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 46 章(1 / 2)

加入书签

皇帝大婚,按理来说,是要走一遍极为隆重繁琐的流程的。

但现在赵受益和寇准两方面都想尽快将这门亲事生米煮成熟饭寇准是想趁皇帝没来得及反悔坐实自己的国丈身份,赵受益则是想赶在李元昊闹出什么大动静之前赶紧把寇准的女儿娶进宫。

如今刘娥退场,朝堂上只剩他和寇准两方势力在角逐。

这回可就是完完全全的零和博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如果现在李元昊发兵攻打西北诸州,赵受益怕寇准不能安安心心地领兵出征。

之前辽国挥师南下,一个不小心就是亡国灭种,所以当时寇准和刘娥撕得再厉害,也不得不暂时放下争执一致对外。

夏州比起辽国来简直微不足道,赵受益不认为寇准会冒着被人偷家的风险千里迢迢地跑去平定夏州之乱。

唯一一个能让寇准安安心心地去西北的方法,就是娶了他的女儿,给他以信心,让他相信自己回来之后依旧会是大权在握的莱国公。

两边一齐努力之下,皇帝大婚前的准备期缩短到了三个月之内。

从纳采到请期,一路快马加鞭,终于到了大婚的日子。

大婚前夕,寇窈娘坐在闺房里对着烛火出神,宋氏坐在她的身边,默默无语。

明天就是进宫的日子。从此以后,她就是皇帝的妻子,大宋的皇后。

也是未来的,皇帝的母亲。

宋氏轻叹一声,帮她将鬓角的碎发拢上去“我们家之前也出过一位皇后,现在是第二个了。”

寇窈娘微微一笑“我知道,是大姨娘。”

宋氏道“对,是我的大姐,你的姨娘。那年是开宝元年,王皇后薨,后宫无主,太祖皇帝下诏命大姐进宫。”

“开宝九年,太祖皇帝崩了,太宗皇帝继位。先命大姐迁居西宫,后命大姐迁居东宫。至道元年,大姐薨了。太宗皇帝不为大姐成服,不以皇嫂之丧待之。有个翰林学士私下为大姐说话,说大姐母仪天下,当以后礼葬,竟被贬到滁州。”

寇窈娘握住宋氏的手“娘,女儿都知道。”

宋氏眼眶通红,强忍泪水,哽咽道“大姐梓宫停于燕国长公主第,不与太祖皇帝合葬,神主亦不祔庙。至道三年,太宗皇帝终于下诏为大姐下葬,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

她抽噎了一声,咬牙切齿地喝道“我的大姐,一国皇后,死后的神主竟然不能祔享太庙皇家薄情,一至于此”

寇窈娘抱住宋氏颤抖的身躯,被宋氏紧紧地回抱住“你究竟为什么一定要进宫啊让你爹为你寻一户好人家,娘每天都能看见你,一家人在一起安安稳稳地相处着,难道不好吗”

寇窈娘低声道“母亲,天命不可违啊。”

宋氏摇头“我不信什么天命,我不信”

寇窈娘叹息一声“既然母亲不信天命,就当女儿是贪恋皇权富贵,才执意进宫的吧。”

她手中掐了个决,宋氏哭着哭着渐渐睡去。寇窈娘扶着宋氏躺下,自己坐在窗边,凝视着夜空中的星宿。

就这样到了天明。

大婚之前的准备可以能省就省,但大婚当日的排场是一定要都走一遍的。

赵受益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坐在婚床上的时候,头一次这样痛恨自己的皇帝身份。

天家无私事,皇帝婚礼是政治。这要是个普通人娶媳妇,哪用像打了一场恶仗这么乏累

他相信坐在婚床上的另一个人也是这么想的。

不说别的,单说那高逾一尺、后有长尾的龙凤花钗冠,若是顶在头上一整天,赵受益都不敢确定自己的脖子是否还能继续存在。

时至深夜,大婚仪式终于走完,宫娥太监都退到寝殿之外,只有刘恩仍守在床帐旁。

赵受益微笑“皇后,夜深了。”

就见那寇家小姐微微侧头,带动头顶上的凤冠一阵颤动“可以歇息了”

赵受益点头“可以。”

寇窈娘舒了一口气,抬手将凤冠取下,挺了挺脖子。

赵受益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个新任皇后搭话难道要问她,你一个好好的神棍,为甚么偏偏要做朕的皇后呢

寇窈娘取下了凤冠,终于解放了脖子,心情舒畅了许多。

她微笑着对赵受益说“官家,歇了吧。”

