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改变结构(2 / 2)

加入书签

等到一季几乎这些原住民都能看到钱。

用钱去买到想要的商品,积极性就会有提升。

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发下去的这些禽畜,别被这些原住民都给吃掉。

别以为这是个笑话,其实发生的几率,绝对比让他们养好的几率要高的多。

也只有这个办法去做了,如果真的出现反抗,那也只能去强力镇压。

一切都做了,总不能再说大华对他们不够宽容了。

郑毅商定好这里的发展计划,带着依依不舍的妻儿登陆南泽行省所在的佛州府。

佛州府的名字,根本就没刻意去想,新大陆这边大多数的地名都是如此。

除了北部当初郑毅搞出来的那些宁、定、镇、平等地名。

其他都是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进行音译取个字就用上了。

佛州也是按照西班牙人取的名字,摘出一个字用上的。

反正就是个地名,李然和整个新大陆管理机构都不太在意。

郑毅对此也没什么意见,佛州这名字其实蛮好听的,起码符合他的记忆习惯。

这里广饶肥沃,除了部分开发出来的沿海种植地带,其他的都是大沼泽。

是以取名的时候,直接按了个南泽行省,就是因为这边沼泽地太多。

不过平原也是很多的,如果开垦出来,起码光是热带作物产量就不会太低。

华夏世代相传,对于耕种有一种莫名的热衷,到哪里都是尽量的开垦和种植。

这里有当地的土著民族,也有一些西班牙定居在这里的殖民者后裔。

也有后来到这边生活的莺歌兰开拓者的后裔。

成分相当的复杂,矛盾也是极为的突出。

不够自从大华占据这里之后,就开始大量的从其他地方移民过来。

此时大华已经有大约二十多万人生活在这里,只是还没有占据主要的人口结构。

大华的四处开垦,也造成了不小的冲突,尤其是与当地原住民的冲突。

这边的人和东巴州的人没什么太大差别,都是比较懒散的那种类型。

本身就不待见那些之前过来的殖民者,如今对于大华人也是不待见。

爆发了不少的武装冲突,好在都被大华及时的镇压住了。

后来李然想了个办法,让北部的那些印地安人南下。

一方面组成印地安军团,对当地的民族进行压制。

另外一方面,让已经学会耕种的北部印地安人同化他们。

效果还算不错,但若是想要彻底的解决这里的问题,还需要长期的时间。

不过郑毅来到这里,就没有了这个必要,他只需要将人口结构变化了就行。

他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沿着还未修建好的公路,在李然提前规划出来的地方,设置了十七座分基地,分布在佛州府下属的十七个州中,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

中间还遇到几次的惊险的事情,就是当地这些原住民的刺杀。

不过身边跟着数万的军队,也没人能够有机会接近他。

李然当即以此为借口,将当地的一些部落给抹掉了。

佛州府稳定下来,后面就只剩下慢慢的刷人发展了。

这十七座分基地会每天提供固定的人口,当地的官员将他们安置和划分居住点。

不出三年,佛州府的人口结构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汉人的将会占据主导地位。

等到时候,谁再有不满也不敢随意的去折腾了,再说还有大华的一系列政策推行呢。

以北部已经王化的印地安人为主,通过教育和就业分化当地的原住民部落。

再有大华的大量商品进入,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结构和经济结构。

几年的时间,就能让这些原住民服从大华的管理。

除非真的想要钻进深山老林去当野人。

这样的不是没有,但还没撑过十年的。

征服新大陆的经验早已证明了这个论断。

当这些人真的进山,就会发现根本就没法生活。

野人的生活是那么容易的吗?没吃没喝没医生看,能撑十年的绝对是英雄。

更别说山外发展日新月异,只要看一眼就不想继续呆在山里面了。

尤其是见到其他的原住民,穿的板板正正,生活的有滋有味。

谁要是继续呆在山里当野人,那除非是脑子坏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