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章 千古阳谋推恩令(1 / 2)

加入书签

公孙诡坐不住了,自从被梁王惩罚后,他就退避三舍,避免直面杨玉,实在是接连在杨玉身上吃瘪,更吃了梁王挂落,他不想再招惹对方。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怕引起梁王不快。

这中方不败有些邪性,手段难缠不说,竟不畏权势,初来乍到梁国,就敢跟他争锋相对。哪像以往那些宾客文人,一听其为中尉,一触即溃,伏首拜倒。

玉器不跟瓦罐碰。跟这人纠缠下去,实为不智。

再说其当面扫落梁王脸面,必为梁王所恶,没了梁王欣赏,事后自己有的是法子发落他。

这是公孙诡之前所想,他本打算一直明哲保身,但......如今不出面不成了。

杨玉的轻蔑,羞辱,让众人深以为耻。在座梁王臣子宾客中,以他为尊,再不出面,岂不让人误以为他唾面自干,畏惧那中方不败?

如此,威望还能剩多少,今后如何服众。

最重要的,梁王也会认为其不能为君王分忧,不堪大用。

“哦,请问中方先生中策如何,上策如何?”韩安国问道。

公孙诡没想到中大夫韩安国突然出声。

韩安国学儒,性子素来沉稳,被梁王称为老成持重之人。一般不轻易发言,此次饮宴上,除了邹阳为其代笔被梁王罚酒外,一直默不作声,几乎被人忽视。

没想到他竟此刻出头。

只是这语气,怎么像是请教一般?

公孙诡皱眉。

杨玉敢得罪其他人,却不能轻视韩安国,对着招贼将军一礼,不紧不慢道:“这有何难。敢叫中大夫以闻,吾之中策,名为推恩,此策一出,任天下如何鼎沸,也立时消解。”

邹阳忍不住插嘴:“何为推恩?”

杨玉侃侃而谈:“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易制。今者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天下形势宽缓则骄奢淫乱,形势急迫则强势反叛。若强行削藩,必有诸侯叛乱。然诸侯子弟甚众,多着数十人,唯嫡子一人有继承之权,其余虽皆是骨肉,却无尺寸封地。汉以孝治国,此不符仁孝之道也。若陛下令诸侯推广恩德,土地均分众子,人人皆候,则诸侯子弟人人喜悦。”

“固此为推恩令。名为施恩,实分其国,诸侯不削自弱矣。”

这是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的,更改诸侯王嫡长子继承制,国土均分给所有子弟。

推恩令三字说完,一群人目瞪口呆,鸦雀无声,梁王更是面无人色,惊慌失措。

几乎可以想见,此推恩令一下,诸侯王们家宅不宁,庶子们闹着分家的场景。

难怪中方常胜信誓旦旦说天下诸侯王群汹鼎沸也不怕。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朝廷打着推恩诸侯子弟的名义,不像削藩那么赤裸裸的巧取豪夺,政策推行的难度极小。

必然得到广大诸侯子弟的支持,诸侯王若反对,会被嫡子外的所有儿孙反对,首先内部就不稳。说不定诸侯子弟为了获得封地,会暗中联络朝廷,背刺亲爹。

此令若推行,将彻底削弱地方的诸侯,今后诸侯王每个儿子获得的封地都只有一个县那么大,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假使高祖时闻听此计,哪还有接连数代不断的叛乱与平乱,有人满心震撼。

“推恩令一出,朝廷不费一兵一卒,诸侯王自相瓦解,朝廷......只会收获仁义之名。”公孙诡与羊胜呆傻了一般,嘴中喃喃自语。

韩安国连连感叹:“阳谋,无解之阳谋。中方先生说的不错,与推恩令一比,削藩只能算下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