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风云欲起(1 / 2)
一座偏远小城中,县衙之上,县令被五花大绑着按倒在地上,官帽早已不知丢到了何处,身上的官服也是破破烂烂,遍布泥土和脚印。周围一群或站或坐的百姓们愤怒地盯着县令,一个虬须黑面的粗汉子坐在县衙里县令的堂位上,悠闲地磕着瓜子。
“你们这是造反!朝廷大军一到,尔等必为齑粉!”县令虽然被绑,却仍旧挣扎着对着周围人喊道。
“杀了他!杀了他!”
“也是个为朝廷说话的狗官!”
“朝廷昏庸,杀了太师大人,我们要为太师大人报仇!”
围观的百姓们群情激愤,声音一个比一个大地嚷嚷了起来。
县令盯着那个黑汉子,一字一句地说道:“本官深为朝廷命官,也知道大启确有一些弊端。但本官比你们更加清楚,当今陛下乃是贤明之君,如今正在拨乱反正!奉劝你们早日迷途知返!”
黑汉子轻飘飘地吐出瓜子壳,瓮声瓮气地说道:“这狗官竟然还敢帮朝廷说话,拖出去砍了吧。”
百姓之中钻出几个精干的年轻小伙,将绑成一团的县令架了起来,向外面抬去。
不一会儿,一个年轻人揪着县令的头发,提着头颅走进衙门中,给黑汉子过目,黑汉子见到县令首级,立马哈哈大笑了起来,围观的百姓也跟着大笑了起来,只有少数几人暗暗垂泪,还要避着众人。
类似这样的一幕在不少的小城镇中此起彼伏地上演着,有的比这更加惨烈,有的则比这要平和一些…
京城。
“王总管,各地消息如何?有多少地方…”赵易执察觉到王振良悄声进了房间,从冥想状态退了出来,询问道。
王振良嗫嚅着不敢说话,赵易执下床穿了鞋子,说道:“但说无妨,朕心里有数。”
王振良这才硬着头皮说道:“启奏陛下,除了北边的安西,北地,定辽三地还算安稳之外,南淮,楚湘,川蜀,东鲁皆有来报,各地流民叛乱,杀县令抢粮仓,共有一十七座城池陷落,最远的西贵还没传回消息,不知情况如何…陛下,这样下去…”
赵易执摆了摆手:“我心里有数,比我预料的少很多了。”
王振良还欲再讲,赵易执却是闭上了眼睛:“下去吧。”王振良应声退出了房门,极其小声地微叹了一口气,离开了。
赵易执这才睁开眼睛,笑道:“这个老家伙,叹什么气啊。”
门外的两个小太监即便听到,都不曾听得真切,赵易执身居房中,竟然能清晰地听到王振良的叹气声,若是有旁观者在此,定是要被赵易执所吓到了。
赵易执也清楚自身的变化,叹息了一声:“这《御神》真乃上品,练之如堕云境,用之如臂使指。可惜怎么只有第一章…”
赵易执摇了摇脑袋,很快抛去了关于《御神》的不甘,回想起那天来。
那一日,戌视卫们刚刚押着李常文离开,赵易执便招来了周子儒。
“周先生,如今李太师罪证确凿,本人也甘愿伏法,行刑之后又该当如何?”赵易执见到周子儒便出声问道。
周子儒皱起了眉头:“行刑?对李常文行刑?断然不可!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李常文乃是当朝太师,一般罪名拿他毫无办法,刺王杀驾的罪名普天之下的百姓又有几人能信?况且李常文威望极高,渔民樵夫未有不识其者,一旦施刑,深恐社稷动荡…依草民愚见,可先将其罢官,遣回故里,然后再…暴病而亡…”周子儒悄悄观察着赵易执的神色,想要看看赵易执的反应。
赵易执听完微微一笑,点头赞道:“的确是个好办法,如此一来天下之人无话可说,又将李常文从朝廷之中拔除了出去,可谓一石二鸟!周先生无愧于京城周家的名号!那敢问先生,清除了李常文之后,下一步又当如何呢?”
周子儒紧紧地盯着赵易执的眼睛,从口中缓缓吐出两个字:“削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