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各自着急(1 / 1)

加入书签

吕范肯定说道:“没有,吕蒙是在被搜捕以后才过去的,原来两人没有接触过,并且从时间上说,贺齐就算通知对方,对方也来不及在城外布置。应该是接应吕蒙的人出了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留在襄阳城那些暗桩,其实都可能暴露了身份。”

吕范说的范围有些大,那些暗桩都是在六国盟帮助下建立的要是不可信任,孙权短时间根本就无人可用;但是孙权信了,连桃花源都被刘辩摧毁了,六国盟到现在都没有查出来是谁泄露了秘密,本身就说明那些人藏得深,兴许六国盟就是对这些人:不信任,才把一票人马丢给自己。孙权尽力克制着心里的恐惧和愤怒,说道:“要六国盟查。”

吴奋忍不住嘴一撇,自己这个表弟比起大表弟孙策来说那都好,就是常常言不由衷;孙权再心中不快,其实只能说说,连他现在的这个位置都是六国盟给的,六国盟怎么会听孙权的,况且六国盟恐怕从桃花源出事就开始调查,可是到现在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收获。

孙权的愤怒对他们来说,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但要是反过来,六国盟认为是孙权坏了事呢?那后果就会很严重,严重到孙权都有可能要挪位置的地步。吴奋心中对六国盟再不满,至少现在是与孙权抱团取暖,吴家上上下下三百多口在丹阳郡,吴奋不能坐视不管。

吴奋给了一个建议:“主公,你可以去和六国盟的人碰一碰,或许他们有其他的消息来源。”

孙权晓得吴奋的不甘心,对于吴奋的建议没有立即表态;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潘璋匆匆跑进来问:“主公,怎么回事?”

潘璋和吕蒙一样,都是孙权的伴读,与孙权的关系不一般,所以也无需担心自己在太守府狂奔会有什么后果;事实上潘璋也顾不上,吕蒙那小子被抓了,潘璋杀到襄阳去的心思都有了。

吕范能看到这个年轻人的那股急躁劲,不慌不忙地述说了事情经过,潘璋一听摇头道:“要是这样就认输,岂不让人笑掉了大牙?不管是谁的错,我们总要有个初步的说法,再弄个一问三不知,我们在其他人眼里成了什么?甚至以后能不能参与这样的事,都成问题。”

六国盟不肯明着出头,孙权靠着六国盟,才能让袁绍等人心存顾忌;要是不能参与这一类的事,孙权会很麻烦,甚至会沦落为边缘人。只是孙权的年纪实在太小,谋略有,胆量,那就不值得一提了,最后孙权也只能说:“等谢旌回来,有了确切的消息,我去找他们。”

孙权表面上这么淡定,其实一扭头就向六国盟发出信号,希望双方能见一个面;六国盟的回音还没有到,高岱和袁绍接到吕范的公文,已经分头赶到了丹阳,只是最新的消息已经传来,贺齐、吕蒙等三十人已经被斩首示众。

袁绍一张脸铁青:“什么?!你再说一遍!”

袁绍不是心疼孙权损失的人手,而是这样的失败是在打江东的脸,外面的老百姓可不知道孙权这个太守是不听袁绍的,只要一谈论起来,肯定以为是袁绍又输了一场。孙权没吱声,高岱劝道:“大将军息怒,先听听具体情况吧。吕范,事情的简单经过在公文里已经说过了,但显然被捕的人没有全部被杀掉,你是怎么看的?”

吕范字斟句酌的答道:“依下官所见,死了的都是忠心之士,没死的那些人另有价值,不是刘辩一方的细作,就是在审问的时候,被对方发现了价值。有的时候就是这样,自己熟视无睹,但是对手却能在细微处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按照常理,没死的人中,恐怕一半已经投降刘辩了。”

吕范的话让袁绍大为赞赏,不过袁绍依旧有自己的担心:“可要是细作就混在这些人中,我们还是查不出来。”

袁绍这是在故作姿态,那些人几乎是不肯能被放回来的;吕范补充道:“我们只能将那些人全部放弃,不管将来这些人是逃回来,还是立下什么大功回来,一律舍弃不用,就不会深受其害。”

吕范也明白,自己只是说说痛快,真要是步练师那个小姑娘回来,步骘怎么会允许袁绍舍弃,孙权恐怕也会正式去谈联姻的事;只是那些事与吕范无关,吕范只需要确定一个大前提,说出自己的办法就行了,剩下的事,都是袁绍那些大人物去烦神,万一有天出事,也是袁绍他们顶着。

袁绍闭目不语,身边的几个人看到这幅场景,也静候在一边没开口;好在时间很短,短暂的沉寂后,袁绍开口说道:“大家都不是外人,听说吕蒙是去襄阳接受一个北方来的人指挥,这个人现在状况如何?”

