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李景隆五败论(2 / 2)

加入书签

第二日,甄武醒来后,第一时间见了见柳二娘和马毅,重新安排了一下家中的防护,不仅增加了一些力量,还让柳二娘和马毅两人各自率一队人,一明一暗进行保护。

如此,甄武才对家中的事情稍稍放心。

等到甄武刚刚安排完后,燕王府来人通知他过去议事,甄武晓得现在战事未尽,而且山海关的兵马随时可能出关攻打永平府,便也不敢耽搁,匆忙来到了燕王府。

燕王府此刻聚了不少人,不仅有着张玉,朱能等战将,道衍和尚,郭资等北平内政人员也在场,甄武稍稍打听了一下,才晓得李景隆拜大将军的消息传到了北平。

甄武一边听着张玉诉说李景隆一上任后的动作,一边看着地图思索。

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虽然是朱元璋的外甥,可李文忠在军营中站稳脚跟,并且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在开国功臣庙里排第三,可是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得来的。

那么,他的儿子李景隆真的一点本事都没有吗?

这个不好定论。

但现在的甄武眼中,李景隆至少不是个笨蛋,因为他听着张玉所言,李景隆上任后所有的一系列安排一点毛病没有,哪怕是让甄武去,甄武也是那般的安排。

一边派人各处收拢耿炳文残军,一边又调集各路大军,然后把两者进行整合,想必整合完成后,便是李景隆兵出德州之时。

“看样子是要进军河间,到时候和徐凯的十万军会师,自涿州攻北平。”甄武说道。

张玉点了点头:“不错,而且从各处送来的消息来看,李景隆将不下五十万兵马。”

五十万!

刚打垮的十三万人,好像不值一提了。

这个压力不单单给到了甄武,燕王府大殿中,其他人也都在相互讨论着,吵吵闹闹的很是热闹。

然而,没人注意到,朱棣在听闻李景隆挂帅后,嘴角处有一丝庆幸一闪而逝。

他敲了敲桌子,示意众人安静,等到所有人看向朱棣后,朱棣站起身,傲然道:“你们听闻李景隆惊慌,我却喜不自胜。”

说完,朱棣顿了一下,接着道:“李九江膏粱子弟也,寡谋而骄,色厉而馁,又不曾常经战阵,如今却手握国之重器,总把五十万大军,何等可笑,试想一代天骄汉高祖才能领多少兵马,而李景隆却不知高低的尽统五十万大军,这无异于自掘坟墓,所以,我敢断言,李九江不来攻我北平便罢,但若来攻,必败无疑。”

朱棣说完,看着殿中众臣的神色,见许多人依旧显得惶恐不安,没有什么信心,想到历史上魏武帝曾对阵袁绍时,郭嘉的十胜论,脑子一转,再次开口说道。

“你等不信,且听我言,李九江此番在兵法上已有五处败迹,首先,李九江大军中军令政令不严,上下不能同心,此为一败;二:北地早寒,南卒裘革不足披霜冒雪,又兵无赢粮,马无宿藁,不耐久战,此为二败;三:看其行军路线,意欲进驻河间,打算一路急攻我北平,如此不量险易,贪功冒进是为三败,四:李九江此人脾气秉性我尽知,仁勇俱无,智信不足,不仅缺乏对属下的信任,亦不足对属下产生威信,大军被他统帅最易自困自耗,此为四败,五:李九江所部看着有五十万大军,可其中各地兵员复杂,又掺败军,不亚于一帮乌合之众,此为五败,有此五败所在,李九江焉能不败?”

朱棣说完,轻舒了一口气,甄武见到后,忍不住心疼朱棣,想必朱棣编这些东西不容易,因为这些话看着像那么回事,但这五败之中,除了第二条是真正对他们有利的,其他多少都有点扯犊子成分。

不过扯归扯,甄武也不得不承认,朱棣扯这阵犊子的效果是很好的,像一些对兵事了解不多的人,听完朱棣的这些话,一个个心中都安定不少。

面上能唬住人,给予自己人信心,这就是好事。

朱棣此刻也正满意的看着自己取得的效果,可当他看到甄武在下面偷着撇嘴时,脸上顿时一黑。

狗东西,心里指不定在怎么笑他呢。

不过朱棣也不和甄武计较,毕竟他本身就没打算忽悠住甄武几人。

像甄武这样的人,本身就不会害怕,也不用他忽悠。

“殿下。”

道衍此刻出声问道:“那咱们现下该如何行事?”

