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 梁苑客(2 / 2)

加入书签

杨玉一震,此人非同小可,与对方行礼后,快速移开目光,绝不多接触。

西汉中前期,有四人比较奇特,一为李息,一为韩安国,一为袁盎。这三人一位被称为空跑将军,一位被称为招贼将军,最后一人堪为嘴强王者。

空跑将军不用说了,每次几路大军征伐匈奴,其余几路要么胜利立功,要么死战败退。唯有李息,每每白跑一趟,匈奴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草原上郊游一圈,屁事没有的率军返回。

韩安国这位召贼将军与之相比简直是反面,被汉武帝派到哪,匈奴就来哪,屡屡为匈奴所欺,失亡甚多,最后呕血而死。

杨玉不想跟他走的太近,此人运气着实太差了些,汉武帝想认命他为丞相,结果摔断了腿,腿好了,丞相又任命他人。

嘴强王者袁盎,更是实至名归,他的嘴简直有魔力,靠这张嘴说死了御史大夫晁错,说服了丞相申屠嘉,因太尉被废除,可以说三公被他尽数征服。

后来更是说没了梁王的储君之位,以至于被梁王嫉恨,派人刺杀了他。

最后一人当然是李广了,汉武帝亲自评价的数奇,足以说明一切。

“此为寡人嘉宾邹阳,庄忌,枚乘。”

嘉宾,上宾也,区别于寻常宾客。

“此为司马相如郎中”

好家伙,杨玉浑身一震,忙打起精神,一一看去。

这些人身份为梁王宾客,官职为郎,干的却是文学侍从的事。

官职或许不高,但梁王每每听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祭祀必由他们跟从。

一句话,整日跟梁王形影不离。官职不高,身份却重,关系更亲密。

邹阳,史书评价“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简单说来就是诚实坦荡,不与人苟合,同流合污。

其颌下长须一丝不苟。与杨玉对视,轻轻颔首,目光凝而不散。

其后来干的事,确实契合评价,力阻梁王谋“汉嗣”之位,遭羊胜,公孙诡谗言,被下狱,几乎被处死。

后邹阳狱中上书,文辞言婉雄辩,荡气回肠,梁王读后,立即释放邹阳,拜为上宾。

与羊胜,公孙诡同是齐人,品性作为却截然相反。世人评价齐人多诈,他却是例外。

这是位正人君子。

庄忌,吴人,为人不争,因年最老,被尊称为庄夫子。

其有很强的老庄出世思想,性格淡然,只是略一点头,就移开了目光,看向他处,不知在思索什么。

枚乘,淮阴人,才高,人称枚生,枚叔。开启一代汉大赋,后世将其与贾谊并称枚贾,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邹阳并称枚邹。

文学地位与成就可见一斑。

其劝诫吴王刘濞毋反的《谏吴王书》中留下千钧一发,重于泰山两个成语。

崇尚黄老,与养生之术,善诗赋。

此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曾是吴王刘濞门客,因劝吾王不要造反,吴王不听。三人离吴来梁,任梁王刘武宾客。

最后一人司马相如,此时才二十五岁,风华正茂,长得一表人才,怪不得后来能勾引卓文君私奔。

司马相如之前为景帝武骑常侍,字面意思,就是景帝骑马出行游猎时,武装随从的侍卫。嗯,这官用钱买的。

其虽才华横溢,奈何景帝此人极度务实,不喜虚辞文赋,故未被重用。

去年梁王长安来朝,闻其有才名,派出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相如见而悦之,然后......就被梁王勾引回了梁国。

因其刚至,只封了最低的郎中一职,但被重用是必然之事。

与之相反的是枚乘,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两谏吴王不要反叛名扬天下,景帝征辟他为弘农都尉,可谓位高权重。

可是他不喜欢,做高官哪有一群小伙伴饮酒作赋快乐,辞官又回了梁国。

这其中固然有文人习性,追求志同道合。但梁王刘武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刘邦先后消灭了具有实力的异姓诸侯,广建同姓诸侯。这些刘氏宗亲不具备秦以前诸侯那样独立王国的地位,却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势力。他们不能像战国诸侯那样开疆拓土。

于是,便向着经济、文化、享乐方面发展。

此时的诸侯国,还有养士的遗风。大国诸侯多礼贤下士,延揽人材。诸侯国的宾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之外,更多的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方面。汉初的刘氏宗亲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刘氏子孙以文学见于历史记载者有多人。

后来的刘安,刘向刘歆父子就不说了。

拿梁王刘武举例。

其爱才,喜风雅,重金高位招揽天下人才,不仅对早有才名者如此,对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一旦听说有才志,也必定慷慨相助。

一时间,"豪俊之士靡集"于梁。

许多人甚至辞去朝廷及其他诸侯国的官职到梁国"从梁王游"。这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枚乘,邹阳,庄忌和司马相如。

当然,现在要再加上一个“中方不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