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1 / 2)
霍芳是一路转运使,掌握着钱粮兵马,位同封疆大吏。这样的人若投在襄阳王的手下,必受器重。
若不投在襄阳王的手下,襄阳王必定不能让他安安生生地在应天当了这么久的转运使。
霍芳是襄阳王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有权有势,在应天经营多年,还受襄阳王的信任。
完美地符合了谋杀襄阳王的凶手的每一个特征。
但霍芳有什么动机要杀襄阳王
他究竟要以襄阳王的死来隐藏什么秘密
赵受益对霍芳知之甚少。
霍芳是大中祥符八年的进士,那时候刘娥的儿子还没死,赵受益还是南清宫备受宠爱的小殿下,从来也没想过自己居然会进入皇宫,最终当上皇帝。
考上进士之后,霍芳在京城做了一段时间的秘书省正字,然后就被外派了。等他再次回到汴梁的时候,先帝已经病重,赵受益还在东宫安安分分地做太子。
赵受益登基前夕,霍芳被派到应天府,出任转运使。
对于霍芳此人,赵受益是没有机会来了解的。
但想想他的人生轨迹在皇后当政时期考上进士入朝为官,再回到京城的时候皇后和宰相斗得热火朝天,出任转运使后,又遇见一位忙着造反的王爷。
命途多舛哪。
赵受益要想了解霍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能去向刘娥或者寇准请教。
这两位才是霍芳真正的前上司。
寇准还没回京,他只能去问刘娥。
他本来只是想试探一下霍芳的为人,没想到刘娥倒是给了他个惊喜。
大中祥符八年是刘娥彻底在前朝站稳脚跟后开办的第一次科举,这次科举对刘娥而言意味重大,就像接下来的这场恩科对赵受益而言意义重大一般。
这是第一次,完完整整、只属于他的科举。
这次科举选拔出的进士们,是彻头彻尾的他的人。
对于刘娥而言,大中祥符八年的那场科举也是如此。
那场科举出来的进士们,是她最纯粹、最坚实的班底。
霍芳在倒向襄阳王之前,一定是刘娥的人。
说不定他还在襄阳王和刘娥之间摇摆不定过一阵子呢。
但刘娥的用语却非常奇怪。
她说,王相公点霍芳做榜眼,霍芳此举,对不起王相公的栽培。
她将自己置于何地了
那时候,朝堂上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可是她这个皇后啊。
赵受益不觉得刘娥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变得谦逊了起来。
没看她还听起目连救母来了吗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他,看看人家目连,你这个儿子做的,忒失败了。
既然不是为了谦逊,那她刻意将霍芳与自己撇清关系,可就大有内涵了。
要么,是害怕自己连累霍芳,要么,是害怕霍芳连累自己。
第一种猜测,赵受益觉得可能性不大。
刘娥不是善男信女,自己垮台了,还能特意和背叛过自己的老部下撇清关系。
她现在的处境是再难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了,现在是但求一死,惟愿死得体面些。也不可能为了保存实力维护属下。
第二种可能性嘛
赵受益啧了一声,问刘恩“你说,刘娥是不是知道霍芳在干什么”
刘恩点头“必然知道,不然太后不会畏惧。”
霍芳固然掺和进了襄阳王的谋反案里,但赵受益之前的态度已经摆明了,不会因为襄阳王的谋反案牵扯到刘娥他还打算利用刘娥将襄阳王召回京呢。刘娥应该不会害怕这一点。
除非霍芳在襄阳王之事以外还另做了什么大事,这件大事刘娥知情,且惧怕。
赵受益叹了口气“看来襄阳王之死,八成是这位霍大人所为了。”
杀了襄阳王,掩盖另外一个秘密。
“只是他还能做什么呢都跟着襄阳王造反了,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出格吗”
刘恩看了他一眼“兴许他投敌叛国了呢。”
赵受益笑了“应天比东京还要往南,他要投敌,也要有敌可投。”
“无论如何,霍芳八成是杀害襄阳王的凶手,且还隐藏着另一个秘密。传信叫包拯留意此人,万万要将他的秘密查出来。”
指望着刘娥透露秘密是不可能的,刘娥此人有个特征,就是凡事不叫人费二遍事。她如果想说、能说,早在赵受益提起霍芳此人的时候就会把这件事告诉他了。
当时不说,之后也不会说了。
赵受益生平唯一一次叫刘娥出尔反尔,还是之前坦白狸猫换太子真相的那天。
刘恩颔首“是。”
赵受益并没有在东京等待包拯多久。
在他让刘恩传信给包拯的半月之后,包拯就带着自请其罪的霍芳回到了京城。
赵受益看着包拯的劄子,上面写着,应天府赈灾钱粮以及往年的税银确实是被襄阳王侵吞了,襄阳王用这笔钱修建宫苑、招揽江湖中人,其莫名遇刺,业已身亡。转运使霍芳见大势已去,愿意弃暗投明,将这些年来伙同襄阳王做下的恶事一一坦白。
赵受益向后看去,无外乎是一些贪墨修河堤的公款、监守自盗将官仓内的钱粮转移给了襄阳王、连同这回盗窃包拯圣旨一事。
“这些事情,够得上一个斩立决了。”
赵受益道“但他毕竟是士大夫,又有弃暗投明之义,死应该是不会死,流放到琼州大概也就差不离了。”
这些事情,值得霍芳把襄阳王杀了吗
当然不值得。
赵受益继续往下看去。
包拯的这封劄子,前半部分是官样文章,后半部分话锋一转,开始有了些严肃的意味。
他写道襄阳王在应天府西北角修建了一座囊括天下所有机关秘术的冲霄楼,其楼的前身是先帝修建供奉天书的高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