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中卢拜访司马芝(1 / 2)

加入书签

古稀之年的邯郸淳,早已经没有建功立业之心,如今国破家亡,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养活子孙,延续血脉。

一大家子十三口人,想要吃饱穿暖,在这样的乱世,确实真的不容易。

这些年他一把老骨头,也是拼尽全力,这才让一家人勉强糊口。

现在对于他来说,能够寻到一处安身之处,养活家人,于愿足矣。

“仲明,安排四名兄弟,雇佣两艘船只,护送子牙先生和子叔先生,先行回返夏口。”

邯郸淳的作用,不在军谋,不在内政,这样的人才在于教化。

一个国家,一方势力,若没有延绵不断的人才,即便再兴盛,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邯郸淳青年时代,便在洛阳以书法闻名于世,这样的人才在荆州,却过得穷困潦倒,这就是刘表的失职。

像邯郸淳这样的名士,供养起来,也足以赢得一个尊贤爱才的名声。

这点名声刘表或许不在乎,但刘俨在乎啊。

现在刘俨缺乏的就是名声,对于他来说,只要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能够赚取名声的事情,他自然要倾尽全力去做。

“明公看得起老朽,这是老朽的荣幸啊。”登上前往夏口的船只,邯郸淳颇为感动的拱手一拜。

“无以为报,老朽曾在襄阳教授过一个弟子,复姓司马芝,字子华。此人现居于中卢城外南河乡,以耕读为生,此子品德高尚,有理政抚民之才。”

“明公若是不弃,吾愿修书一封,举荐他为明公效力。”

“哈哈……”

河岸之上的刘俨、伊籍不由相视而笑。

船头上站着的隗禧这会朗声笑道:“子叔公,你可知道,就是机伯兄的举荐,主公才会特意来南漳寻访在下为他效力?”

“承蒙主公不弃,让我这个落魄之人,有了栖身的地方啊。”

“今日吾举荐子叔公为主公效力,而公举荐司马子华,却不知机伯兄,亦早已经向主公,举荐过司马子华之才。”

“哈哈……”邯郸淳闻言也不由大笑道:“既然明公有意,吾自当修书一封,务必让子华为明公出一份力。”

邯郸淳答应前往夏口,不过是有客居夏口的打算,并不是像隗禧一般,投效刘俨帐下效力,所以他才尊称刘俨为明公。

“如此有劳子叔公了。”司马芝又是一个声名不显之人,但既然众人都推荐其才,断然不会有错。

收下邯郸淳的书信,刘俨与隗禧、邯郸淳分道而去。

刘俨、黄月英和伊籍、丁奉、甘述前往中卢,奔赴襄阳。

隗禧、邯郸淳前往夏口,沿途乘船而行,又有四名士卒护送,必然不会有什么不妥。

他们到达夏口之后,有士卒作证,拿着刘俨的书信,前往夏口县衙见徐盛,徐盛自然会按自己写的书信对他们进行安排。

“明公,南河乡在中卢城南十里外,南河乡的三老姓廖,去年我路过此地,曾在乡中居住过一日,也是在哪个时候,听人说起过司马芝。”

“并看到他即便是耕种之时,也不忘读书,而且其种植的庄稼,在村里的收成也是最好,故让人感到惊奇。”

抵达中卢城外,因为水路已经不通,刘俨一行人只得下船。

在城中吃了午饭,雇佣了三辆马车,在伊籍的带路下,众人出城奔往南河乡而来。

汉末时期的人马,普遍居住在溪水、河道周围。

故在南漳有漳水乡,在中卢有南河乡,因为河流周围,土地肥沃,饮水方便,自然是百姓居住的首选之地。

南河乡有五百多户人家,两千余人口,是中卢第一大乡,乡里主要是廖姓之人。

但司马芝却是外来人口,而且此人来自河内,与司马懿是同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