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一章(2 / 2)
为了这么一个出国的机会,明里暗里使出各种手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演绎出各种悲喜剧的事情,他可真是见过不少。
说实话别说什么技术差距了,就是能安排出国考察这一招,国内企业就斗不过这些国外企业,先天劣势。
就擎天通信到邮电局这不到十公里的距离,他安排个鬼考察,八抬大轿请人家,人家都不稀罕去。
不过他到是可以安排去俄罗斯考察,但问题是,俄罗斯没什么通信企业,俄罗斯那边都是傻大笨粗的电子管,通信方面着实不行,也就军用散射通信是一绝,利用散射通信,一些被高山、湖泊等分割了数百公里距离的用户之间可以进行超视距通信,但是他用不上啊。
而且就算他能安排,就俄罗斯那兵荒马乱的情况,也没人愿意去啊,毕竟比起出国来说,小命更重要。
方辰现在有些理解,张宇为什么宁愿冒着风险,也要带着他过来的原因,且不说这些背地里的道道张宇不好说,真是因为有些东西他只能自己看,才能彻底的理解。
算了半天,张宇抬起头郑重其事的问道:“富士通公司能给几个名额?”
“十个。”
麻生俊露出得意的笑容,就如同看到鱼儿上钩的渔夫一般。
张宇眉头微皱,只有十个人啊,跟他计算的名额少了点,
沉吟了一下,张宇说道:“能再加两个不能。”
“张君,十个名额已经是我能拿出的最大权限,不过我可以向总公司申请一下。”麻生俊一脸歉意的说道,并且又冲着张宇举了一个九十度的躬。
不过麻生俊心中此时已然是充满了喜悦,对于他来说,这单生意已经十拿九稳了,至于说多这两个名额,其实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
多一个人,顶多就是多个一千多美元的费用,对于一台两百多万美元的交换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这点费用毛毛雨了。
并且根据他的经验,去考察过的这些领导啊,最后都是变成被考察地的拥趸,会主动为他们说好话的,他之所以不立刻答应张宇,无非就是想让张宇多承点他的情而已。
听了这话,张宇轻轻点了点头,手指在桌子上轻轻的敲着,陷入了思考。
看着张宇敲桌子的模样,方辰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他这敲桌子的习惯,不会就是跟着张宇学的吧?
瞬间,方辰有些凌乱了。
过了一会,张宇回过神来,对于麻生俊说道:“费用还是一个大问题,即便局里同意了,但是想要一下子拿出来二百多万美元,实在是不太现实,我觉得付款方式是不是选择分期付款,这样的话,我们资金压力会小一点,市里通过合同的可能性也大一点。”
他计划着,一次付个八九十万美元,市里通过合同审批的可能性更大一点,要是一次拿出将近三百万美元,那市里不到一千万的外汇份额,直接就要被掏空三分之一了。
可谁知道,麻生俊一脸浑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径直说道:“这个张君就不用担心了,只要洛州邮电局能够通过购买合同,资金不是问题,我可以替洛州邮电局向我国申请援华资金,到时候洛州邮电局只需要还少量的利息就可以了,如果困难的话,我国政府会酌情减免,或者不收取利息的。”
闻言,不说张宇等人了,就连方辰都感觉一股凉气顺着脊椎,直冲后脑勺。
援华资金!
方辰真没想到麻生俊连援华资金这种大杀器都拿出来了,怪不得其之前一幅胸有成竹,十拿九稳的模样。
东倭对华援助,大概是从1980年开始的,那时华夏刚刚打开国门,由于外汇储备有限,但又急需外汇资金配套引进技术和大型设备采购,利息低、周期长的日元贷款恰好解了燃眉之急。
华夏共获得东倭约2248亿元华夏币的开发贷款以及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无偿援助,这些资金中,百分之九十的援助是日元贷款,真正的援助,也就是无偿援助,只占据了百分之十。
日本对华援助的范围很广泛,项目遍布华夏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以燕京地铁一号线为例,其日元贷款占到总投资的20%。
京正东电力集团申请日元贷款的热电联产项目,总共7.4亿元华夏币的总投资额中,近80%由日元贷款提供,且年利率只有0.75%,还款期限40年,前10年只还利息,不得不说这种利息和还款方式是在商业银行中不可想象的。
当然了,东倭也通过这种所谓的援助,从华夏获得了援助金额上百倍的回报,丰田,东芝,松下,雅马哈等等一系列的东倭企业得以因此进入华夏,并且长时间以来,垄断华夏的家电,医疗等行业。
并且值得指出来的是,东倭的这种所谓的对华援助,其实大部分都必须购买东倭的产品才能得到贷款额度。
也就是说,拿东倭的钱去买东倭的产品,这些钱转了一圈又回到东倭,并且还促进了东倭的经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