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第一个客户(2 / 2)

加入书签

赵烨这下就放心了。他有信心,等大家都用过了这个程控电话,一定都想把老式的电话都给扔到垃圾桶里去的。

很多人看电视,感觉老式的电话也挺不错,起码看起来很有艺术感。可是等你用的时候就知道了,通话质量差就不说了,就是想打个电话,往往拨号的时间比打电话的时间多得多。

想想这个用户体验,赵烨就一阵心塞。为什么领导办公桌上往往有好几部电话?因为有很多不同的线路啊。红色的保密机不谈,那个是专线。就是普通电话往往也是多网并行,互不连通的。

会议开的热烈,会后的大会餐同样热烈。张委员破天荒的端起了酒杯,跟所以参加会餐的人共同喝了一杯。

等到张委员返回的时候,大家已经看不到赵烨的身影了。

他借着喝了酒需要睡觉的由头,独自一人熘到了实验室,开始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不是他爱表现,只是他的时间非常紧张了。

时间越来越近,赵烨的迫切感就越来越强烈。他总是想抓紧一切时间,赶在暴风雨来临前,把手里的项目都做出来,省的到时候因为外力被迫终止了。那么一来,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这才是可惜呢。

摆在赵烨面前的最大的问题,依然是芯片。

目前的程控机,用的还是五到六微米的加工技术。不是说这个等级的技术就不能用,而是在这个技术等级下,他们很难把设备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强行提升费效比就会急剧下降,最终似的产品失去竞争力。

只有在源头上解决了芯片的问题,赵烨才敢说程控通信交换机系统,取的了阶段性成功。这个东西是无止境的,赵烨不敢说的太满了。

三微米,可恶的三微米!赵烨即便有系统加持,要想短时间内实现三微米的工业化生产,难度不是一般的高。这个东西不是在于设计上,而是在于材料和理论上的突破。

当然,假如是小批量的生产,赵烨有信心一天给你复制出一箩筐来。可没用啊,有这一箩筐也不能包打天下。而且这种技术条件下,生产的芯片也不可能是一种类型的。如今的芯片,在我国发展了这些年,早就已经分化成为了十几个种类。芯片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也在逐年的提升。这种情况下,靠一个人,那是不行的。尽管赵烨是“超人”,那也办不到。

还是得依靠技术突破,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又过了几天,京城的邮电部门就找上了门来,现场参观考察联合厂生产的这种程控式通信交换系统。在看过了计算机模拟和真机演示后,邮电部门的当场就给联合厂下了“订单”,让联合厂全力生产,争取在年前让各级部门和单位,用上新式的电话机。

京城是首善之地,各种部门和单位最集中的地方。而且很多单位还不能按照组交换机最大的接线数来安装,这就造成了京城对各种交换机的需求量非常大。联合厂从接到邮电部门的“订单”开始,没等上级的具体命令到位,就已经开始安排生产了。

一个大厂,想要安排一项产品的生产,也是极其麻烦的一件事。配套厂,原材料供应单位,下属厂等等问题,一下子就把这个厂办给淹没了。杨厂长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赵烨这个时候反而清闲了下来,应付各个配套厂的技术咨询,这个用不到他。好歹也是副处长了,手底下当然也会有得力干将的。这种生产上的问题,手下的助手们就能搞定。

他则是利用这点儿时间,开始忙乎科研以外的事情了。

三微米的技术,赵烨经过了长时间的模拟,最终还是放弃了短时间突破的想法。不是说他做不到,而是时间上不允许,外部环境同样不允许了。

与其这个时候把技术散播出去,最后落得个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还不如现在争取把人才笼络到手,开赴南海,稳定发展呢。

虽然可能前期慢一些,不过这样做的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未来的时间里,芯片产业能够平稳发展。

长痛不如短痛,赵烨已经下定了决心。

想要开赴南海,这个时间上并不容易。那边现在这个时候,估计连个厂房都还没建立起来呢吧。

赵烨很久没有听到那边的消息了,主要还是离得太远,这个年代的交通又不方便,通讯更加的不方便,造成赵烨想了解点什么信息,几乎无处可寻。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赵烨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发展“走出去”的战略。不但自己要走出去,就是自己目前这一班人马,包括自己的师父,老师,他都得带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