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录制黑胶唱片(1 / 2)
天灾之后,很多地方根本无人居住也无人耕种。
高俊岩干脆在一些靠近江边的低洼地外围修了堤坝。
这样万一江水漫过堤坝,这一片围起来的区域就成了泄洪湖。
江州这边也有,不过是天然的,镜湖储水能力还是很强的。
经过这几年的疏通整理,镜湖的防洪泄洪能力比之前提升了很多。
高俊岩离开府衙,回了高府,在江州只停留了两天。
办好了墨者的公事和儿子入学的家事,便匆匆乘船返回了江宁。
这两天的雨一直就没停,高俊岩担心再不走可能就被困在江州了。
高俊岩离开了江州。
时间也进入了七月中旬。
下了一星期的雨终于停了。
不过江水水位却没有丝毫降低的意思。
看样子上游的某些地方还在下雨。
宋扬带着江州的大小官员们沿着长江水系仔细的查漏补缺。
加固江堤的同时,在一些薄弱的地方预留了好大一片泄洪湖。
忙活了七八天,硬件防洪设施基本都安排好了。
这些年虽然没有洪水,但是宋扬从来没敢放松警惕。
每年都会投入人力物力修缮降低。
所以今年要做的事情其实不算太多。
七月二十二,宋扬得空研究的唱片机终于弄得差不多了。
最难的是刻纹刀,刻纹刀要用极细的铜线缠绕接头处的磁铁。
细铜线王金石搞了好几天才搞出来,这玩意要用蒸汽机械反复的压铜丝,压了十几遍才达到宋扬要求的精细度。
宋扬将铜丝一点一点儿的手工缠绕在磁极上,这样的刻纹刀才算合用。
现在没有机械绕线机,只能靠宋扬强悍的身体素质工作绕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刻纹刀搞好了,下一步就是开始录音了。
录制原理大概是线圈受磁场作用产生机械振动,由于振动幅度不同,刻纹刀在唱片上形成间距大小凹凸不平的唱纹。
为了让声音更具立体性,宋扬还将两个磁极的线路分开,做了左右声道。
声音接收设备和这个原理差不多,也是用细铜线饶这磁铁,产生磁场运动传递声音到刻纹刀。
而放音设备用的是铁动感应头,原理和录制的时候正好相反。
胶片上的纹路不同,产生的波动不同,传递出来的声音也不一样。
通过磁场运动读出音频,再通过铜制的大喇叭放大声音传递出来。
这个铜制的大喇叭王金石也花了好几天才搞出来。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搞过这么奇怪的乐器。
唢呐见多了,这种绕着圈扩大声音的喇叭是真稀罕。
宋扬最后检查了一遍。
“理论上行得通,但是做工上可能有欠缺,不知道最后的效果如何。”
方哲、于明、马成等人都被邀请过来见证第一张音频的诞生。
几个人围着留声机直打转。
“王爷。这玩意能发声?”
“和喇叭一样吗?这个喇叭口真是好大啊。”
“我感觉这东西有点儿像唢呐来着……”
众人的看法不一,谁都不知道这东西是如何发生的。
仨墨者徒弟也来了,他们盯着留声机就像饿狼看肉,恨不得立刻拆了研究。
当然,宋扬怎么能让他们拆了!
宋扬走上前将机器抱走,生怕被他们碰到弄坏了。
这玩意可是宝贝呢!
“唱片还没录制呢!本王现在录制一张试试!”
宋扬走进抱着机器走进里间。
他的实验室现在分了好几个房间。
为了录音不被干扰,宋扬特意将一个房间腾出来做了录音室。
此时录音室里,沈小婉正陪着童倩熟悉乐谱和歌词。
这首歌是宋扬特意为童倩准备的。
他觉得童倩比较适合这种音乐。
有现代元素,也有古典元素。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会乐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宋扬找遍了江州,只找到两个,一个会吹笛子一个会吹喇叭。
幸好沈小婉会弹琴,童倩会弹琵琶。
这个时代嘛,乐器都是吃饱了撑的人才玩得起。
江州这地方,本来王府也是养着一支乐队的,不过天灾之后死了个绝绝子。
搞得宋扬现在想找伴奏都困难。
费劲巴拉把乐队搞起来了,结果还是缺这少那的。
没办法,只能先对付着,后面有什么在补充什么。
“怎么样啊。练得如何了?”
宋扬放下机器对录音室里的大伙说道。
那连个会吹奏乐器的小子也被找了过来,好歹能配个声。
还别说这俩人水平还是有的。
那个吹笛子的以前是个放牛的,自制的竹笛玩的很溜。
吹唢呐那个则是专门干这个的,能迎新,也能送人走。
本职工作,所以干的也不错。
“王爷。练得倒是熟练了,只不过妾身还是觉得这曲子有些奇怪。”童倩抱着琵琶看向宋扬。
“是啊,从来没听过这种乐曲,初听起来的确是有些奇怪。不过这曲子倒是很好听的。”沈小婉莞尔道。
“以后这种音乐有流行空间的。”宋扬笑笑道。
说完又看向那两个小哥:“你们呢,曲谱可熟了?”
“会王爷!小人已经练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