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既寿永昌(1 / 1)

加入书签

既寿永昌

铜镜前,少年身着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仪态不凡,贵气自成。但配上那充满稚气的脸庞和矮小身高,更多的是让人觉得可爱。若是放在现代,一定能吸引无数目光,萌化万千少女心。

而在这个时代,他是皇帝,九岁的皇帝,刘协。

静静的看着镜中自己,刘协不禁叹了一口气,好不容易熬过了何皇后的迫害,熬下了愚蠢的兄长,贪婪的十常侍与无能的董太后,被董卓拥为新帝,眼见一腔抱负终见实现的曙光,可这副可爱有余霸气全无的身体几乎打消了他的积极性。

不过祸兮福所倚,现在董卓势大,年幼无害反而是他的优势,毕竟他只是一个九岁大的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穿越者刘协强行打起精神,对着铜镜努力做出霸气侧漏的姿态,可惜怎么看怎么可爱,把一旁的侍女心都快看化了。

“陛下,登基的时辰就要到了,大臣们都在等着呢,还请陛下移步德阳殿。”

旁边的宦官见刘协照个没完没了,不禁提醒道。虽然刘协当下还未登基,可他也不敢再以殿下相称,毕竟皇帝的小鞋可不是好穿的,他可不敢冒这个险。

“嗯,我……朕知道了。”

别说,这称朕的感觉还真不赖。刘协心中暗爽,最后恋恋不舍看了一眼镜中自己的“英姿”,迈着小短腿朝大殿走去,他愚蠢的大哥还等着他接位呢。身后一众宦官侍女立刻小步跟上。

从北宫到南宫的距离不短,刘协当然不会全凭步行,坐在皇帝御辇之上,八个大汉健步如飞的同时御辇还四平八稳,舒适度极高。

不多时,德阳殿已在眼前,御辇缓缓放下,刘协深吸一口气,安耐住忐忑的内心,站起身来,旁边一位宦官立刻趴伏在辇前,当做人梯,另一个赶忙扶住刘协,深怕他磕着拌着。

“这万恶的封建统治。”

刘协心中批判,身体却很习惯的接受了服务。没办法,五岁以来这些事儿他经历太多了。

而随着刘协走入德阳殿,一阵阵宦官的高呼早已先一步进入殿中,诸大臣精神一振,却依然低着头,没有观望。一是无言面对龙榻上的刘辨,二是摄于董卓淫威。但那些或愤懑,或感伤,或同情的眼神,暗喻了他们汹涌的内心世界。

很快,刘协的可爱身影走入朝堂,迎着兄长刘辨复杂的眼神和董卓满意的眼神,刘协走上殿台,继位仪式简洁而迅速,完全不符合礼仪,毕竟董卓拍板这一决策只用了一天,诏书都是王司徒连夜赶的稿。

然而众大臣无一人出言反对,在董卓绝对的暴力与实力面前,他们曾引以为豪的家世才学一文不值。即使心中再屈辱,再不忿,也只能憋着。

刘辨下位,取下冕旒,不舍又解脱似的将玉玺交付于刘协之手,看着懵懂的幼弟,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惧怕董卓的目光,选择了沉默,只是表情更加复杂。

刘协并没有在意刘辨,这个废物大哥根本不值得关注。接过玉玺,在王司徒“受命于天天,既寿永昌”的宣布下,包括刘辨和董卓在内所有人,纷纷跪拜行礼,一时间德阳殿内只有刘协一人傲立高台,即使是九岁之身,此时也显得分外高大。

刘协朝三公微微躬身作拜还礼,缓步走上龙榻端身跪坐,待殿中恢复寂静,右手微微抬起,稚嫩的童音响起:

“众爱卿平身。”

声音虽小,底气也不足,但朝堂上跪拜的一众大臣纷纷站起,在刘协的视角下,场面也称得上是宏观。

就在此时,刘协脑海中想起“叮”的一声,系统提示音紧随其后。

“【既寿永昌】成就达成,获得自由属性点10点。获得称号:【大汉天子(伪)】。”

没错,作为穿越者福利,刘协也有系统金手指,这也是他施展抱负的底气所在,不然他一个普普通通穿越者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在乱世中闯出一翻天地?虽说这系统只有加点这一个功能,且只能在达成决定历史走向成就时才能获得属性点。

此时刘协数据如下:

魅力:20(亲和力+1)

智力:15

勇力:10

注:普通成年人魅力为5,智力,勇力为10。

刘协不动声色的将十个属性点全加在魅力之上,要问乱世之中霸者的共同属性是什么,那非魅力莫属了。

“魅力属性已达到30,请选择发展方向:

霸王:增加霸气,提高武将收服几率,受勇力加成。

气定:增加定力,提高文臣收服几率,受智力加成。

亲和:增加亲和力,易获取好感,受魅力加成。”

刘协二话不说选择了亲和,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要是让董卓放心他突然多出了霸气和气定神闲这样的帝王气度,那结局怕是不妙。当务之急是确保自己顺利活下去,只要活下去,面包美酒都会有的。

加点的过程只发生在一瞬间,董卓此时才刚刚站起身来望向刘协,心中只觉纳闷,

“怎么这看小子顺眼许多?”

再看见刘协眼中的畏惧与感激,董卓更加满意。而台下,众大臣对刘协更生出几分怜悯与亲切,就像是自家孩子受了委屈,瞥向董卓的眼神中添了些怒意。

“国师,朕初即位,又值年幼,国事相关,还请多多操劳。”

刘协话语中带着些依赖和讨好,演技一流,让董卓十分受用。示威似的环顾了一下群臣,董卓却也很给刘协面子,抱节躬身,说道:

“吾皇有命,敢不从耳?陛下只管放心,朝中之事有咱与众肱骨,定可保天下无忧。”

此时的董卓还没有被权利与酒色完全腐蚀,心中仍有乾坤,对能够帮助自己治理天下的世家大臣,还很包容。至于后来碰壁于世家,声色于犬马,那是胸中意气被世家的阴奉阳违,以及民生萧条磨地一干二净。

之后的朝会,刘协很有做吉祥物的自知,对董卓提出的政令任免无不应允,天真无害的就像一个九岁的孩子。

这让董卓看刘协愈发顺眼,大臣也愈发悲愤。想他们在列的大臣,哪个不是家世显赫?哪个不是才德兼备?却让董卓一寒门莽夫在朝堂耀武扬威。

群臣倒不怪刘协唯唯诺诺没有骨气,毕竟皇帝年幼,势力单薄,面对董卓哪有反抗余地?再者说君辱臣死,君王蒙辱,他们这些大臣难辞其咎。

各怀心事之下,朝会走入尾声,刘协却突然向董卓提出了一个要求:

“国师,我闻吕奉先武艺无双,心中甚是仰慕,能否让吕布留待宫中,教朕些许拳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