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个世界(1 / 2)

加入书签

从李婶子家里出来,冉佳仪揣着5块钱的巨款就回去林家。

家里几个孩子已经把饭做好,冉佳仪回来就直接开饭。

家里的饭每次都是由原主进行分配的,但林家的粮食并不是很充裕,除去在厂子里吃的那顿午饭,原主为了几个孩子能吃饱,每次分给自己的食物都是最少的。

说是米饭,其实就是糙米,吃起来有点喇嗓子,但是大家都这样,只有逢年过节大家才舍得吃一顿精白面或者精米,跟吃肉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冉佳仪来到这里可就不会再这么分了。

先是给自己舀了满满一大碗饭,甚至微微的冒了尖,剩下的糙米饭已经不多了,给林建军他们四个平均分到碗里,每个碗里也就是半碗的量。

冉佳仪只要一想到自己负担整个家就觉得自己太辛苦了,不能吃好那就得吃饱,至于这几个不干活的孩子,这几天就先这样,反正不干活也不会饿的那么快,至于后面,冉佳仪已经打算好了,她会给他们接点散活,以后干多少活吃多少饭。

别跟她说什么几个孩子都还小。

十六七岁的年纪,在现代确实还是家长手心里的宝宝,但在这个年代动作快的都是孩子爸妈了,也就只有这几个被原主护着什么都不用愁的才会跟个废物一样。

亲妈又怎么了,亲妈是对孩子有抚养义务,可这年头也没什么义务教育,这几个孩子能一直轻松读书那都是原主母爱泛滥。

可冉佳仪对这几个孩子,连改造的动力都没有,甚至想抽他们几顿长长记性。

别说原主这几个年纪已经大了、性子很难纠正,就是搁在现代那啃老、不孝顺的年轻人也多的是,指望养儿防老,不如自己年轻时候多挣点靠谱。

冉佳仪觉得,原主最大的任务不是将几个不孝子女教导成二十四孝好儿女,而是要自身强大起来。

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也会跑,可见,只有自己才是最靠得住了。

再现实点,要原主是一个大富豪,手里捏着大把财产,还怕几个子女不孝顺嘛。

当然,这些现在都是冉佳仪初步的想法,具体怎么实施还是一个问题。

这会儿才是60年代、很多形势还不明,但冉佳仪知道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趋势,不管是市场经济的改革,还是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她都可以说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要想发家致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未来的新兴行业里插一脚,而这一切的实现,首先要的是原始资本的积累,有钱人会更有钱背后就是资本的力量。

关于这一切,她还需要好好筹划一番。

眼前,冉佳仪面对的是四个小白眼狼诧异的眼神。

林建军作为在场四个孩子里面年纪最大的,又自认是家里如今的男子汉、当家人,第一个表示不满“妈,怎么今天饭这么少,我怎么吃得饱。”

冉佳仪也不以为意的埋头吃饭,连头都没有抬起,“你大哥下乡带走了不少东西,马上又要交学费,家里是要省一省。你们还没有开学,少吃点就少往外面跑,过两天我接点活就好了。”

林建军还是不满,但是听亲妈这样说,对冉佳仪的不满顿时就转变为对家境贫困的不满和对大哥的埋怨“大哥也真是的,农村就是种粮食的,哪里会缺他一口吃的。”

虽然嘀嘀咕咕但到底碍于老大的威严没敢多说,剩下三个看二哥吃瘪也收敛了不满,无奈低头吃饭,只在心里想着,想必过几天就好了。

此刻他们还不知道,冉佳仪口中的接活是给他们四个接的,可不是跟原来一样一个人干到累倒。

没过两天,开学的日子就到了,林建军四人可谓是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几天在家里因为不用上学的缘故,冉佳仪给他们安排了好多活计,大到做饭洗衣、小到扫地摘菜,所有的家务都被他们包圆了。

几个小的私下里抱怨连天,也没敢闹到冉佳仪面前去,说到底还是被吓怕了,要是真惹的亲妈不高兴,不给上学也是可能的。

开学前一天冉佳仪将几个孩子召集起来,读高中的学费是四块,初中的是两块五,小学则是两块,看起来不贵,但在这个时代来说也不便宜,归根究底,这是一个全员贫穷的世界。

四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总共十二块,其中六块是从原主的小金库里拿的,还有五块钱是从李婶子哪里借的。

“建军,给,这是你们的学费。家里困难你们也是知道的,这钱里面还有五块是李婶子借的,你们可要记得这份恩情,知道吗“

这是冉佳仪新增加的表演,以前的原主就算借钱也不会让几个孩子知道,所以这几个孩子理所当然的享受,现在知道自己的学费是借来的,看他们以后还好意思万事不沾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