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 此忠臣邪(1 / 2)

加入书签

杨玉由宦者领着出宫,不像路过之人皆低头垂目,不敢四处观望。他昂头挺胸,大大方方的打量这千古留名的未央宫。

脚步从后方匆匆传来,杨玉转身看去,是晁错。

晁错也不言语,与杨玉并行一段距离,即将走到宫门之际,他突然开口道:“君欲抑勋贵豪强,施仁义于庶民?”

杨玉看了他一眼,不愧是晁错,一下就从其中找到了精髓。

“不错。”

此事没什么不好承认的,杨玉淡淡点头。

对方是法家之人,骨子里的弱民观念是天生的,民弱国才能强,民弱君才能稳,多半不会认同后半句“施仁义于庶民”。

就算如此,但在打击勋贵豪强上,对方的立场代表着一定程度上他与自己又是同一战壕的。

所以,此人虽非友却也非敌。

晁错沉默了,两人站在宫门前。

“陛下任先生为中郎。”

嗯,杨玉默默点头,郎官是大汉培养官吏的任官制度,很多两千石三公九卿都是从任郎官而始。

算是过度官职,如此稍后杨玉再升迁,也无人有异议,是堵他人口用的。

毕竟自己也是从郎官而起的嘛,虽然起步就是秩比六百石的中郎,高了些。

“另赐千金,帛五百匹。”晁错停顿片刻接着道:“陛下已将先生之名加入宫门名籍,今后先生可随时进宫觐见。”

好家伙,大汉的皇帝虽然小心眼,但那是针对看不惯的人。对看重的人,赏赐总是很大方。

但相比千金,杨玉更看重这个可自由出入宫廷的宫门名籍。

获得此殊荣的人,不是身份特殊就是皇帝信任之人。

就比如窦婴,是窦太后的堂侄,刘启的表兄,以前就在名籍上。

后来在刘启与梁王窦太后家宴上,反驳刘启的醉言“千秋万岁后,传位于梁王”,坏了窦太后与梁王的好事。由此恶了窦太后,将他名字从宫门名籍上除去,不让他再自由出入,每逢节日也不准许进宫朝见。

杨玉面向未央宫前殿,拱了拱手,算是谢恩。

只揖而不拜,这看的晁错眉头一皱。

“陛下赐下北阙府邸一座,尚需修缮时日,便将先生暂且安置在了代邸,会有人带先生前去。”

诸侯王国包括地方各郡在长安皆设置有府邸,即王邸,郡邸,里面一应俱全,类似后世的驻京办。

且里面还设有监狱,后来的汉宣帝幼时就关押在某个郡邸狱。

为的就是每次长安朝见时,驻扎之地。

这些不稀奇,稀奇的是代邸二字。

当年汉文帝被周勃迎立为皇帝,文帝从代地入长安后并未第一时间进皇宫,而是先住在代邸。

后来文帝登基,并未废除,而是保留了下来,想来是提醒自己不可忘记过往,时时自省。

这可是父亲文帝的旧邸,刘启将杨玉安置在其中,恩宠已不必言说。

杨玉效仿前番,又是拱手。

晁错面色愈发沉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