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小楼之上定江山(1 / 1)

加入书签

他身为天子,说出如此言语,原本应该是极为煽情,可东方明却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于是微微转了转脖子,让腮帮子与狐皮斗篷上的软毛磨擦着:“陛下能对臣吐露肺腑之言,臣不胜感激,至于那日之事,臣并未放在心上。”

刘骜却似乎被自己酝酿出的情绪所感动了,亲切地拉住东方明的手,走到地上的两张木枰之前,让东方明与自己相对而坐。

“今日在这阁中,你我并无君臣之别,先生也无需心存顾虑,与寡人好好聊聊那攘外安内之策吧。”

听刘骜说到了正题,东方明思索了片刻,抬起头来,有些不礼貌地正视着刘骜的双眼说道:“陛下此刻春秋鼎盛,可为了断各地诸侯之念,宜早立储君。”

刘骜缓缓点了点头,说道:“世人皆知寡人膝下并无龙子,寡人欲将定陶王刘欣过继为子,立他为太子,先生以为如何?”

说完,目光盯在东方明脸上,观察着他的反应。

东方明神色不变,应道:“臣入朝日短,见识浅薄,立储人选虽是国事,却也是天子家事,兹事体大,陛下宜自谋之,微臣不便置喙。”

这个是东方明早就想好了的,他看过太多的历史影视剧和小说,知道立储对皇帝而言乃是一件极为敏感的大事,历史上凡是对立储人选多做建议的大臣,绝大多数都会招来天子的忌讳,后患无穷,因此并不想对太子的人选过多参与。

更何况历史如果不变的话,汉朝的下一个皇帝也确实就是刘欣。

见刘骜沉吟不语,东方明赶紧将太子人选的话题岔开:“从武库账目来看,这些年中山王刘兴、长沙定王刘玄、梁王刘立、楚王刘衍所囤军械最多,这四王的封地皆是我大汉的富庶之地,兵粮足备,物产丰饶,不知陛下准备如何处置此事。”

刘骜眉头紧锁,半晌后摇了摇头,叹息道:“这些几路藩王都是寡人的兄弟,为了区区军械小事,寡人也不想伤了兄弟之情,不知先生可有两全之策。”

区区小事?兄弟之情?东方明心中暗暗冷笑,不自觉地想起了刘骜百年后那个子孙刘备,说话也是如刘骜这般,表面不忍伤同宗之谊,可夺取西川时却丝毫不见手软,看来他们刘家子孙全是这个行事做派。

他前几日和诸葛铮已经把天子刘骜目前的处境分析透了,自从刘邦建立汉朝天下以来,刘室宗族起兵谋逆之事就屡见不鲜,可有刘姓封王的祖制在上,又不得不将这些兄弟封王,因此汉朝的历代皇帝对各地诸侯王都是极为头疼,此刻的刘骜不是不想动这些诸侯,实在是有心无力。

他自从登基之日起,朝政大权一直在王氏宗族手中,此刻好不容易掌权,身边可以信任的心腹文武却是极少,光是这次收缴王氏宗族的兵权,便已经将自己的心腹将领全部调进了长安,况且西、北两地边境并不如何太平,此时若是查处这些诸侯,一旦各路诸侯起了不臣之心,天下立时便要分崩离析。可是若放任不管,不出数年,等到各路诸侯羽翼已成,更将是心腹大患。

“既然陛下推心置腹,臣就试为陛下析之。”东方明不慌不忙地说道:“先说这中山定王刘兴,中山国位于燕赵之间,自古民风彪悍,将士骁勇,中山定王坐拥十万冀州人马,乃是四王之中势力最强的一个。若以臣之见,陛下可传一道诏书,将中山定王刘兴定为储君的人选之一,中山王接旨后必然大喜,陛下可以借机调中山定王入京,待中山定王进长安后,请陛下即刻收了他的兵符,然后再传一道密诏给定陶王刘欣,命他尽起青州人马,只待兵符到手后,率兵接管冀州兵权,只要兵权到手,燕赵之地无忧矣,届时陛下可以好生抚慰中山定王,厚加奉赠,天下人也不会说陛下丢了兄弟之情。”

刘骜静静听着,眼中的光采却是越来越亮,到最后已是难抑兴奋的神情,追问道:“梁、楚、长沙三地如何?”

东方明皱眉说道:“这三地乃是荆州之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虽是用武之地,却也呈四面受敌之象,对荆州三王,陛下可以先封其北进之路,等陛下收了冀州兵权后,只需派两员大将,各提两万精兵,分别据守合肥与樊城,这两地城池高大,易守难攻,而且与长安往来便利,兵粮无虞,只要守住这两地,便可断了三王由中原北进之心。”

说到这儿,东方明偷眼看了一下刘骜的神情,只见他连连点头,面现期盼之色,知道刘骜已经被这番话打动,自己的计划差不多可以开始渗透了,于是继续说道:“中原之路堵塞后,隐患便只在蜀中一地,蜀地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陛下不可不防,必须派一位文武双全,又是陛下极为信任的心腹大将出任蜀郡太守,节制我大汉最为精锐的雍凉二州兵马,这样一来,荆州三面被围,再难成气候。如今武库军备已被朝廷卡死,往后数年,陛下再以徭役赋税蚕食其地,三王之势必然日渐衰落。”

听到这里,刘骜已经是心花怒放,哈哈笑了两声,接着问道:“先生果然妙计,一番话便安我汉室天下,只是这蜀郡太守人选却是难办,既需文武双全,又要忠心不二,先生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蜀郡太守的人选才是今日东方明心中的重中之重,自己设计好的规划是否能顺利实施全在这蜀郡太守,他心中虽然有些紧张,脸色却仍是平静如常,小心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淡淡地说道:“臣心中倒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只是此人与臣关系密切,若是由臣推荐,恐怕不妥。”

“诶?先生多虑了,为国举贤,不避亲疏,但讲无妨!”

东方明微笑说道:“既然如此,臣便斗胆推荐,臣的义兄李先堪当此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