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未雨绸缪(1 / 2)
“姐,最近你在城里的废品收购站多转转,如果发现有完好无缺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或者读者一类的文摘就买下来,估计一斤撑死也就二毛钱左右,具体你掌握。要是有关于近代战争或者国耻时代的有关的书籍统统收集起来,价格高一点也无所谓。”
“你买这么多书干啥?”
“姐,你就别问了,等这一阵子忙完了我再告诉你。”
陈征不想给大姐增加过多的负担,也不想因此而令大姐担心自己的学习。有些事情装在心里,明确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就行。
“小征啊,昨天的鸡蛋卖光了,小区好多的老太太都埋怨我呢,你啥时候再来?”
姐夫乔文军的母亲,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昨天在小区里跟街坊邻居宣传了好久,结果鸡蛋当天晚上就卖光了。
“阿姨,不好意思,当时把这事给忘了。您今天告诉街坊,明天过来给她们留着。”
“好,我这就下楼告诉她们。”老太太说完就下楼去了。
“姐,最近你就辛苦辛苦,我先回去了。”
陈征走了,陈淑娟却坐在客厅陷入沉思。
弟弟的变化有些大,令人有些不适应。以前做事基本上都是自己给拿主意,可是短短时间,感觉弟弟一下子长大了。做事有主见,也很沉稳,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烦乱的甩甩头发,干脆不去想太多。弟弟现在变的虽然有些特别,但只要做的是正当的事自己都支持。
“军军,跟姐出去一趟。”
陈淑娟在客厅里呐喊着四弟的名字,乔军军还没起床呢。
且说陈征从楼上下来,骑着三轮车回家。
一路上干劲十足充满着激情。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越来越有想法。
暑期第一步计划首战告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令人信心大增。然而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非一朝一夕之功。算算时间,留给自己这个高中生的日子确实太短了,到时候能来得及吗?
“哎……”
陈征不禁怅然若失,有些大事件如果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自己真的无能为力。
让大姐陈淑娟回收书籍,牵扯到另外一个计划。
如果记忆没错的话,陈征所在的高中–常平市西城高级中学门口开发了一所楼盘。
不知道什么原因,所有的楼房都盖好了,只剩下装修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陈征记得靠近主路的那一排二层楼门面房好像只有一家装修好了。只是一直没有招租出去,这也是下一个目标–书店。
西城高中在常平市西郊,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那个武侠枪战片流行的年代,学生们经常旷课成群结队去城里录像厅光顾。
许多学生喜爱武侠小说,跑到城里租几本昼夜不分的看。陈征也不例外,那时候经常秉烛夜读,以至于把眼睛都看肿了,还做了一次手术。
不过陈征回顾前世的记忆,觉得以前学生读书的内容太过于单一了。而且陈征心里总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这一次自己要将书店改变得全面起来,不能是纯粹的为了赚钱。
因而,陈征准备把那间二层门面房租下来。二楼住人,一楼租书两全其美。
另外就是住集体宿舍不卫生,也不方便。何况三天两头丢东西,这辈子陈征可不想重蹈覆辙。
那时候在学校一个星期五天,学生10块钱的生活费就足够了。城里饭馆一老碗油泼扯面加肉臊子才一块五。
相比较城里学生零钱很少,毕竟一日三餐都在家里解决。农村孩子就不一样了,都是比较富裕的主。
很简单,学校有好几个大食堂。农村学生最不缺粮食,都从家里自带面粉交到自己中意的食堂。
例如某学生交50斤面粉,食堂给50斤粮票,还相应的每斤补两毛钱差价–10块钱。这10块钱就成了学生的私房钱,可是家长不知道啊。
娃在城里上学总不能一分钱没有吧,好歹不行也得给五块。大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陈征那时候也一样,开学用自行车带一大袋面粉,母亲再给十块零花钱。在农村已经算是有钱娃了。
经过深思熟虑和后续的一些策略,陈征确信书店生意绝对火爆,也确信通过自己的一些行动来改变身边的人。这是暑假里必须完成的第二项任务。
然而,在陈征心里,他还要结交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何勇。
在之前的记忆里搜索,何勇在陈征以后的计划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何勇不是官员,只是一个技校刚毕业的学生。暑假过后就会在西北电建六公司上班,也就是姐夫乔文军的单位。
何勇父母都是六公司职工,老家是常平人。何勇本人也是在常平读完初中才上的技校。
常平市是渭滨市出了名的闲人集聚地。两地距离最近,有相当一部分闲人已经扎根在渭滨市。尤其在人民路西站这一块,三教九流错综复杂。
高中毕业后,陈征打算在西站这一片做生意,而且野心不小。因而起码的关系肯定缺一不可。何勇人脉广,渭滨.常平这一条线上都能说的上话。正好起到一个纽带作用。
至于如何认识何勇,陈征心里早有打算。乔建军跟何勇同在技校上学,同属于六公司子弟,肯定是认识的。至于何时见面,陈征决定在8月30号之前将这件事办好。
令陈征意想不到的是,骑着三轮车回到二舅家的时候。二舅又收了好多鸡蛋,毕竟村子大了,昨天仅仅只收购了一部分,有些人家还不清楚。再就是邻村白村的人也过来卖鸡蛋了,因为白村比小寨村更偏僻,道路更为不方便。
早上陈征的母亲赵玉琴也来过了,言明薛村的情况和大寨村的情况一样。只是担心还敢不敢再收,拿不定主意。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赵学民昨天晚上听儿子柱子描述了昨天卖鸡蛋的场面,确信鸡蛋应该卖得差不多了。因此决定趁热打铁继续收购,而且是以赊账的形式收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