赵受益暗叹一声,挤了个笑容出来。

婚都结了,还能离咋的。顺势而为,顺势而为。

反正吃亏的是她爹,又不是自己。怕什么,皇帝什么都不怕。

皇帝结婚有三天婚假,给足了帝后过夫妻生活的时间。

赵受益在婚后第一天就带着刘恩从婚房里溜了出来。

好不容易有一个什么事都不用管的合法假期,不用白不用。

皇后看起来也不像是粘人的性子,赵受益也没必要非得跟她在床帐里大眼瞪小眼空耗这难得的三天假期。

他先去找了蒋平。

火柴工厂是他未来几年内的钱袋子,虽然将之全权托付给了蒋平,但他还是放不下心,想来亲自看看。

之前刘恩说,蒋平将工厂地址定在了禁军大营附近。

赵受益之前来禁军大营见过寇准,依稀记得那大营附近有个颇为繁华的瓦肆,虽然与汴梁市中心几个大瓦肆不能比,但也人烟阜盛,是个开厂房的好地方。

蒋平应该是将工厂开在了那里。

禁军附近的瓦肆算是军官私产,因此入口处是一定有人收门票钱的,而且收的还不少。

蒋平当然不可能将工厂设在收费的瓦肆里,他买下了瓦肆外面的一大片土地,设了围墙,盖了厂房。工厂的北边就是汴水,原料产品运进运出都很方便。

火柴是单价极低的快消品,走的就是个薄利多销,想要赚钱,只有将工厂做大,保持极大的出货量。

反正汴梁城内有一百余万人口,都是实打实的市民阶级,商品经济极度发达,区区几包火柴还是卖得出去的。

因此火柴工厂的占地面积极大,赵受益粗粗望去,估摸着应该得有后世的五万平方米那么大。

禁军大营附近的土地一向被三衙军官视为禁脔,蒋平能拿下这么大一片地方而不被针对,还是多亏了狄青从中斡旋。

厂房外设了一圈不到两米的矮墙,都是用黄土垒成。对着汴水开了一个角门,角门外有一个小码头,码头边停着几艘船,有脚夫在往船上搬东西。厂房的大门正对着路,此时紧紧闭着。

刘恩道“大门供人员出入,此时不是换班的时候,因此大门不开。”

赵受益点头“你去和人说,我们是来找蒋老板的,叫我们进去看看。”

刘恩笑“这却不难。我近日总来,门房认得我。”

赵受益跟着刘恩来到大门前,果然守门的认得刘恩,刘恩又说赵受益是他主家,因此门房痛痛快快地放他们俩进去了。

进了大门,就是一片稍稍开阔的广场,两边一溜厂房,都是低矮的土屋,正对着广场一面开窗。

今日天朗气清,无风无雨,窗户都大开着,赵受益穿过广场,看见厂房里都是埋头苦干的工人,果然都是流水线生产,效率极高,一堆堆原料送上流水线,一堆堆火柴送下来,装进木制的小盒里。

他注意到,此时的火柴盒还是他给蒋平做样品的那种薄木片拼成的盒子,两侧用工具打磨粗糙,可以划燃火柴。

但这成本就有些高了,而且用粗糙木片划燃火柴的手感完全比不上砂纸。

如果能将硬纸板和砂纸造出来的话,成本可以再下来一大截,产品也会更加好用,更受欢迎

赵受益让刘恩先将此事记下,回宫之后再细细讨论。

蒋平办公的地方在厂房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门虚掩着。

刘恩上前敲了敲门,听见里面喊了一声“进”,就推开门。

赵受益进去时,就见房间正中有一条大案,蒋平坐在案后,案前站着两个工人打扮的人,垂头丧气。

说是工人打扮,是因为他们两个穿着一身短打,整个胳膊和小腿都露在外面。

蒋平以为是哪个管事来汇报事务,抬头一看却是赵受益带着刘恩,惊得站起身来“这是”

皇帝不是昨天刚成婚吗,怎么洞房花烛刚过完就往宫外跑了

听说那位皇后是莱国公幼女,这是帝后不和了

刘恩笑眯眯地道“赵老板来厂里看看,没惊动人。”

蒋平这才放下心来,请赵受益坐在他之前的位置上。

整个屋子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坐人,虽然是唐突了皇帝,但也总比让皇帝罚站来的强多了。

相处这么久,蒋平也明白了,皇帝是个大方豪爽的人,不会为了区区一个座位去治谁的罪。

赵受益坐在案后,指着地下的两人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

是工人犯错了

蒋平道“两个厂里的工人,手脚不干净,属下正在训斥他们。”

赵受益道“手脚不干净,就不能留在厂里了。”

总不能留两个贼在家里吧。

那两人看出他是个主事的人,听他这么说,脸都白了,普通一声跪下“老爷,求您给一条活路吧”

说着就要磕头。

赵受益皱着眉头“都起来”

他一向不喜欢看别人跪着,更不喜欢看别人磕头。做皇帝的时候是不得已,天地君亲师他排第三,跪了也就跪了。如今出门在外,还要受别人的头,这让他有些难受。

那两人听他叫起,以为这是不想听他们求情,顿时磕得更欢快了。

蒋平咳嗽一声“行了,赵老板不是外人,都起来吧。”

那二人听得此话,一骨碌飞快地起身“原来是自己人,亏我们磕得这样用力。”

赵受益转头问蒋平“这是”

蒋平笑道“这是属下请来的两个托儿,正想给厂里工人们演出戏。”

赵受益问“为何要演戏”

蒋平正色道“属下这几日巡逻的时候,发现厂里工人们偶尔手脚有些不干净。都是一两盒火柴的小账,为此开除工人不值当,况且法不责众,不好发作。因此属下就寻了这两位朋友来,先让他们在厂里当了两天的工人,然后装作东窗事发,在众人面前将他们处置了,也算作杀鸡给猴看,能够肃清厂里的歪风邪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