孙权的脸色微变,这可是机密,只有负责传递消息的谢旌、吕范知道,剩下的人,恐怕压根没想到吕蒙在襄阳还有一个北方来的上司;袁绍的手伸得可够长的,应该在六国盟里,有很强有力的盟友。

吕范微笑着答道:“正要回禀大将军,虞翻已经送来资料,是失踪多年的王智,宦官王甫的哥哥;在襄阳被捕的还有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但是让人奇怪的是,蒋琬被放出来了,并且法正派人送公函到豫章,问虞翻是不是接收蒋琬?虞翻的意思,蒋琬可以来丹阳。”

袁绍和高岱面面相觑,都是各有心思,酷刑之下招供的人多了去,青铜司什么时候放过人,现在放的还是楚二的备选人物蒋琬?而蒋琬这个人更加好笑,既然招供了,还想着回到江东来,是唯恐青铜司不知道他有硬货没说出来,还是准备来演一出无间道。

离奇的事情这么多,恐怕虞翻也吃不准真相是什么,虞翻之所以建议蒋琬来丹阳,不就是想找个替罪羊?孙权本来就是六国盟一手扶持的人,虞翻是吃定孙权不敢拒绝,才会这么玩弄手腕;万一将来蒋琬弄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由孙权背黑锅。

袁绍没有患得患失,几十年的经验告诉袁绍,只有自己心不在焉,才会让对手有可乘之机;现在自己的对手不仅仅是刘辩,眼前的高岱、孙权,同样是自己的对手。袁绍决定不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转向孙权:“孙太守对蒋琬的事有什么指教?对了,听说孙策已经恢复了,正在南阳考察。”

孙权的心里顿时如同压着一块巨石,除了对自身命运的担忧,更有着切齿的痛恨;大哥孙策没死,自己注定了是永无宁日,眼看着帮助六国盟的事也不顺利,当真是自己的命不好?孙权又有一点愤懑,袁绍你面对刘辩的时候不也是灰头土脸的,现在在自己面前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至于吗?

不满在孙权眼中一闪而过,等孙权抬头的时候,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孙权雍容的笑容:“大将军,下官认为这件事不难解决,等蒋琬到了丹阳,我们问清楚后,可以派人在襄阳等地去验明真假。”

“好,那就有劳孙太守了。”袁绍立即敲定这件事:“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蒋琬被一艘商船接走,一路顺江而下,也不知道目的地是柴桑还是吴县;快马将这个消息送到襄阳,刘辩便晓得法正的离间计开始行动了,只是刘辩高兴不起来,倒不是担心行动的结果,而是因为面前一封来自南阳的奏章,陈宫上书,希望朝廷在南阳设置一个南阳都督。

奏章已经反复看了三遍,刘辩眉头微微皱起,他不是刚穿越到汉朝的时候,对于官场几乎是两眼一抹黑的状况。都督,其实是一个军职,这个官职其实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看任命者需要的形势大小,可以都督三州人马,也可以都督几个县的军队。

这个请求让刘辩的心里有些不解,按理说,陈宫不是这么不靠谱的人,甚至连刘辩这边都没私下问过,就突然请求下这么一个任命,怎么看都有些滑稽。当然,沮授等人回到南阳,很容易让陈宫产生一种担忧,担忧一旦让沮授在宛城驻扎下去,会不会一城二主,以至于沮授接管整个南阳。

即使刘辩的手下之间,派系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以陈宫为首的兖州一系,其实在朝中的声势一直不大,一个是因为刘辩打下兖州,依靠的冀州和青州的将士,除了陈宫等人,大部分的太守职务,其实都是外地人。第二个就是,兖州的几个大佬级的地头蛇,要不就是像张邈那样先后背叛刘辩,要不就是像鲍信一样去了江东,当地人已经失去了控制力。

刘辩这几年的胜利,除了军事上的胜利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那就是收买人心;刘辩很清楚如何突破一个个看重的人底线,并且手段柔和,利用手中的每一个资源去磋商。在陈宫看来,对于他们这样二流的士族来说,刘辩的这个举动很危险,因为随时会用某个人,也可能随时就会放弃某个人。

陈宫希望得到都督这个位置,其实要的就是军权,可以根据战场的需要灵活处理;刘辩不反对这么做,可问题是南阳郡现在四周都找不到一个敌人,要是开了这样的先例,以后就无法控制局面。鲁肃猜测,陈宫的意图是要刘辩主动把他清楚南阳,刘辩就不得不安排一个让陈宫满意的位置;或许是蔡挣出任汝南太守刺激了陈宫,这家伙是在试探。

可是刘辩的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想到的是上庸三郡。上庸三郡的四个人,除了杨奉对自己还算忠心,申仪和申耽都只能看两人心中的称往哪里偏,陆逊的个性,刘辩猜不出来,毕竟这时候的陆逊还年轻,而作为吴郡第一家族的陆家,和六国盟的关系到底有多深,不好说。

