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 90 章(1 / 2)

加入书签

狄娘娘语气平静“请问王爷,要请金锏出来做什么呢”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自从皇帝派人将金锏一借不还开始,她就预料到了这一天。

比起之前无数个日夜的提心吊胆,这一刻的解脱甚至让人有大松一口气的感觉。

八贤王愤愤道“官家糊涂了,竟让那狄青当了枢密使,还要叫他和范相家的女儿成亲。这成何体统”

叫一个武人当枢密使,还让他做宰相的女婿,这是生怕文武勾结得不严重吗

更何况,看皇帝的意思,他还对这个武人颇为信重。

他绝对不能允许此事发生

八贤王道“本王要请出太宗皇帝御赐的金锏,请官家收回成命”

太宗皇帝御赐金锏,上打昏君下诛佞臣。若非皇帝此番行事实在荒唐,他也不可能请出这个大杀器来。

狄娘娘道“王爷,咱们南清宫避世已久,何必又要掺和进朝堂风云里呢”

八贤王皱眉“王妃何出此言。本王并非是要搅弄风云,只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断送我大宋的江山”

狄娘娘道“大宋的江山是皇帝的,和王爷又有什么关系呢”

八贤王愕然“这是什么话王妃,你究竟怎么了”

狄娘娘转身,背对着他“王爷,金锏已经不在南清宫了。”

“什么”

八贤王大跨步走到她身前,紧紧盯着她“什么叫金锏已经不在南清宫了”

狄王妃拭去眼角的泪水“之前包拯去应天府彻查襄阳王一案之时,曾经拿着官家手谕来府中求借金锏。我借给了他,然后他再也没有还。”

八贤王怒道“你糊涂金锏是御赐圣物,你怎能将它借给一个臣子呢你哎呀”

他指着狄王妃“你真是误我大事”

“待本王去找那包拯,当面对质,叫他将金锏归还本王”

狄王妃摇摇头“王爷,没用的。包拯是个正人君子,借了别人的东西,怎么可能不还呢何况是金锏这么要紧的东西。将金锏借走不还的,一定不是包拯。”

八贤王道“不是包拯,还能是谁”

狄王妃轻轻地道“当初包拯来借金锏,拿的是官家的手谕。”

一阵晴天霹雳,八贤王险些站立不稳“你是说,那金锏,是官家,是受益”

狄王妃忙捂住他的嘴“王爷,可不能这么说啊”

怎么能直呼官家在潜邸时的小名呢

八贤王将她的手拂落“原来此事早就有预谋官家竟在那时候,就已经”

就已经打算做出这种事情

皇帝根本就没将祖训放在眼里

这样不知轻重,是要惹出大祸的啊

他攥紧了拳头“就算没有金锏,我也还是他的父亲我不许他做的事情,他也一样不敢做”

狄王妃大喊“王爷,你醒醒吧你哪里是官家的父亲咱们自家人关起门来过日子不好吗为什么偏偏要去管别人的事情”

八贤王也怒道“国家兴亡,哪里是别人的事情我是赵家子孙,你是赵家妇人,这天下,这江山,我不能让它就这么毁了”

说着,甩开狄王妃,转身走了。

狄王妃放声大哭,跌坐在一旁。赵允熙从内室里出来,走到狄王妃的身边,默默无语。

狄王妃握住他的手,呜咽道“允熙,你父亲,他好糊涂呀”

赵允熙轻声道“父亲只是心怀天下。”

狄王妃摇摇头“他哪里懂得,他哪里懂得”

不说别的,皇帝登基不过五年,已经将太后请回后宫,又让寇相公辞官告老。之前扬州茶难,他也处理得很好,不仅拿回了茶政收入,还没有影响到边籴入中,这才为之后莱国公和狄青平定西北战乱打下了基础。去年各地水灾,官家也毅然以工代赈,水泥铸就的堤坝坚实无比,十年百年也不会垮塌。

他这个皇帝做得很好,狄王妃愿意相信他会一直这样好下去。

对于狄青,狄王妃的了解也比八贤王多得多。

狄青刚从开封府地牢里出来的时候,狄王妃就已经见过他了。

破衣烂衫,骨瘦如柴,出身贫贱,还被兄长推出来顶罪,就要被刺字充军了。

却在地牢里得了皇帝的青眼,一下子就从地狱升到了天堂,认了皇帝的生母做姑姑,摇身一变成了皇亲国戚。

一个普通人经此巨变,怎能不欣喜若狂,丑态百出

可狄青依旧不卑不亢,虽然谦恭,却有自己的风骨。狄娘娘本是碍于皇帝的面子才勉强收下他做侄子的,但到后来却是真心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后生。

即使她也认为将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武夫任命为枢密使有些不妥,可她却不觉得狄青会对大宋江山产生什么危害。

但八贤王不这么觉得。

她叹了口气,抓住赵允熙的肩膀“允熙,你父亲又进宫了。”

赵允熙道“父亲才刚从宫里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