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完成在人格(1 / 1)
有人问师父总觉得空空的,应该怎么为?师父说:迷失会让人孤独,定位目标会让人有所依靠,戒律中说:本原性海,凡圣体同,只因迷障未消容,轮回劫无穷,闻法开通,戒受悟真空。
幽冥是生死路,好比长夜大梦,人的睡眠就好像短暂的死亡,人生短短几十年,有一半是在睡梦中度过,即使在清醒时也有很多打瞌睡的时候,每当干点什么事的时候,就要昏昏欲睡的样子,佛说四大假合的身体是无情的,是不需要睡眠的,心性是万德万能的,也是不需要睡眠的。
心性由于无明的缘故,与四大假和的身体合和,人便有了睡眠的欲妄,可见睡眠昏沉是以无明为根本,比如你对这件事情特别感兴趣,那么连续几天不睡,你都不会觉得困,如果对这件事特别不感兴趣,明明不困,也打不起精神,这就是一切唯心造的道理。
可见迷才是昏睡的根本,觉没有睡眠的欲妄,有的人特别爱困,还有的人睡一会就够了,觉迷一见了知,觉迷最大的区别就是,觉悟的人一心一意的往心性上发展,这是人生的总目标。
而迷失的人,不管对什么都三心二意,有时老热心,有时又冷漠,由于目标的朝三暮四,导致心灵的迷茫,而做错事,所以觉悟的心是动力的源泉,理想和志向可以超出生与死的区别。
就是说生死的桥梁是共同的志向,我们修行也一样,能超出生死颠倒梦想的,只有确定志向,思想的不坚定是一切障碍的基础。
世法平等,无有高下,轮回心造轮回业,出世心造净业,就是说一切的辛苦劳碌,都来自于不恪守自性的心,如果能坚守信念,一切的苦难都可化为幸福,一切的如意美好,都来自于不动的心。
东西的好与坏取决于什么呢?人做公益多是为求吉祥,如果你本身好,别人给你拿不好的东西都会心有不安,如果你这个人不好,别人给你拿好东西也会不情愿。
圣者是最好的,你给他拿不好的东西都会心有不安,人也一样供品代表你的生存环境,你生活的好与坏,不取决于别人及外物,而取决于你的修养和本身散发的慈悲。
如果你好就必然是一个戒律精严的人,这样的人即使你不说,别人会替你说,你说的要求的越多,别人越不在乎你的感受,所以修行者就是跟修行的人,只要你心好你的生存环境才会好。
为什么智慧能让家庭更幸福?,世人都生活在物质身相之中,越执着身体物质,即五欲六尘所带来的快乐,就越无明愚痴没有智慧,爱之深责之切,这是对身相说的,如果以智慧活着的家庭都是幸福快乐的,智慧从看破放下身相。
以及执着身相与人事物所带来的五欲六尘等,而一心的提起心灵开始,心力越强大,他的智慧就越高,比如俗人以吃喝玩乐为目的,这就是执着身相最明显的证明,菩萨也一样也做这些,但菩萨执着的不是身相,而是执着能看到真相的见,菩萨就是用这个道理,来讲经说法利世度人。
有人问心灵有什么用呢?师父说:用真心对待别人,也会有家人的真心回报你,用一颗智慧的心来观照法界,而众生却是用法界来影响改变这颗心,心性使人觉悟成为菩萨,而众生是用人事物来改变心性,心性的不定成为了轮回苦海的因。
心性的无明会化为有情的物质世界,怨恨烦恼的思想意识会转化为身体的苦痛,身体的疾病会使生活不如意;苦痛虽是考验心灵最好的道场,关键你是怎样看待苦痛的,比如用拳头打人,这本来是恶的,但你用拳头给别人捶背,这却是善的。
也就是说,别人不痛,你让人痛,你就是恶,别人痛了,你以同样的方法打他,这就是一种善,人的一生做同样的事,用对了地方这就是智慧就是富贵,如果用错了这就是愚痴是痛苦,所以同样的事,幸运或苦痛取决于智慧,这就是生活的大智慧。
为什么怨气是家庭不如意的主因?普通人只想到打人不好,就凭这一点而定人的好坏,而有智慧的人,以这个人的一生所作所为,来评定他打人的动机,以这种观点来评定人的好坏,而出世间的菩萨超出了一生一世的限制。
他把多生多劫以来的习气全部加入进去,虽然多生历劫的记忆已忘了,但这种无形心的推动力却是非常大的,并以此标准来评定如是因如是缘。多生历劫以来的习气只是心的推动力,他需要有个因缘的促使才能发动。
而今世稍微久一点的记忆,也已经落入意识之中,需要彼此的因缘才能触动,而短暂的记忆,是人事环境教育所促成的,如果说戒能去除今生短暂的怨,那么定就能去除今生长久记忆中的怨,那么智慧的累积便可以化解生生世世的怨恨业力。
让我们化身体的悲痛为心灵的动力,用强大的智慧来修正自己的心灵,冲淡多生历却以来的业力习气,活在当下用净心推动的净土中。
人的两种生活态度是什么呢?过于享受物欲的人,只能享受快乐,而不能承担压力和痛苦,在压力面前只能听之任之,而过于无欲的生活,会让人偏于执着,所以佛打了一个调琴的比喻,琴太紧会崩断,太松会无声,只有不松不紧才有美妙的人生。
为人处事也是这样,一昧的为欲妄而奔波劳碌,就像琴太紧容易崩断,而那些轻松自在过一生的人,就像琴太松淡而无味,过松过紧都不行,过于安稳和过于忙碌也不行…,只有选择中道的生活。
中道是对左右而言的,没有左边的过于物质和没有右边的执着精神才叫做中道,所以归于中道的人,必是用心性普度众生的人。
什么是终极的快乐呢?太子游四城后要离家时他父亲非常舍不得,太子说你能满足我几个要求,我就放弃出家的念头,你能让我不老吗、不病不死吗,净饭王无言以对,只有让他离家。
生死是苦的根本,所以饱经沧桑是不能得到幸福快乐的,物极必反最大的数也是最小的数,在变化中是找不到快乐的,悟明心性就是找到不变的东西。
这不变的东西就是,无论是人动物能看、能听,鬼怪也能看、能听,睡梦中也能看、能听,这种能力是可以不依赖一切的,执着身相是苦的根本,保任这种能力是至高无上的见性,这是真正的极乐。
什么是真正的爱呢?经中说:“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经典又说:“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为成就道业,当舍一切,有所成后当利益众生,自己受益而不度人,即使是证来也是不可取的,自未得度还能度人者,菩萨发心,让我们化五浊世间为人间净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