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尊,千古一帝,始皇帝!(2 / 2)

加入书签

“自此以后。”

“孤就是大秦的皇帝,炎黄的皇帝,千古以来第一个皇帝。”

嬴政站起来,双手展开,带着无穷的霸气宣布道。

“父王为皇帝,那就是第一为始,便尊始皇帝。”赵玄又笑着开口道。

“好一个始皇帝。”

“孤为始皇帝,玄儿你便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皇太子,未来大秦的二世皇帝。”嬴政大笑着说道。

“额。”

虽然嬴政说出这话是对自己的强烈认同,但是听到那二世皇帝的称呼,赵玄却是有些欲哭无泪。

因为历史上的原因。

因为那傻缺胡亥。

这二世皇帝似乎就不是一个好的名头。

“孤既为皇帝,始皇帝。”

“那“孤王”之称就不再适合。”

嬴政此刻也陷入了一种思索之中,满朝文武目光汇聚,随而,目光一凛,带着一种始皇帝的霸气:“从今以后,孤就以政为称,以孤的名字为称,不,就叫“朕”。”

“自今日起,朕为始皇帝。”

“玄儿你是朕的嫡长子,更是大秦的皇太子,从今以后,你就以孤而称。”

嬴政霸气的宣布道。

“果然。”

“因为我的出现,这种历史的轨迹并没有变化。”

赵玄心底一笑。

有这种霸气绝伦的老爹,赵玄心底也是有些自豪。

古往今来,又有谁不想做一个二代呢?

嬴政的话音一落。

满朝文武全部站起来,捧着朝笏对着嬴政一拜,齐声高呼道:“臣等参见始皇帝,臣等参见皇太子。”

“哈哈哈。”

“好。”

嬴政大笑了起来,十分的激动。

“始皇帝之称,千古一帝,当昭告天下,以宣始皇帝的霸气,我大秦开创千古之绝,以此名,可定我大秦乾坤。”鬼谷子大声启奏道。

“准奏。”

“朕统帅大秦开创一统盛世,但为朕扫灭六合,统御炎黄的乃是朕的儿子。”

“朕始皇帝之名,还有朕玄儿的功绩,将载入史册,当昭告天下。”

“让天下子民皆知。”

嬴政自无不允。

千古一帝,始皇帝。

他要让千古流传。

自己儿子所开创的战果,扫六合之功,嬴政更要让千古流传,万世不朽。

嬴政要让天下人知道,让后世子孙知道,他嬴政不仅是千古始皇帝,开创一统,他的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始皇帝圣明。”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

至于史册记载,这也根本无需嬴政去担心。

这如今这一时代。

史官并非人人都能做,能做史官的都是不惧死的人,他们官职世代传承,对于君王的功绩,对于君王的过失,他们都会载入史册之中。

毕竟。

现在还没有到后世的那篡改历史,史官惧死的时代。

“启奏父皇。”

“如今炎黄凝一,六国之地当施行郡县制。”

“此乃定国第一环。”

“除此外,还有一事需要施行,唯有此施行,我大秦方可迎来真正一统,炎黄才能真正凝一,不会再有分裂之苦。”赵玄一脸严肃的道。

“玄儿。”

“你说。”

嬴政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从尊为始皇帝的兴奋回过神来。

“我炎黄列国分离近千载,彼此之间,文字不一,度量不一,习俗不一,钱币不一,这些都是有着近千载的分割,如若不将这些凝一,我大秦就无法真正掌控中原,无法真正将炎黄一统。”

“不做到这些,天下炎黄一族将永远无法真正归一。”赵玄一脸严肃的道。

此话一落。

嬴政眉头微皱,听到自己儿子的话,一下子将他从一统的欣喜之中回神了。

“的确。”

“我炎黄一族,中原大地分割太久了,列国习俗不同,文字不同,钱币不同,度量衡不同,哪怕是现在,我大秦子民也无法真正相连在一起,未曾真正凝一。”

“这些不处置,大秦便不是真正的一统。”嬴政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

“想要做到真正的大秦一统。”

“唯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

“如此,方可保我大秦万世无忧。”赵玄又严肃的开口道。

此话一落。

满朝皆惊。

全部都带着敬畏之色的看着赵玄。

如果说一开始赵玄的启奏是用的白话所言,那么是十八个字就是大秦一统的真正关键。

“太子大才。”

“老臣钦佩。”

