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 / 1)

加入书签

真的吗豆腐传到长安了吗沈黎不再耽误,赶紧去找沈来秋。至于为了豆腐的方子,那也好办,看这个太监的样子,就知道不是那等凶恶之徒,只要不威胁到家人的生命,方子给了就给了,左右沈家也没打算藏着。

沈来秋没和太监打过交道,只是听说过。据说还是王府的太监,那就不能怠慢了,他赶紧叫余氏收拾出几碟子干净吃食,倒几碗豆浆,自己再请那个胖胖的太监进屋。

庞太监没想吃什么,只是闻着碗里米白色的像牛乳一样的汤发出好闻的味道,不由得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嗯,这个好一股子香甜的味道。”

“这是豆浆,也是靠着豆子做出来的,我还加了蜂蜜。”沈黎看着庞太监对豆浆很感兴趣的样子,简单讲了几句。

庞太监很是高兴,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将来意说清楚了。然后,从荷包内拿出四张银票,“王爷知道你们沈家仁义,可是王爷要得急,恐怕不能按照你们家的规矩来了,这不,王爷也不让你们为难,四百两银子,对于王爷来说不算多,你们收下,精心教导那些小太监做些好吃的,也就完了。”

沈来秋吓得跳了起来“王爷要方子,还要给银钱使不得使不得方子我直接给您就是了折煞我们家了”

庞太监摇摇头“王爷要给,你不收可不行。因为这个豆腐,王爷讨了皇上高兴,你们也算是做了贡献,这个钱拿着,好歹了了因果。”

沈来秋怂怂地双手接了过去,心中狂喜和担忧参半,这可是四百两啊得买多少地啊黎儿爱吃羊肉,这个钱要是统统换了羊肉,恐怕沈家村都装不下吧胡思乱想中,就把钱递给了余氏。余氏屏气着拿过去,转身回房间,觉得藏在哪里都不合适,只好塞在自己的小衣服外面缝制的口袋里。

沈黎还好奇问道“您走了多久才到这里的”

庞太监呵呵一笑“快马加鞭也需十日,若是水路还需更久。”

沈黎叹了口气,古代交通是真的不发达啊,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是真的没错。古代这么穷,除了科技不发达,很多原因都和交通挂了钩。地方特产在当地价格便宜,卖出去可以得到高价,但是不易保存,道路不通畅,就没法卖到别处。

庞太监也没管一个小孩作何叹气,他的时间不多,沈来秋只是稍微和他交谈一会儿,就把豆浆,豆干,豆腐,冻豆腐,甚至腐乳和臭豆腐的做法吃法都交代清楚了。庞太监第一次吃臭豆腐,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他小时候吃过臭掉的饭菜,对臭味格外厌恶。只是这是带给王爷的方子,无论如何他都要忍着恶心试一下。

尝了一口之后,他紧锁的眉头松开了,是不和他胃口,但是吃了这个并不让人恶心,甚至臭得很香。他面色古怪地瞅了沈来秋一眼,心想没想到这里的人能把臭味做得有种想吃的冲动,属实不容易。

王爷给了那么多钱,沈黎对他印象很好,于是趁着这些人还在这里学做豆腐,就赶紧将调料凑齐,做了五香豆干,适合做零食吃。据说当年慈禧太后逃路途中都不忘记带上豆腐干,可见其魅力。豆干做法也简单,总之,凡是和豆腐有关的衍生物,都给庞太监手下学了去。

村人没有见过这样衣着挺讲究的人,所以每天都在沈黎家门口晃悠,庞太监刚开始不算适应,后来也无所谓,还跟一些农民聊聊收成。庞太监在这里呆了三天,对沈黎越来越喜欢了,这个小子,机灵,识时务。总是想方设法和自己聊天,探听长安有什么吃的,玩的,看起来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他开玩笑道“你要这样好奇,不如随着我去长安”

沈黎惊呆了,去王府当小厮吗还是当个小太监他整个人都不好了,连忙摇头“我长大了,去长安看看你就行了,我课业还没完成呢”

庞太监呵呵一笑,从荷包里拿出一块质地非常好的玉石,是水绿色的,里面有些墨色条纹,只是形状不太好看,不是很规则。

“你要是来了,如果有新的吃食或者玩意儿,就拿着这块玉石找我。”

