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洞乌之战(1 / 2)

加入书签

滇南,二十万明朝精锐齐聚,以黔国公沐昌祚为主帅,不过沐昌祚已经年老体衰,就是挂个名而已。

真正主事之人还是王象乾,挂着云贵西南总督军民事务的头衔,熊廷弼任职西南诸司宣慰使作为副手。

袁崇焕镇腾冲,大明军队就是以腾冲为基地,大量的军甲装备和粮草齐聚在腾冲。

其中有大华调派过来的三百万担粮草,几乎足够支撑大明打一场硬战、恶战。

也有十万兵甲器具运来,从沅江西进,自安南直达滇南,然后转运到腾冲和保山等地。

此次动用兵力之多,力量之大超出明朝内部,以及诸多西南土司的预料之中。

见到明国打算东真格的,这些土司也不敢怠慢,纷纷带兵到腾冲等地汇合。

尤其是保山附近的潞江安抚司、南甸宣抚司、瓦甸安抚司等更是积极,生怕被大明搂草打兔子。

原来只是羁縻而为实际控制的蛮莫、麓川、孟养、孟拱、孟密、木邦等地土司,也赶忙派人前来请见。

唯一懵圈的就是洞乌王朝阿那毕隆,不知道明国犯什么神经,竟然大军压境,难道是要跟他打仗吗?

也难怪阿那毕隆如此的想,他对于这个庞然大物的邻居还是很熟悉的,毕竟当初曾经打败过曾经不可一世的洞乌。

而且不止一次,莽应里时期,进攻大明被刘綎、邓子龙大的大败亏输,一路被追赶到阿瓦,甚至将阿瓦城也给丢了。

后来莽应里攻打莫蛮,再次被明军迎头痛击,被人家给赶到阿瓦收拾了一顿,才有阿拉干见缝插针杀死了莽应里。

良渊王时期,杀了麓川土司,但一直没有敢继续向北,生怕惹怒了大明,再次给他们洞乌来上一下子。

好在大明没有动手,让他能得以从容的统一整个洞乌的疆域,将国力重新推到鼎盛时期。

不过万万没想到,大明竟然会如此大动干戈,在他已经安稳的时候囤积重兵在滇西南。

什么意图,阿那毕隆用脚指头也能知道,那肯定是要打他洞乌,可是为什么呢?

阿那毕隆赶紧派遣使者前往腾冲,打算先摸清明国的意图,看是不是还有转圜。

另外就是积极的整军备战,让他的弟弟他隆带兵北上,驻军阿瓦以防御明军进攻。

阿那毕隆怕大明吗?有些畏惧其战争潜力,但是绝对不会害怕与明国发生战争。

如今的洞乌,不是十几年前四分五裂的洞乌了,大明也早已开始走下坡路。

几乎年年发生灾害,国家一穷二白,内部党争激烈,这些他都是清楚的。

作为一个统治者,若是不清楚身边邻居的情况,那他也就白混了。

每年都有大量的汉人到洞乌,有能力的阿那毕隆都会留在身边。

了解一些明国的情况,并且养起来帮着一起出谋划策。

别说效果还真挺好,因为他们洞乌才能再次崛起。

比如他身边的四大智囊,永昌府施进,科举未第,投奔与他;孟定府白和,同样是屡试不第,投奔他成为智囊;大理段明山,据说还是大理皇室后裔,也是在他这里做智囊;楚雄王义,同样是科举落地,一气之下南下洞乌被他收拢到手下。

这四个人在洞乌没有任何官身,但对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他手中的四大金刚,协助他一起统治偌大的国家。

甚至很多的政策都是出自四人之手,也有很多对外的策略都是四人来为他拿主意,帮助他收服一块块失去的领地。

尤其是段明山此人,还掌握着他的亲卫队,也是洞乌唯一一支西洋火枪队,战斗力堪称爆表、威震诸国。

他用了不到十年,就将一盘散沙的洞乌重新统一,向北征服各地的土司王,向西打败阿拉干,向南打败葡萄牙人和他们所扶植的代理人,向东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阿瑜陀耶王国(暹罗),重新将失去的领地收了回来。

可惜出了个大华,打安南的时候,顺道将南掌给控制了起来,据说还控制着阿瑜陀耶王国。

那才是他心中最大的对手,好在对方还没有对他洞乌出手,听葡萄牙人说正在和他们打仗。

葡萄牙人的厉害他也见识过,火枪无往不利,就是象军都很难是其对手。

但据他得到的消息,葡萄牙人面对大华,就跟老鼠见到猫是一样的。

呼啦啦的就被人家给打跑了,起码在南洋诸国与大华对战吃了不小的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