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纵马入城(2 / 2)
姜海晏说道:“此人在十余年前,曾做过德安府的知府。”
许龙泽摇了摇头,道:“实是抱歉,我本不是德安府的人,至于,德安府十年前的知府,更是毫不知情,看来是帮不到你啦。”
姜海晏也不气馁:“时隔经年,如今德安已被蒙古人占据数年,料定已是物是人非,何况许大哥还不是安陆人,怪不得许大哥。”
许龙泽抱拳道:“既然如此,小兄弟请自便。”
他原本十分在意姜海晏此行目的,但听姜海晏讲完此行目的,竟也不问姜海晏寻来兴国的目的。
姜海晏心中纳闷,只得拱了拱手道:“再会!”
说毕,便要抽身离去。
许龙泽却又说道:“小兄弟慢走一步。据我所知,安陆城里的原居民,如今大都住在城西,那是一处贫民窟。你若是要打听故人的消息,想必去那里打听,会事半功倍。”
话刚说完,忽听得上方一阵嘈杂声,几个蒙古兵已经搜查到了酒楼二楼的窗口。
一见墙外二人,他们立即大喊:“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二楼与围墙间足有一丈多宽,窗口挤满了蒙古兵,却没有一个敢跳。
他们若要追拿二人,也只得绕过酒楼,从两侧包抄过去。
姜海晏心中急切,忙向许龙泽行了一礼,道:“多谢!”
许龙泽却生怕被蒙古兵见到了似的,已在蒙古兵喊出声音之际,低着脑袋,走入一条小巷,不见了人影。
姜海晏当即向西边的巷子跑去。待到蒙古兵绕过来,早已不见人影。
一路走到城西时,已是日暮时分。
姜海晏进入所谓的贫民窟,只见这边的街道凹凸不平,房子或是破败的木房子,或是由茅草搭建的低矮房舍。且房舍彼此相邻,十分拥簇,中间的过道不过三尺左右。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明的味道,似是腐臭、霉臭等交织在一起,虽不刺鼻,却难闻得要紧。
姜海晏缓步自门前走过,只见房子里有人在啃食糠粑一样的食物、有人喝着近乎于浊水的稀粥。
他们有的年老体衰、有的还只有几岁大小,个个都是面黄肌瘦,睁着一双双大眼,看着门外的陌生来客,不起波澜。
姜海晏瞧见一位年可花甲的老人,便上前招呼道:“这位老人家……”
那老人衣衫破旧不蔽体、头发蓬松,原本朝屋外就坐,见姜海晏走来,连忙背过身去,生怕姜海晏抢走他手里的一个发黑的芋头。
姜海晏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又上前一步,叫了一声:“老人家……”
那人也不转身看他,反手就将木板钉成的房门关了起来。
姜海晏心怀诧异,连走几户人家,境遇都是大同小异,大人提防着他、小孩沉默不语,仅是眼里似乎还残存着一丝好奇。
姜海晏眼见天色已晚,再问下去,也不一定问得出什么,于是决定先找家客栈住下,待想个法子,再来继续打听。
他原路折回时,忽见一人正哼着曲儿,往贫民窟走来。
“金碗碗、银碗碗,山珍海味吃几碗。吃几碗,拜大汗,大汗封我做大官。金也满山,银也满山,威风八面往前站,那个还敢白眼看……”
那人四十多的年纪,一身洗得发白的衣衫满是补丁,想必也是贫民窟里的人。
不同于姜海晏方才所见的那群死气沉沉的老幼,这人一路上手舞足蹈,颇为欢快。纵然哼着这种自编的俚曲,撞见人也不觉尴尬,只是忍不住朝着姜海晏多望了几眼,若有所思,彷佛打量一个记不起名字的熟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