刘辩瞬间做了决定,让陈宫去寿春接替张昭,看一看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事出突然,刘辩不想改变自己一步步的计划,立即召见即将动身去江陵的太史慈,刘辩相信高顺会守住江陵,但要高顺南下与吕布开战,高顺未必情愿,能力上也是有所欠缺的。而太史慈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掌握蔡挣水军后,最终的目标还是荆南。

刘辩对太史慈说明自己的担心说:“陈宫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我担心这次他的性格被人利用,而最能出岔子的就是荆南,蒋琬你知道的,这家伙现在指认貂蝉是六国盟的人,并且是大有身份的一个主,齐二。”

太史慈虽然对六国盟的事不是很清楚,但至少晓得庞德公只是楚二,貂蝉能和庞德公一个等级,重要性可想而知。刘辩要是拿着蒋琬的供词去问吕布,那就是大家翻脸的节奏,要是不问,又显得刘辩过于软弱;并且太史慈听说,蒋琬已经给放出去,难道就是那些子虚乌有的事,蒋琬也能够出来。

听着这里,太史慈突然想要探听刘辩的口风,希望刘辩给自己透个底:“皇上,要是吕布真走到那一步……”

刘辩马上就听明白了太史慈的担心,笑了笑说:“不会的,我打算让吕旖玲去负责洛阳那边的行宫。”

“哦?”太史慈的语气并没有轻松多少,刘辩要是在一个月前这么做,肯定会让所有人都以为刘辩对吕旖玲有点小心思,现在临时抱佛脚,更容易让吕布以为,刘辩就是在拖延时间稳住他们父女。太史慈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皇上,你怎么能这样想呢?吕布不会相信的。”

刘辩瞬间明白了太史慈心里的担心,对于太史慈这样的人来说,玩阴谋诡计是上不得台面的,太史慈不喜欢玩,但是肯定看得懂,所以才会担心。刘辩颔首说:“这次去洛阳,不止吕旖玲一个人,蒯越也会去,张温希望能暂时休息一阵子,我会任命张温为洛阳留守。”

“哎……”太史慈没想到邺城那边出了状况,太尉张温现在可是朝中排在前三的重臣,原本是在刘辩不回邺城的时候,与杨奇、卢植三足鼎立;这时候张文要求休息,不用想都知道有鬼。刘辩没有看太史慈的脸色,低着头在沉思,自顾自地点头道:“不说这些了,我们讨论一个和南方局势有关的问题。”

“皇上,你尽管问,只要臣知道的,知无不言。”太史慈爽快地说,刘辩点点头说:“需不需要调动黄忠、昌豨他们去荆南?”

刘辩这时候想的应该就是吕布叛乱以后的荆南大战;太史慈平和地说道:“张允他们的能力差了很多,最稳妥的办法,是让张允撤到襄阳来,只是张允现在是太守,未必会那么痛快地答应。”

“张允不能撤。”刘辩沉默了一会儿,这才说道:“他比吕布好说话,又是荆州的老人,甚至代表着刘表……最关键的是,他不是蒯越那样的世家,他需要我们扶持。”

太史慈不用刘辩继续解释,就能明白其中的各种环节,派张允看住吕布是假,刘辩是想把肉都烂在锅里;要是两个人都没有问题,那就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否则的话,只要一个人动了,就能一地鸡毛,让双方没日没夜地勾心斗角。

刘辩这一步看似闲棋,可也颇有深意,说白了,就是和蒯越去洛阳一样,看能不能钓出六国盟的人来。毕竟张允悬军在外,张允又是刘表的外甥,具备反水的可能,六国盟的人要是看不到这一点,那就根本不用争雄什么了。而六国盟的人要是出现,很可能被青铜司的人发现。

站在他不远处的鲁肃忽然出声道:“皇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我们来说,想要化解来自南北的威胁不那么容易了。因为牵扯到利益,张温急流勇退,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

鲁肃没有明说,其实暗指的还是曹操和公孙瓒,否则现在北面还是刘辩的地盘,压根谈不上威胁什么;不过能给张温这么大压力的,也只有曹操二人。原本刘辩并不打算将治下建成一个封闭,但是眼下……似乎没有太好的办法,天下迟迟不能统一,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帮助自己。。

“不会。”刘辩现在急需解决边塞诸军的问题,对于曹操是从一开始放心不下,但是有些话是不能明说的,那怕刘辩也认为鲁肃说得没错,也不能继续谈论这样的话题;谁知道屋子里的这些人有没有六国盟的人,日后会不会有人改换门庭。

刘辩理理思路说:“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解决江东的事,只要拥有了江东和荆南的粮食,就能挽救出那些准备彻底躺平的人。北方的事,我们暂时管不了只能是静观其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