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引发轰动的计算种子学与“完美型沙漠红薯”(1 / 2)

加入书签

要说现在年轻人当中谁的名气最大,谁的风头最劲,那秦克与宁青筠必定居于榜首,那些流量小鲜肉、小花们还要不断绞尽脑汁制造些绯闻来刷存在感,而秦克、宁青筠根本就不用刻意刷,但凡有关他们的消息,一定会在网上以最快的速度传播。阑

此时距离他们博士毕业论文巨大价值引起的全民热议还没完全消散呢,科研界学术界都在悄悄羡慕地提起这两个出类拔萃的最年轻一级正教授,媒体更是将两人视为关注的焦点,但凡有些风吹草动都恨不得大肆深挖报道,以吸引眼球增加流量。

所以当“秦克与宁青筠研究出了一种划时代的伟大新型农作物”的消息出现后,几乎像长了翅膀般,短短两三个小时就在网络上传开了。

但神奇的是,明明是与农作物有关,消息最初的出处不是种子学界,也不是植物学界,而是从防沙治沙的专家教授群体里传出来的,说是他们原本还在开会,结果上头临时宣布会议中止,并通知7月23日下午,将会在京城召开大型会议,由清木大学一级教授秦克、宁青筠作专题报告,两人会在该会议上发表一种最近研究出来的、划时代的新型农作物。

而且这个会议,还要求全国各地所有的防沙治沙专家教授,以及收到邀请的种子学界、植物学界、数学界、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著名专家教授都必须来参会。

众人对秦克与宁青筠研究了新的农作物种子,并不觉得奇怪,毕竟他俩研究出了包括新型西红柿在内的十几种种子培育专利技术,但这明明是农作物的专题报告,让种子学界和植物学界参会也就罢了,怎么还拉上了数学界、计算机学界甚至是防沙治沙的专家教授们来听这报告?

不少身在外地的专家教授们一边嘀咕着一边不得不放下手头上的课题项目,急匆匆地订机票高铁票。

各大媒体更是闻风而动,四处打听。阑

不知道是上头有意放出风声,还是媒体神通广大,居然真的在几个小时内便打听到许多重磅的消息,并迅速报道了出来。

最先曝光的是会议的主题——《计算种子学与“完美型沙漠红薯”》。

有关计算种子学的消息曾在两年多前轰动一时,那次秦克在种业协会的年度大会上,以数学推导出DNA突变的结果,揭露了颜福龙教授报告中故意犯下的不诚实错误,一鸣惊人,然后宁青筠登台,代表两人作了题为《计算种子学》的报告,更是引起了种子业界的轰动,一时洛阳纸贵。

当时几乎所有与会的专家教授都曾表示过,这个“计算种子学”虽然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极具创意,未来前景远大。据说不少农业大学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专家团队,研究这个“计算种子学”如何应用,如何发展。

可惜从那次之后,秦克和宁青筠再没有作过相关的报告,也没发表过相关的论文,种子学界的专家教授、研究人员们折腾了几个月,发现继续深入研究的难度实在太大,超出了能力范围,只得纷纷放弃了。

而在此之外,秦克与宁青筠在数学上接连攻克包括冰雹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在内的世界级难题,还拿到了菲尔兹奖,所有人都以为他俩把心思全放到了数学上,这个“计算种子学”早就丢下没再研究了,许多教授,包括清木大学生物系的向守谦主任在内,都对此极为遗憾。

谁会想到,时隔两年多,“计算种子学”这个已失去热度的词,又再次与秦克、宁青筠绑在了一起,出现在众人眼前?阑

而且这次还有一个“完美型沙漠红薯”的新物种!

难道这就是传闻中那划时代的伟大农作物?沙漠红薯是指能在沙漠里种植还是啥意思?

未等关注此事的人讨论出什么结果,神通广大的媒体在当天凌晨时分便揭晓了答案。

而且发布这个消息的还是国内最大型、最有影响力的《夏国学术报》!

“本报讯今天,一条有关秦克教授与宁青筠教授研究出新型农作物的消息引发关注,本报记者从国家专利技术管理部门获悉,该部门确实已收到了一份名为《一种适应在半沙化地区种植的完美型红薯杂交培育技术》的专利申请,并已通过了受理、初审环节,于今日凌晨0:00正式进入公布环节,由公众进行异议审查,并进入临时保护状态。”

“本报记者登录该部门的网站,在指定模块查询到了这份专利说明书的概述扉页,证实该专利的权利人正是秦克教授与宁青筠教授,而根据扉页里资料显示,名为‘完美型红薯’的新型农作物各方面的数据远远超乎想象,如果属实,称为之‘划时代的伟大农作物’实在并不夸张,它的特性具体如下:……”

《夏国学术报》这篇通讯稿发布于凌晨0:05,距离秦克宁青筠的专利技术进入公布环节只过了五分钟,而且很详细地介绍了“完美型沙漠红薯”种种超乎寻常的特性、生长数据。阑

此时已是大多数人都已睡着的时候,但《夏国学术报》的粉丝过亿,话题又涉及秦克和宁青筠这两大明星学神,立刻便引起了夜猫子网友们的极大关注和疯狂转发,不知道多少人@秦克和@宁青筠求证,更多的人是直接涌向专利技术管理部门的网站印证。

惊人的访问量很快就令专利技术管理部门的网站陷入了崩溃状态,再无法访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