吕不韦和鬼谷子相视一眼,都是带着钦佩之色的道。

而朝臣们也纷纷回过神来。

纷纷向着赵玄一拜:“太子大才,臣等敬佩。”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好一个十八字,好一个我大秦一统之关键。”

“若是真正做到了这些,我大秦当真可以昌盛万世,千秋不衰。”

“就算千载,万载之后,我大秦真的覆灭了,但我炎黄一族会永远凝一,再无分割之苦。”嬴政也面带震撼的道。

自己儿子所言,真的宛若晴天霹雳,声音震耳欲聋。

“我儿赵玄。”

“帝王之才。”

“朕有玄儿,苍天庇之。”嬴政兴奋的大笑道。

“启奏大王。”

“太子殿下所言极有道理,但是我炎黄天下分割这么多年,这些关键根本不是一时间半会能够改变的,而且一旦真正改变,所涉及的太多,恐怕会引起天下之变。”

冯劫站起来,略带忧色的道。

许多朝臣也是纷纷点头。

这些传承于千古的文化,文字,又岂会是轻易间能够改变的。

“启奏父王。”

“儿臣以为。”

“皇兄所言,可徐徐图之。”

“可先给予天下子民施行恩德仁政,逐渐将列国习俗以我大秦律代之,于六国贵胄施以恩德,感化其心,并且可在六国亡国贵胄之中挑选人才,任用之。”

“如此假以时日,数载之内,必可见成效。”

扶苏站起来,大声启奏道。

他于治理天下的理念始终是以仁义治之。

他深学儒道,以仁义感化天下万民,感化那些亡国贵胄,必得其效。

听到扶苏的话。

嬴政眉头一皱。

赵玄的眉头也是微皱。

“这扶苏,当真是无言以对了。”

赵玄心底有些无奈的想到。

如今时刻,六国余孽潜藏于暗中,天下民心未曾归附,他却要施行仁政,而那所谓的仁义仁政,却是给天下的六国余孽网开一面,让他们能够重见天日,在这国策下,或许那些人会假意的臣服大秦,但是在暗中绝对不会顺从大秦,而是静待时机。

至于在他们之中挑选人才为大秦效力,那更是在自掘坟墓,挖大秦的根基。

只待大秦有任何衰弱,他们将会立刻反戈一击。

此乃大祸。

“扶苏。”

“这就是你所想的治国之道?”

赵玄凝视着扶苏,缓缓开口道。

“以仁政治天下,必求仁得仁,恩德于天下,万民归心。”扶苏坦荡的看着赵玄回道。

“如若孤杀了你的父母,你会如何?”赵玄忽然开口问道。

此话一落。

朝堂群臣也纷纷色变,诧异的看着赵玄。

“皇兄何出此言?”

“臣弟的父亲也是皇兄父亲,皇兄谈何会如此?”扶苏诧异道。

“好。”

“孤再给你一个假设。”

“如果一个刺客将你的父母杀了,你会如何?”赵玄又换了一种说法。

“自当杀之以报仇。”扶苏立刻回道。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可不是虚的,这几乎是不可原谅的,不死不休。

扶苏虽然固执,但也不会开口闭口选择原谅他们。

“于那些六国余孽而言,凡是躲藏起来的,皆对我大秦有杀父之仇,杀母之恨,更有灭国灭族之殇。”

“你觉得他们会真心臣服我大秦?忘记了这不死不休的国仇家恨?”赵玄凝视着扶苏道。

“这…”

听这一问,扶苏却不知如何回答了。

“扶苏。”

“你天性仁厚不假,也深受儒家教义熏陶,你想要大秦施展仁政对天下,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如今并非一个安宁和平的盛世。”

“我大秦亡了六国,于六国百姓而言,只要给予他们恩德,他们或许会感恩,但是对于那些六国的权贵而言,他们对我大秦的恨不亚于杀父之仇,根本不可能释怀,对他们施仁政,给予他们恩待,便是在给我大秦掘墓挖坟,葬送我大秦国祚。”

“孤可以准确告诉你。”

“你的想法一旦实施,便是给了那六国余孽喘息恢复的机会,他们会假意臣服我大秦,暗中却会继续培养势力,反我大秦,只待我大秦衰弱,他们就会举兵造反。”

“这些恨意深种,不可能释怀。”

“孤今日告诉你。”

“乱世用重典。”

“乱世重武德。”

“秦虽一统,但还并不是真正的安宁和平盛世,如今中原炎黄还未真正凝一,六国余孽潜伏于暗中,如若不用重典治之,必乱。”

