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百无一用(1 / 2)

加入书签

这本来是让临安不少医馆和大夫忍不住破口大骂的事。

却被加在药房后面的一句点评给堵的一句话说不出来。

那个药方后面写着:济世之功,功德无量。

一个药方的公布就得到这样的一个评价出乎了无数大夫的意料。

可是真的到大街小巷中去打听之后,他们无奈的发现了这个事实。

无数百姓在夸赞着那名游医,更有甚至居然要为他塑身修庙供着。

于是这大夫们立刻盯着每日的报纸,等待着下一个跟治病救人,不对,应该是悬壶济世有关的问题出现,他们立刻把自己珍藏多年从不外传的秘方说出来。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真正做到悬壶济世。

果不其然,接下来,也都出现了对一些常见的小毛毛病的医治问题。

对这类的小毛病,治疗起来很简单,所有的大夫用药也大致相同。

几千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药方的差别已经不是很大。

所以这样的药方,在拿到之后,会被万航请到的御医亲自把关,得到确定之后,才会公布出来。

于是又有几名大夫的药方相继被登在了报纸上,被所有百姓所共知。

一时间几人名利双收,声名鹊起,已经在家里乐开了花。

同时还有一些辟谣的问题,也被一些民间的奇人异事给回答了。

比如一些迷信骗人的把戏,当答案公布出来之后,很多曾经受骗的百姓也都恍然大悟。

身在皇宫里的赵构曾经对于报纸的兴趣并不是很大,之所以会看,一方面是打发一下闲余的时间。

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在上面看到一些他平日里在公众看不到的东西。

而这次临安1号提出的百问,着实让他看了个过了瘾。

身为皇帝,他的身在皇宫之中,可以看到天下大事,可是他却看不到百姓生活中常见的事。

看不到自己的子民经常面临的是什么。

随着这些天不断公布的那些答案,赵构开始渐渐的明白万航之所以要修建书院并要开这么多学科的原因了。

在这之前,万航虽然曾经向他解释过,但是那时的赵构并没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事到如今,百姓们每日里要面对的事,家国要面对的事,全都被囊括在了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答案里。

赵构忽然有了一个非常荒谬的想法,科举而来这么多的读书人,究竟有几人知道这些杂七杂八的学问呢?

这些杂七杂八的学会偏偏又是百姓们生活常见的。

难道靠着手捧圣贤书,满口的之乎者也就可以让田里的稻谷丰收,就可以让河堤抵御洪水?

赵构想起了每日上朝的那许多言官,他们似乎只剩下嘴里说的厉害。

真的他们派往一地,他们真的能够造福一方百姓吗?

答案是很残酷的,只读圣贤书并不能让百姓填饱肚子,不能让稻谷多产几斤大米。

但是有经验的老农却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做到这些。

当报纸上把一个无名的老农种地的经验公开出来。

那么看到这份报纸的人,明年按照这个方法种稻谷,就可以多收许多。

稻谷多了,百姓的生活再好一点。

朝廷的粮库就会更充盈一些,如果到时有了战事,有足够的粮草作为支撑,就能让大宋的赢面更大一些。

赵构不傻,这么一点点的变化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效应,他还是看的出来的。

同理,如果老农把他一辈子耕种的经验都教授出去,学到他的这些经验的学子们把这些经验全部交给更多的百姓。

再比如修路修桥兴修水利,如果能教出更多这样的人才,假以时日,民富国强指日可待。

至此,赵构对于万航提出的书院的诸多学科再也没有任何异议。

整整十天,临安1号上面所提出的百问,九成都被相应的人回答了出来,唯独剩下了那些很是刁钻的关于读书人的问题。

比如一个看了让很多百姓都嗤之以鼻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