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好厉害(2 / 2)

加入书签

“这个可以现在就给你看!”

方书意揽住他,直接点开了电脑里存储的一段10分钟剪辑,跟他兴奋地介绍:

“当当当当!看!你参演的第一部电影,那时候你才大一,刚上了点解放天性和基本形体的课,才18岁,教务老师知道你家情况,特批了你出去拍戏,上映后还被业内评价有灵气哦!看了你就自信了!”

顾卷三年前参演的这部电影叫《三星期的咸鱼》,属于黑色幽默喜剧,成本不高,才两千多万,男主角扮演者也只是一名三十多岁的三线演员。

这部低成本电影,当年档期冷,排片劣势,毫无宣传,票房最终只有28亿,观影人次总计也就五百万。

但凭借跌宕起伏笑中带泪的剧情,干脆利落独具风格的摄影剪辑手法,和演员们完成度极高的表演,在业内一时有不错的讨论度和口碑,还让顾卷拿到了funky新锐电影奖的最佳新人,也是专业的肯定了。

辰扬和方书意给顾卷拉片讲解,还搜那时影评人对小实习生这个角色的评价和高光演技片段分析,念给他。

微博电影话题中对这部电影讨论热度还是有一些的。可惜因为制作方公司内部出了问题,一直搁置着,冻结了所有名下影片版权。这一部没卖网络和电视台版权,就没上几大平台播放,所以流传度和后续热度就非常一般。

这几年版权保护越来越好了,这电影下映后,没有上平台播出,因此,看过电影的除了上映期那一点观影人次,也就是业内影评人为主。

方书意往下拉《三星期的咸鱼》的电影话题广场,说着,“比如这个电影博主,粉丝一百多万的大v哦——‘令人惊喜的电影《三星期的咸鱼》。毫无根底的制作方和新人演员。这票房,可惜了。一群熠熠生辉的小人物形象——尤其是实习生这个角色。新人演员顾卷让人惊喜,他赋予这个角色宝贵而自然的感染力,我相信,当小实习生,在大桥两侧昏黄的路灯下,头发被吹得蓬乱,全力跑向主角时的那一刻,整部电影一洗之前幽默背后苍凉的底色。那双眼睛里,让人清晰感知到,世间还有着多么美好的事物。’”

辰扬也拿着pad在翻找,“另外还有这位,是多渠道资深影评人,在网络社区和纸媒上都会发表影视批评。也是特别提到了你这个角色,盛赞了一千多字……”

方书意一边看一边啧啧赞叹:“夸得好!这电影当时上映,咱们宿舍组团去看了,我要是这么会写,我也能夸你两千字!”

他摇头叹息,“可惜了了,档期不好,还赶上这个制片公司第二个月就分家产争版权,全部版权都冻结。不止是没卖网播平台,就连本该上的第二年几个小电影节展映都没上。就这10分钟你的个人剪辑,还是当初上映完,片方内部人给的,也不能外传。”

“你看你,演得多好,就是流传度不够,如果有机会重映,我真想再完整看一遍!”

顾卷看着电脑屏幕中的自己,本来就有几分不真实感,还被夸得有些赧然,赶紧让暂停。他抿了抿唇说,“可是,在我看来,所谓高光桥段,也只不过是……因为演了我自己特别适合的角色?”

“你是想说感觉本色出演就够用,谁来都行吗?”方书意咧嘴,“所以说你有天赋啊,老四,你以为演戏是什么,演自己接近的角色就能浑然天成,这么简单?”

事实上,不少普通人,都曾在看某部剧某个桥段,觉得精彩过瘾时,跟着比划几个手势,在脑海里构思出自己去戏里演这一段的样子。在这样的幻想里,仿佛人人都可以是带上了逼真灵活假面具的一只戏精。

然而这时候,真的把他们拉到镜子前自由发挥,就会发现,在脑内自以为做的是“被捕将军三分怒火三分悲壮”的眼神,在现实里是双目呆滞地瞪人;在脑内是要做“颤抖的双唇”,从镜子里看犹如一条鲶鱼。

辰扬对顾卷很认真地说,“这是咱们入学时,老师强调的第一件事情。表演不是一门关于伪装的技术,而是一门关于表达的艺术。”

无论方法派、体验派,还是当前国际和国内主流的混合应用派,有一点是共通的——想要传达10分情绪,演员就要在正确的情感逻辑方向上,表现达到12分。这样,观众大概能get到这个角色8分的情绪。

这种传递中的衰减关系,要求一个优秀的演员一定要比常人敏感和善于表达,以至于顶级水平的演员,经常在心理上是脆弱的。

在纤毫毕现的电影幕布上,成功的电影桥段里,10分的情感传递,或可抵达10分的效果。而在相对短平快的电视机荧幕上,8分已经很了不起了,幸而电视观众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少数年轻演员被诟病的面瘫式演技与此也有关系。

在话剧舞台上,传递中的衰减更严重。因此,话剧演出要求相对更加夸张的肢体语言、台词和情绪,对分寸感的要求也更严格。

顾卷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眼神亮晶晶地笑起来,看着自己的两个舍友,“我感觉,表演确实有意思。”

虽然他不知道竞演的话剧能不能争取到角色,至少他现在觉得,当年的自己选的这条路,还挺有意思。

辰扬走过来,拍了拍宿舍这老幺弟弟的脑壳,也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