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 座中泣下谁最多(1 / 2)
听着电话里老歪的嚎啕大哭,大仓娘也是忍不住哭了起来。
旁边的大仓赶紧接过母亲手里的电话,先暂时挂掉了。
现在母亲和继父只会哭,又不能对话,开着手机只能让他俩听到对方的哭声,越哭越厉害。
他之所以先给继父打个电话,嘴上说就是怕继父突然看到他们会激动得跳起来。
事实上是怕母亲带着浩浩荡荡的儿女突然出现在继父面前,他会激动到血管破裂。
现在打电话跟继父说了家里人要过去,并让继父知道事实的真相,这样继父激动也激动了,哭也哭过了。
再见到浩浩荡荡来到他面前的家里人,他的情绪不至于因为兴奋过度而崩溃。
没错,此时此刻大仓娘就是率领着可算是浩浩荡荡的一队家人。
大二三四仓,以及他们的媳妇,还有二仓家的盼盼,大仓家的俩小狗,三仓家的胖儿子。
因为小四儿的孩子有点小,就暂时没带回来,由柳爱兰在沪海照看着。
大大小小十三口,队伍也颇为壮观了。
黄昏时分,潘家庄的街道上出现五辆车,四辆锃明瓦亮的轿车,最后面跟着一辆锃明瓦亮的大面包。
就像来了什么大干部视察一样,车队穿过街道,来到三瘸子家的老宅前。
现在的农村虽然是空壳,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大都是老弱妇孺。
但是人口还是不少。
村里突然一下子来五辆车,瞬间引起村里人的关注。
当大家看到这四辆车去了三瘸子家的老宅,更是十分好奇。
好多人就跟着过来看热闹。
看看到底来的是什么人?
好像动静不小的样子。
更奇怪的怎么全停在三瘸子老宅前面了呢?
三瘸子多年前在村里的时候是光棍,坐山招夫走了的。
现在又被儿女抛弃送回来了。
在村里人的眼里,三瘸子属于村里的低等人,早晚就是个悲剧结局。
就看他最后死得到底有多惨了。
他的人设,跟这些锃明瓦亮的高级轿车那是完全不挂钩的。
大家挨挨挤挤的,就是要看看车上坐着的到底是什么人?
到底为什么到三瘸子家来的?
五辆车在大门外的空场上各自停好,车门打开,车上的人开始下车。
啊!
村里人瞬间惊呆了。
因为他们看到大仓娘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还有大仓,村里很多人也是认识他的。
知道他是三瘸子的继子,家里的老大。
其他的男男女女,虽然很面生。
但是看另外几个小伙子,眉目脸型之间,跟大仓很像。
就知道应该是大仓的那几个弟弟了。
那四个美若天仙的女眷,应该就是弟兄四个的媳妇了。
还带着他们的孩子。
这应该是第三代。
也就是说,这些原来都算是三瘸子的家人。
可是,三瘸子不是已经被扫地出门,家里人不要他了吗?
现在又全家出动,过来干嘛?
难道三瘸子死了?
不能啊,听说他这些天恢复得不错,自己都能在院子里挪步了啊!
村里人正在议论纷纷,就见潘启亮和老婆从三弟的院子里快步跑出来。
潘启亮老婆上去就把大仓娘的手拉住了,叫了一声:“大仓他娘啊——”
就呜呜地哭起来。
潘启亮却是满脸羞惭,上去拉着大仓的手,连连叹息:“唉,唉,大仓啊,嗨——”
他还能说什么?
他实在是不应该怀疑大仓的人格啊。
现在回头想想,大仓连自己继父的几个侄子都关照得那么好,他能不管他继父吗?
连这点道理都想不明白,自己真是白活了这么大年纪啊。
很快,老歪在陈峰的扶持下,也歪呀歪呀地挪了出来。
一眼看到老歪,大仓娘直接把二嫂甩开,几步就跨过去,一把扶住了自己的男人。
老歪眼前那是一阵阵发黑,头脑一阵阵眩晕啊。
他真想眼睛一闭就昏过去,倒在大仓娘温暖的怀抱里再也别醒过来了。
那将是多么幸福安逸的结果啊。
这些日子以来,他实在是太累了,太累,身心俱疲到了极点……
儿女们也都围上来,把老歪围在了中心。
盼盼和俩小狗从大人的腿下边往里钻,一边钻一边纷纷大喊:“爷爷爷爷爷爷……”
老歪看着自己整天想念的孙子孙女们,更是老泪纵横。
他的亲人们来了,他的亲情回来了,家人还是家人。
被满满的亲情包裹,他的心里太温暖了,实在是太温暖了。
于是,刚刚练好的老歪同志,又不会走路了。
浑身软了。
还是人家三仓有把子力气,直接把他叔抱起来,嗖的就回了家。
大家顿时转悲为喜,含泪笑着,互相拉着,呼呼啦啦都回了家。
而四辆轿车后面那辆大面包,这时候车门打开,车上人跳下来,开始往三瘸子家里搬东西。
全是些锅灶瓢盆一类的炊具,大鱼大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各色食材。
搬到院里,几个人立即就摆开阵势,开始生火做饭。
明显就是在院子里支起一个厨房。
村里那些看热闹的很有些眼热。
这家人真是有钱啊,还自己带着厨子、厨房过来的。
看看那些大鱼大肉的食材吧,光看外包装就是高级货,比农村人结婚娶媳妇都奢侈百倍啊!
这是要干什么?
一家人过来跟三瘸子吃一顿散伙饭吗?
把三十多年的情分来个最后的了结?
可是,听着三瘸子家里传出来的一阵阵欢声笑语,村里这些吃瓜群众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
听着屋里的气氛,实在是太和谐了啊!
这让村里人实在猜不透,感到不能理解,不知道这一家人到底是什么情况!
还能是什么情况啊?
不过就是父慈子孝罢了。
虽然父亲不是亲生的,儿子也不是亲生的,可人家父子的感情跟亲生的没什么区别。
孙子兵法上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