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章 汝死期将至,知否(2 / 2)

加入书签

只要与己无碍,不相干的诸侯何苦反来。

推恩令不同,这是赤裸裸的挖所有诸侯王国的根基。一旦施行,没有诸侯国能幸免。

闻听天子颁发推恩令,天下诸侯王必人人自危,一些本来不想反的诸侯也不得不考虑反叛了。

因为没有一个诸侯王能接受三代之后,子孙沦为庶人。

称王称君者,辖数郡之地,手握数万兵马,岂会甘做他人俎上鱼肉,任人宰割,哪怕那个人是天子也不行。

本来只是局部战乱,最后很可能演变成天下大乱。

推恩令,这是一道包裹着蜜糖的诱人毒药。绝不可只看表面,而忽略其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

可惜了,极好的计谋,却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晁错叹息。最起码于当下局势来说——不适合。

“吾已知”晁错颔首,神情寡淡。

杨玉愣了,就这?

他不由心中一沉,本以为能说动晁错,借他之手见到景帝。谁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竟没有打动对方。

杨玉思忖,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对方为何不为所动。

杨玉望着对方,皱眉道:“君真的视死如归?”

他无法洞悉对方的真实想法,不明白其是极度自信,自忖一切皆在掌握,还是视死如归,一条道走到黑。

殉道而死对法家来说太正常了,做大事不惜身,这是法家一贯的禀性。

“死在何处?”晁错淡然问道。

杨玉不相信他父亲都能看明白的事,晁错若继续这样下去“刘氏安矣,晁氏危矣”,他会全然无知。

杨玉摇头无语:“今上至天子,中至诸侯,下至满朝公卿大臣皆欲尔死,汝死期将至矣,竟还不自知,可悲,可叹。”

晁错不由皱眉,说诸侯王,满朝公卿大臣想他死,晁错相信,但对方信誓旦旦说天子想杀他,他难以苟同。

但杨玉之言之凿凿,让他心中惴惴。对方之前非议削藩,事实证明并不是无稽之谈,推恩令确实让人茅塞顿开,不失一味良药。

晁错早已没了轻视之心。

“天子为何杀错?”晁错反问,与之前不同的是,少了一抹针锋相对。

想来,无论如何,他心中是认可杨玉之才的。

杨玉的奇思多谋让他叹为观止,在他看来,杨玉所欠缺的唯独是一份对时局的把握罢了。

毕竟是局外人,不知局内之复杂。

杨玉沉声道:“汝必死之局有二,一,昔丞相故安节侯欲杀你,二,今诸侯王欲杀你,满朝公卿勋贵欲杀你,天子......亦欲杀你。”

故安节侯自然是申屠嘉。

申屠嘉是开国功勋,历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四朝,但与萧何张良周勃等人相比,军功并不出众。文帝后期,功勋元老凋零殆尽,他成为功勋集团的代表,封故安候,任丞相,掌柄朝政,管理百官。

但晁错却以内史之身,在景帝支持下,窃取丞相之权。一年更改律令三十章,大力更改勋贵集团掌权几十年定下的主政基调,风头一时无两,严重损害了勋贵集团的利益。丞相申屠嘉早已不满,欲杀之而后快,只等晁错犯错。

然后晁错犯了破坏宗庙围墙的罪,后来景帝的废太子刘荣就因此罪名而死,可以说,这是必死之罪。

但被景帝给胡搅蛮缠了过去,为晁错脱罪,死保晁错。

丞相申屠嘉被气得吐血而死,谥号节,这不过是去年时候的事。

这梁子可结大了,晁错就此成了勋贵集团的眼中钉,人人恨其不死。

“诸侯王欲杀你者,是汝强推削藩,公卿勋贵欲杀你者,是你逼反诸侯王,惑乱朝纲,天子欲杀你者,是因为......诸侯反叛,兵锋必直指长安;天下大乱,民情必汹涌鼎沸。诸侯反叛,则社稷动摇,兵锋向西,则置天子于险地,民情汹涌,则让天子背负骂名......更因为诸侯王欲杀你,满朝勋贵欲杀你,天下人怨你,天子保你就是与天下诸侯王为敌,与满朝勋贵为敌,与天下人为敌。”

“君王者,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若诸侯举起‘诛晁错,清君侧’旗号反叛,数十万大军奔长安而来,君以为天子会如何做?”

晁错瞳孔狠狠一缩,杨玉的话语撕开了血淋淋的现实,那就是他已众叛亲离,举目皆敌。

天子真的会为了一个他,与天下为敌吗?

“第一次于天子无碍,天子自会保君,但这次单只置天子于险地,天子岂还会保君乎?”杨玉深深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