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龙虎齐至 风雨蓄势9(1 / 2)

加入书签

亥时初。

汴京城最热闹之时。

结束饮宴的任大郎和秦琪翁婿二人,送走贵客后,在满天星光之下,牵着马行于喧嚣的汴京夜市之中。

任大郎打趣:“小乙,你真不去找耶律娘子?”

秦琪无语。

你到底是不是燕子的亲爹?燕子为此伤心,你心里能舒坦?与亲情相比,钱其实没那么重要。

他叹了口气:“丈人,您不怕燕子伤心?”

任大郎笑道:“小乙,耶律娘子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她清楚燕子在你心中的地位,所以,你对耶律娘子越好,我女儿反而会更受她尊重。”

任大郎的神逻辑,让秦琪有些懵。

这是什么歪理?我们是过日子还是做生意?

于是他果断转移话题:“丈人,今晚的交谈还算皆大欢喜,孩儿还是早些回家歇息吧。”

他不再理会那钻进钱眼的任大郎,陷入了沉思。

不出秦琪预料,因将才匮乏,王德用即将卸任枢密副使,迁为宣徽南院使,前往西北任环庆、陕西诸路经略使,也就是《水浒》中的经略相公。

简而言之,他在范仲淹之前,以武官能做到的最高寄禄官,派到西北这一大区当总司令,成为了孙继邺等人的顶头上司。

灯下黑的秦琪这才惊觉,自己竟然忽略了一个大牛。

这时代,大宋武将天花板是高继勋不假,但他毕竟年事已高,壮年武将中也有天花板。

那就是王德用!

脱脱对他的评价为:精神折冲,名闻四夷,矫矫虎臣。

他相比高继勋,欠缺的只是资历和老练,他的勇猛相比后者犹有过之。

他老爹是与高琼同级别的王超,他本人年龄仅比曹琮小一岁。

他之前曾在各州带过兵,做过管军八位管过兵,如今…甚至仍在枢密副使任上。

他不但对大宋兵制门儿清,而且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有能力,要年纪有年纪。

由他来统领西北诸路帅臣们,再合适不过。

赵祯在熟读三国后,终于也如刘备一般,变得知人善任。

小乙哥之前之所以忽略了这个大牛,主要是因为王德用长得丑…啊呸!

真正原因是:秦琪下意识地认为,枢密院四大天王都是文官。

除了行伍出身的赵二,赵祯是北宋唯一任用武官做枢密使的皇帝。

哦,您说枢密副使名将王韶?注意,王韶是进士科出身的文官。

北宋许多“名将”,其实都是文官。

庞籍、种世衡、滕子京、李纲、宗泽…这些“名将”都是文官。

许多人不喜欢宋代,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大宋三百一十九年国祚,有三百零三年不够铁血、六十年极憋屈、甚至还有皇帝被俘的耻辱历史。

《宋史》中,脱脱的评价是一大亮点,因篇幅过长,这里不水文。

咱们也用归纳法总结一下脱脱的评价:

脱脱对艺祖赵二赵匡胤的评价,有数百字之多,几乎都是歌功颂德。

太宗赵三功过参半,雍熙北伐是一大败笔。

脱脱认为仁宗朝是鼎盛期,但国富民强而兵弱,导致西夏屡次寇边,契丹增岁币;

除这三个皇帝外,余者皆为差评。

仁宗朝后,神宗变法导致国富民弱,外虽收复河湟,但终不能守住;内则民怨沸腾。

在元祐党争之后,北宋国祚衰微,再加上赵佶昏庸无道,这才有了靖康之耻。

在大政治家、几乎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脱脱看来,王安石不应为尽快推行新法,而任用奸邪之徒。

这奸邪之徒都有谁?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蔡京,还有看官们不了解的吕惠卿和章惇。

熙丰变法中的党争,绝大多数都是吕惠卿这个贼厮鸟挑起,哲宗朝则换成章惇。

王安石的好友司马光多次劝王安石,让他小心吕惠卿,王安石却置若罔闻。

结果…

吕惠卿任用恶吏强推割韭菜法…也就是青苗法,发动党争打压甚至迫害一干良臣…

王安石留下恶名,吕惠卿功不可没。

章惇更狠,要掘司马光和吕公著的坟鞭尸泄恨,此外,他还提拔了蔡京。

大宋对西夏的胜利,功劳是王安石变法吗?真相其实是西夏内乱。

熙丰年间,西夏国内政坛已乱成一团。

大宋在收复几州之后,当梁太后缓过神,宋军不也一样兵败如山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