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 95 章(1 / 2)

加入书签

包拯放下手中的茶杯,对范仲淹道“范相公,事情就是如此了。”

范仲淹神情恍惚“你是说,官家并非是八贤王的亲生儿子,而是先帝长子,生母是李妃娘娘。只因当今太后善妒,所以才在李妃产子之时以狸猫换去了太子,将李妃打入冷宫”

包拯道“确实如此。”

范仲淹道“后来李妃无意之间发现了真相,太后意图赐死李妃。李妃娘娘趁着冷宫大火之际,诈死出宫,流落民间数年,直到数日之前拦下你的车马,坦白了身份,叫你替她伸冤”

包拯道“是。”

范仲淹静思良久,苦笑道“希仁啊”

他手指颤动“这可开不得玩笑”

包拯道“千真万确,绝不是玩笑。”

范仲淹道“牵涉到皇家血脉,”还是关于皇帝本身的血脉问题,“稍有不慎,是要”

他比划了一下“是要杀头的啊”

国朝不杀士大夫,也只是说得好听罢了。皇家乐意做出一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模样,施与一些小恩小惠。可这并不代表士大夫就真的和皇家平起平坐,有资格插手皇位传承了。

人家做皇帝的,看你不顺眼了,想要你死,难道非得大张旗鼓地杀你吗

叫你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太宗皇帝登基之后,连太祖长子都被一句风凉话挤兑得刎颈自尽了,你一个外臣,比得上人家龙子凤孙吗

“所以,”范仲淹认真地看着包拯“包大人,你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你所说的话。”

范仲淹知道包拯的来意。包拯想要让自己协助他帮太后回朝。

如果此事证据确凿,他并不介意帮包拯一把。杀头并不可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刘娥杀害皇嗣,天理难容。李氏身为皇母,却被陷害产下妖孽,流落民间,实在可怜。

若是为了叫皇母沉冤昭雪、皇帝母子相认,纵有一死,他也甘愿。

但他总不能不明不白地赌上自己的一条命。

他需要看到证据。

包拯的证据,若是连他都不能说服,更别提说服皇帝、说服世人了。

包拯道“我们有证据。”

范仲淹道“是什么”

包拯道“是一枚金丸里包裹着的九曲夜明珠,金丸能开能合,上刻着玉宸宫李妃的字样,是当年李妃娘娘与当朝太后同时有孕,先帝同时赐予两位娘娘的宝物。只不过太后的金丸上刻着的是金华宫刘妃的字样。后来刘妃封后,金华宫就成了如今的凤宸宫。”

“玉宸宫李妃”

范仲淹若有所思“我似乎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

包拯忙道“是在何处听得的”

范仲淹道“似乎官家如今的寝宫就是玉宸宫”

身为臣子,不应议论皇帝居所。他忙岔开话题“那枚金丸,你辨过真伪了吗”

包拯道“我并不知什么是九曲明珠,只知道那珠子又大又亮,金丸做工精巧,不是民间工匠能做出的东西。”

范仲淹略一点头“金丸是真是假,还得找信得过的能工巧匠来看一看。不过,即使那金丸是真的,也只能证明那老夫人或许就是当年的李妃,她诈死出了宫。却不能证明她是皇帝的生母啊。”

包拯道“这却不难。既然这些年来是八贤王一家抚养了官家长大,那他们一定知道当年的真相。李娘娘还说,她与狄王妃是多年的手帕交,只要能叫她见到狄王妃,一切就都真相大白了。”

范仲淹一点头“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这样吧,我先找个能人来检查那枚金丸,若金丸当真是由内宫打造的,咱们再想办法叫李妃娘娘和狄王妃见上一面。”

包拯道“有劳丞相了。”

又问“不知范相打算寻哪位能人来检查金丸”

范仲淹一笑“自然是包大人从应天府带回来的那位夏老前辈了。夏老前辈一生参悟机关术数,对各地的巧手工匠建造的精妙机关自然也有钻研。金丸究竟是不是内造的,他一看便知。”

包拯也笑“原来是他。说来,我也有许久未曾见过夏老前辈了。夏老前辈如今还住在南清宫吗”

范仲淹脸上的笑容暗了下来“他已经从南清宫搬出来了。唉”

他看了看包拯“你刚从外头回来,可能还不知道最近朝中发生了什么事吧”

包拯道“略略打听到了些,似乎是八贤王与官家有些分歧”

范仲淹点头“对,是有些分歧。”

于是就将皇帝封狄青为枢密使、八贤王誓死不从,现在天天跑到崇政殿给皇帝递劄子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包拯。

言毕,他叹了口气“其实八贤王也是一片为国之心,只是有些过于”

八贤王不知道狄青的本事和忠心,也不知道皇帝的心意。

范仲淹倒是想劝八贤王放宽心,皇帝愿意信任狄青,狄青也不会辜负皇帝的信任。

只是他现在是狄青的准岳父,这种话说出来,怎么都像是在为自己辩解,甚至在有心人听来,都有些结党营私的兆头。

所以范仲淹只能把话憋到肚子里,假装感觉不到每次朝会身后八贤王愤怒的目光。

唉,做丞相难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