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若望抵京(2 / 2)

加入书签

那时候他已经出发前来东方,相隔万里也不可能随时了解。

汤若望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先去中京的宗教事务院去报备行程。

如他这样的传教士,在大华每到一地,都需要先去这样的机构去报备。

若是希望留在某个城市的,当地的宗教事务院会协助安排居住的地方,会收取少量的租金。

平时也会隔一段时间去调查询问一番,看是不是传教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或者是不是存在欺诈、胁迫现象。

这个规定汤若望特别的认可,在他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信仰,都要信徒发自内心才可以。

采用强迫、欺骗的手段,只会让宗教变味,沦为别有用心智仁牟利的工具。

遍数他们西洋中世纪历史,这样的例子不是比比皆是吗?

所以对于大华宗教事务院,汤若望没有是好的抵触。

到了那里付了车费,汤若望就带着证明文件前往报备。

详细等级了入境时间,长住还是短住,打算在哪挂单之类的。

挂单这词是中原的词汇,意思就是你去哪个寺庙/道馆/教堂当和尚,他这样的被称为洋和尚。

汤若望暂时不会去教堂,他打算先去四处走走,用双眼去看看大华的情况,了解下大华百姓的真实生活。

中京的宗教事务院对此也不反对,工作人员详细给他讲述了游历的一些主意事项,总得就是一句话,别去打扰普通百姓的生活,遵纪守法,千万别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每到一处县级以上的城市,都需要做一下等级和报备。

听说他信仰的是天主,还跟他说了下中京附近几座城的情况,给了他一个周边城镇的教堂单子。

这个单子记录的是附近的教堂情况,以及这个教堂属于西方教那个教派的。

最主要的是,哪座教堂有空缺,招收他这样的传教士过去担任主事什么的。

人家也算是帮忙给介绍工作了,汤若望连忙表示感谢,接过这份单子。

他了解过大华的宗教,华夏帝国是没有所谓国教的,若是真要说国教,那还是中原的儒教。

但儒教与宗教不同,他不谋求信仰,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民族到国家的入世修行。

不过大华内部的教派还是非常多的,毕竟如此大的疆域,如此多的民族,要完全强制一个信仰几乎不可能。

大华也不会强制,推行的是信仰自由,中京这边汇聚无数民族的人口,大多数信仰儒教,但也有信仰中原佛教和道教的,也有许多西方人信仰的是他信仰的主,很多西域人信仰的是木色林教派,沙厄那边的则是信仰东正教。

草原很多的民族信仰喇嘛教,南洋有些人信仰的是婆罗门教,反正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这些人很多都居住在中京周围,各种的宗教活动也是少不了的,宗教就在中京呈现百家争鸣之势。

大华的规定就是,你们可以有思想上的碰撞,百家争鸣、博采众长是没问题的,但绝对不能违法乱纪。

若是敢做出胁迫信众、搜刮民财、谋害性命的不法行为,那就别怪大华的铁拳将你砸的粉身碎骨。

是以,各种不同的教派,在大华都是安稳的很,有些甚至为了适应大华,教义都做了相关调整。

汤若望谢过宗教事务院的工作人员,就徒步前往中京最大的教堂拜会,到了这里得拜下山头。

别以为他们西方不流行这个,其实人情世故在哪个地方也没有差别,都是要做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化点缘,徐光启给的盘缠不少,但大华处处都得花钱。

不去化点缘,他还真怕自己走不出多远,就得返回来找个教堂去挣钱才行。

他们这些传教士在大华挣钱,大多数只能去教堂,由教堂利用信众捐赠发工资。

到了这座名为中京南教堂的地方,汤若望禁不住也是瞠目结舌,实在是太......寒酸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