还能怎么办?

朱棣心中吐槽,山海关就在家门口,能不管吗?

更何况他只有这点兵,不他娘的琢磨搞点兵员来,打个鸡儿啊打,他刚才说的是很轻松,可他若是大咧咧的信了,那他就是个脑残。

哪怕李景隆能力真的不强,甚至会看在以前交情的份上放放水。

可若朱棣不争气,照样没用。

但这些担心朱棣不能说,他刚给了大伙信心,自己也不会拆台,他想了想后,接着表现出一副傲然不屑的神情。

“不是我夸言,我若在北平,李景隆根本不敢来打我,这样不行,不能吓的李景隆不敢来,咱得让他来。”说到这里,朱棣又装模作样的想了想后道:“现下山海关不是有辽东兵聚集意图扰我永平吗,我先带兵援永平,解决了山海关之危,若李景隆真有能力打到我北平城下,我刚好回师击之,那时坚城在前,大军在后,必破李景隆大军,两全其美,一箭双雕。”

朱棣说的信誓旦旦。

殿中的其他人看朱棣这般自信的样子,不少人也振奋起来,他们信朱棣,这是朱棣这么多年中打出的战绩,给予他们的信心。

之后,大伙熙熙攘攘的又讨论了一番,等散的时候,朱棣叫住了甄武,张玉几人。

甄武就知道朱棣会叫他,其他人不明白,他清楚的很,朱棣也好意思扯什么一箭双雕,他带大军援永平,那是不得不援,他放任山海关的兵马入关试试,一个李景隆就够他们头疼了。

而且朱棣援永平还不能被拖在永平,一旦拖延的时间久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哪怕是个废物也能攻破北平城。

到时候基本盘没了,朱棣手中只有这几万人,除了逃亡漠北,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还有一点是,他们即便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山海关之危,可他们兵少的缺点始终存在,李景隆随便分出十万人阻在路上,也能挡的他们回不去。

到时候还是得眼睁睁的看着李景隆攻破北平城。

所以,甄武见到朱棣留下他,一点也不吃惊。

因为甄武也知道,接下来是非常重要的生死存亡时刻,他们必须要好好商议出下一步的战略方针才行。

要把所有的问题集中在一起,然后完善的解决掉。

他们上一次起兵之时定下的策略,完成的很好,这才有了他们今日的局面,接下来只要他们下一步再走好,那时局面绝对会有一个飞跃式的提升。

等到其他人全都走了后。

朱棣再也不掩饰,嘴里开始念叨起来:“兵啊兵,老子去哪里搞点来,现下局面解了山海关危机,还要刚好多出十万兵马来,才能破局啊,可老天爷不能白扔给我十万人马吧。”

说着说着,朱棣一愣,有个地方好像刚好有十万兵马,这事你说巧不巧,朱棣的眼光不由自主的向着大宁的方向望去。

他心想。

小十七呀,四哥遇到困难了,当弟弟的是不是该表示表示,再说了你守着封地,任由朝廷都司带着十万人,占着我的松亭关,虎视我北平,这也不是个事啊。

那是你的地盘,你不管管?

你说你没权利管,不敢管?怕咱大侄子也责难你?

什么?!

大宁都司的人还敢不听你的话?!

想到这里,朱棣眼中透出了一抹狠色。

奶奶的,大宁都司这么不把我十七弟当回事,十七弟能忍,他四哥也不能忍!

老子替我十七弟搞死你们!

一时间,朱棣杀气腾腾。

……

------题外话------

感谢‘书友7448’的600打赏,感谢‘jr方少’的打赏,感谢两位老板,最后感谢‘暖阳1314’大佬的百万打赏,人生第一个白银盟,感谢大佬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