乱华可谓惨痛至极,秦逸并不想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赵云听完秦逸的话陷入了沉思,忠君爱国,忠的是君还是民,这个问题深深的印在了赵云的心中。

见此,秦逸也不再多说,有些话,说多了只会显得太刻意。

“符水治病啊,来看一看啊,今有我大贤良师特发的符纸,入水即可喝下,保百病无忧啊。”

此时,一阵声音传入了秦逸的耳中。

转身看去,只见一名头戴方巾的游方道士正在人群中宣传着自己的符纸,众人围绕在其旁,无不侧目。

“大贤良师......黄巾起义要来了吗?”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秦逸喃喃道。

不过秦逸也并未去干扰,在秦逸心中,黄巾起义是这个腐烂王朝必然会遭受的。

就算没有黄巾起义,也会有黑巾,白巾起义,整个大汉朝百姓的生活过得惨不忍睹,这样还不爆发农民起义那才是奇怪了。

对于黄巾起义,前期秦逸还算是同情,毕竟只是一群没有饭吃的农民扛着农具反抗而已,只是到了中后期,已然变成了流寇四处烧杀劫掠,屠龙者终将成为恶龙。

想着即将拉开历史序幕的黄巾起义,秦逸心里也是豪情万丈。

三国,我来了!

184年,春,二月。

在朝廷腐败,内部官宦外戚争斗不休,外部战事不断,繁重的徭役以及连年的旱灾下,百姓苦不堪言。

此时巨鹿人士张角利用这十几年的谋划,决定于三月起义,却不料二月遭叛徒唐周出卖,不得不提前爆发起义。

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开始了对汉朝的起义,各地无不响应,因起义军头戴黄巾,又被称为黄巾起义,烽火燃尽大汉九州。

各地郡守太守均被斩杀,因没有军队各地求援信息纷纷涌向洛阳。

洛阳。

当消息传到洛阳市,朝廷无不震动。

慌张的灵帝坐在皇座上问着大臣们对策,最终以皇甫嵩,朱儁,卢植三人为将,兴兵讨伐黄巾军,又号召天下各地方长官独自募兵对抗,

加派何进拥重兵拱卫洛阳,一时间黄巾起义的燎原之势稍微被遏制下来,但这也为后来地方军阀拥兵自重埋下了层层伏笔。

当两则消息都传到雁门郡时,秦逸忍不住笑开了花。

多年来在秦逸的有心帮助下,雁门郡并无太多流民,因此黄巾之乱也并未波及到这里。

如今朝廷命令一下,各地不少人都开始光明正大的募兵,至于心里想的是平叛黄巾还是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想到这里秦逸来到孝义庄,孝义庄是这几年来秦逸为了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民而搭建起来的一处庄园,秦逸将买来的田地分予众人耕种,而自己只收取五成,因此吸引了不少人来这里,至今已有万余人。

庄园里的人没了往日流民脸上的麻木,有的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笑容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