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2 / 2)
当初设计逐月星舰的时候,就是想着用火箭一次次从蓝星往返月球太过繁琐,而且飞行器每次都要进出大气层,经历大气层的剧烈摩擦而导致防护罩外壳损坏,所以就想着研发制造往返近地轨道和月球轨道的一种类似于“班车”的飞船。
用于高频率、重复登月。
但是设想归设想,在进行实际研发和制造的时候,众人都发现自己想得还是太过简单了。
哪怕有钛坦星部门的大力支持,更有特殊设备研发中心提供的某些设备,甚至是有大夏航天集团提供的某些非常设计资料,可是逐月星舰却一直没有在灵境生态的实验室服务器有超过五次近地轨道和月球往返的成功案例。
虚拟测试了近万次,最优秀的结果也就是完成了四次往返工作,最后还是因为动力能源的相关问题,导致飞船出现故障。
航天器在轨道上进行交互对接,在如今的蓝星航天领域,是一件比较平常的事情了。
但是从设计要求、技术状态、设计特性、产品过程控制、产品验收、单点失效环节、软件质量、残余风险等多个方面对逐月星舰进行的分析评估和检查确认,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逐月星舰项目不能在现阶段落地。
所以才会有今天如此多精英工程师扎堆来商讨发射方案、登月方案的情况。
李建思索了片刻,说道:“其实当初我很看好逐月星舰项目,那是在我们的空间站还没有发射进入轨道的时候,只要我们能够将逐月星舰发射进入近地轨道,哪怕没有空间站的帮助,没有其他货运飞船的对接,逐月星舰也能够依靠自身携带的能源和燃料,通过引起进行动力方向输出的转变,离开近地轨道,飞向月球轨道。
但是这样做,我们无法提供如此庞大星舰来回往返的能源消耗,除非我们能够在能源项目上有所突破。”
逐月星舰不是新能源汽车,无法用增加电池能量密度,增加电池板块的电压等方式增加里程。逐月星舰的每一克载荷,都有它的取舍之处。
有一位从大夏航天集团离职,最后签了不少协议,才进入九州科技航空航天部门的工程师,也在此时说道:“前几年的5号项目,就是在蓝星上发射先进入‘蓝星圆形轨道’,在近地点经3次加速进入‘蓝星大椭圆轨道’最后又是经过加速,才进入月球引力区,随后通过减速进入月球大椭圆轨道,等到它减速进入月球的圆形轨道时,该飞船就只剩下了轨道舱和登月舱,并且轨道舱一直保持在月球的圆形轨道上飞行,是登月舱降落月球表面。
等到登月车完成任务后,登月舱从月球表面起飞进入月球圆形轨道;在月球圆形轨道上与轨道舱对接成功,才能够随后开始返回蓝星的旅程。
逐月星舰的设想是很便捷,把星球之间的距离当做公交车站点,但是公交车疾驰的距离和逐月星舰需要克服的重力和旅程,完全没有可比性。”
“唉,如果我们能够研发出核聚变技术,可能就会有新改变了。”
“核聚变?大夏官方也才只推开了一扇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