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秦小乙备考记(1 / 2)
秦琪话音刚落,东厢房内便传来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
“小乙,快进来!老夫等你多日了!”
秦琪连忙跑进东厢房中间的书房。
双目炯炯的马太公正弯腰临摹一幅极为潦草且多处涂改的字帖。
秦琪瞳孔却遽然一缩:《祭侄文稿》!而且,不像是仿品!
马太公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小乙,看出来了?有问题就问吧!”
秦琪小心翼翼地凑到字帖旁,蹙眉仔细查看赝品最容易识破之处。
然而,经过他再三确认,他可以断定,这就是颜真卿的真迹。
他语气有些发颤:“老太公,这…这是真迹!”
马太公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当然是真迹!崇文院的藏品,怎可能是赝品!
陈三郎于京中校勘馆阁,他不知从何得知,老夫想借鉴颜体行书。
于是他向官家秘请,将此宝借出,派其子侄送来给老夫临摹。”
崇文院是北宋国家藏书馆,其中收藏的珍贵文宝数不胜数。
虽然其在真宗朝大中祥符八年受到池鱼之殃,藏品被焚毁不少,但也仍为当之无愧的当世第一图书馆。
大食国百年翻译又如何,其皇家图书馆藏书量与崇文院可谓天壤之别。
联想到马太公与阆中陈家的交情,秦琪猜测,他说的陈三郎,便是大学士陈尧咨。
于是他瞬间释然。
他拱手为礼:“老太公,您不是一直在学习王体吗?”
王体便是王羲之父子的行书。颜体与王体行书风格截然不同。
马太公垂首颓然摇头:“老夫学了一辈子王体,最后也只学了个皮毛!唉!”
他霍然抬头,目光湛然:“小乙,你最近可有练字?”
秦琪暗暗吐槽:不知绘图纸、写书信、记发明算不算练字。而且,我也不知道原主的字如何啊!
不知我这只学到皮毛的赵体能不能入您老法眼。赵体可不好学,我练了七八年,还被老人家们耻笑呢。
他心中疯狂吐槽,表面却恭恭敬敬:“回老太公,孙儿这几天写过一些字。”
马太公努努嘴:“写来看看!”
秦琪不想献丑,他苦着脸道:“老太公,孙儿大病刚愈…”
马太公脸一沉:“胡诌!你家到老夫这儿足足三里地!”
老头儿就差指着他鼻子大骂了。
秦琪无奈,只好找来一支中锋的紫羊兼。
他略略蘸墨后,仿照脑海中赵子昂非著名的《致中峰明本手札》笔法,硬着头皮写出了《洛神赋》中最出名的那几句。
他暗道:这可是王右军模仿者最多的时代,单单出名的便有蔡、苏、米、黄,宋绶的字都比我的强。我若写得不好,您老可别耻笑。
《致中峰明本手札》,是他前世练习最多的字帖;其次是《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学赵子昂楷书,当临摹《仇锷墓碑铭》,行书千万不要临摹《心经》、《洛神赋》那些徒具其表的商业作品。
那些都是赵先生前期不大走心的作品,《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才是他行书的大成之作。
马太公眼都看直了。
秦琪前世之所以被老人家耻笑,那是因为那几个老头儿不一般。
而且,赵子昂是元代成名,与欧、颜、柳齐名的楷体四大家,又岂是如今北宋刚二十出头、书法远未大成的蔡君谟可比的?
秦琪也是紧张得忘了,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这会儿都还没出生呢。
因此,以秦琪对赵子昂如此熟稔的模仿度,已经足以让马太公惊艳。
人家赵子昂,可是自成一体的行书大家。
马太公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秦琪的笔法,心中大感惊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