“至于仁政,于天下万民而言,可施,但于那些贵胄而言,不可施。”

“在这天下间,在我大秦疆域内,数千万子民,并非你所想就可施,可为就可展。”

“国策关系数千万子民,更关系我大秦国祚,牵一发儿引动全身。”

“作为孤的弟弟,我大秦的王族公子,孤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些根本。”

赵玄带着一种教导的语气对着扶苏说道。

扶苏。

本性仁厚纯良,虽然没有做王的能力,但也可以作为一个施展朝政的能臣。

当然。

赵玄如此温和教导,也是相当于在告诉整个朝堂,他作为大秦皇太子并非狠辣无情,昔日争夺太子之位的扶苏他尚且可以容忍,对于曾经那些参与党争的朝臣同样也可以,但前提也是为大秦尽忠。

听到赵玄的话。

扶苏沉默了,脸上都是带着一种深思熟虑,显然他将赵玄的话全部听到了耳中了。

一会后。

扶苏躬身对着赵玄一拜:“臣弟,多谢皇兄教导,这一切,都是臣弟想太多,太过自以为是了,现在的大秦,的确不适合仁政。”

听到扶苏的话。

朝堂上,许多朝臣都是带着一种讶异之色。

哪怕是高位上的嬴政也是一样。

扶苏的性格都为他人所知。

固执,迂腐。

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油盐不进,除了当初淳于越和王绾的话以外,扶苏都难以被说动。

可今天。

这固执的扶苏竟然被赵玄给说通了,而且还心悦诚服的认错。

“还是玄儿识大体,并没有直接呵斥扶苏,反而是给他点破了,这样也足可见玄儿的胸襟,可让百官臣服。”嬴政笑了笑,非常的欣慰。

“你能够明白就好。”

“记住。”

“你身为孤的弟弟,皇族公子,理当为大秦尽力。”

“国事朝政,乃至于天下之事都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好好学吧。”

“孤期待你以后能够成为孤的左膀右臂。”赵玄对着扶苏一笑,宽慰道。

听到赵玄这话。

扶苏脸上也涌现了一种激动,期待。

“多谢皇兄教导。”

“臣弟一定不会让皇兄失望。”扶苏郑重的向着赵玄一拜,整个脸上都是一种心悦诚服。

直到这一刻。

扶苏也明白了自己的皇兄并非是在军事上有着超越天下人的能力,在治国处政方面也丝毫不差,能够看到满朝文武都看不到的弊端。

“玄儿。”

“你说的车同轨书同文,这些必须要归一。”

“朕的大秦不仅仅要在疆域上一统,更要在习俗,文字,乃至于全族一统。”

“接下来如何施行,你有何想法?”嬴政问道。

不是自己儿子点破,嬴政还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些未曾一统的弊端,或许还要许久才能够将这些提上日程,但是经过赵玄一提,嬴政自然是想要尽快施行了。

“触发隐藏任务。”

“大秦炎黄彻底一统,完成大一统之举,奖励《国运之魂》,铸运朝,凝气运,凝神兽之关键。”

就在嬴政话音一落,系统提示声在赵玄耳边响起。

“太好了。”

“国运之魂,这可是运朝关键,若是没有这个,我直接立运朝还有可能失败,但得到了这个,立大秦运朝就十拿九稳了。”赵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回过神来。

“这些需要逐步实施,首先就是文字一统。”

“单单是以我大秦的字自然不可,当以我大秦还有六国文字创出另一种皆可识的字。”

“此事,需要能臣去办。”赵玄目光在朝堂上审视了一圈,带着深意。

顿时间。

文臣一列,立刻就有众臣站了出来:“臣愿请命创字。”

李斯,冯去疾,韩非他们都站了出来。

“此事。”

“就交给李斯去办。”

“孤给你足够的时间,给你足够的人力,你以最快速度创造文字,记住,必须契合我炎黄七国曾经的文字,神似其形,通俗易懂。”赵玄直接指定了李斯。

在历史上。

也正是由李斯为主开创了小篆,才实行了一统文字。

“太子殿下。”

“文字为先,但还有其他需要提前筹办。”

“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这些都需要能臣去办。”

“臣愿请命。”

赵玄所提出来的治国之策都足可让群臣动容,如若办成了,对于大秦,对于炎黄的意义重大,哪怕是未来的千秋万世,参与了其中的朝臣都会青史留名,试问他们又有谁不期盼?

……

------题外话------

ps:求月票,求推荐票,么么哒。八千字送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