沈黎高兴地收下了,也没和沈来秋说,因为他爹估计不太愿意收人家的东西。他也不馋这块玉,只是庞太监背靠王府,若是以后他真的想去长安卖什么东西,那不是正好可以找他嘛。

庞太监在这里呆了五天,见手底下的人学得差不多了,准备打道回府。沈黎在他们准备走的前一天晚上,做梦想起了前世种豆芽菜的方法,赶紧写在一张纸上,还附带了相关菜谱,第二天一早,却发现人都走到村口了,好在没走远,他气喘吁吁追了上去,把纸条递给了坐在马上的庞太监。

庞太监看到纸上的内容,眉开眼笑,又从包裹里拿出十几片金叶子装在荷包里递给沈黎,“倒是个新鲜菜,好小子,你爹叫你给我的”

沈黎不否认,庞太监就当他默认了。冬天新鲜菜少,要是有豆芽吃,府上的女眷估计会很高兴,而且成本也不高,最重要的是,这是头一份哪怕豆芽不好吃,能瞧个新鲜也很不错。豆芽好种,一要保证水分,二要保证生长环境密闭,三要保证温度。在厨房或者火炕处种豆芽都是很好的选择,步骤和注意事项沈黎写得非常清楚,庞太监知道他们不会骗自己。

沈黎带着十几片金叶子,高高兴兴回家去了。金子啊,这么长时间了,第一次在古代看到金子一个金叶子差不多有沈黎半个巴掌那么大,这么些金子差不多有二两重,折合成银子最少有二百两。但是这个朝代,金子难得,村户人家除了在县城里的金店里见过鎏金簪子,大部分人摸都没有摸过,大手笔啊。

沈黎现在还是个小孩,自然不可能留着这些金子在身边,全部转交给沈来秋。沈来秋决定,还是要买田地,置办宅院王爷赏了四百两银子,庞太监给了二两金,这个钱不花出去,沈来秋都不踏实,总觉得是天上掉下来的。当下就抱着一匣子银票和金子去了族长家里,叫族长陪同着去找里正,然后去县里农司买地。

一打听,县里散地不多了,只有一个整个的小庄园,依山傍水,三十亩水田,四十亩旱地,五个山头,还附带一座大宅院。可是这个价格,就非常的贵。这里有钱人看不上这么小的庄园,而且山地过分多了,觉得不划算,不买它;穷人连进入庄园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一直摆在那里无人问津,沈来秋震惊了,这田地还少真是一旦凑近到有钱人的圈子,才知道自己的这些钱不算啥。

庄园里有个特别大的湖水,这也是庄园卖不出去的主要原因。湖水除了养点鱼,还能有啥所以这个庄园看着大,对于许多人家看来并不适合种地。沈黎要是在这里,一定会喊“买这么好的地方,居然无人问津,真是暴殄天物”

沈来秋去看了庄园,里面环境确实很不错,他家就三口人,哪怕少点田地也没什么,更何况山里宝贝多,说不定儿子就看上一些东西,还能增加收益呢就算全种上葛根,他们家也不会亏。钱不花出去,终究不算自己的。

于是,一个庄园,以五百二十两成交了。沈来秋第一次一天花这么多钱,连路都不会走了,双腿都在打颤。于是雇了一辆车,三个人都神情恍惚的坐在车里不说话。

半晌,里正突然道“来秋啊如今你也是一方地主了你怕是要做粮长了”

粮长他今年满打满算,才二十三岁,人家说三十而立,他这么早就能置办这么多家财,还当上了粮长,算什么不过他一点都不膨胀,随便谁有个生而知之的儿子,都能发迹吧。

粮长是昭朝新设立的基层半官职,根据纳税来算,每两百户纳税五千石粮食就能设立一个粮长,在这两百户里挑一个交赋税最多的,沈来秋绝对符合规定。他们沈家村,过去纳税肯定不超过五千石,所以一直没有设立粮长,赋税主要靠村长和族长收齐。只是如今家家户户都买了山地,大多数人家都做了豆腐生意,还卖了一些葛根,赋税肯定交得比以往多两倍了。如今朝廷下令减少赋税,休养生息,林地所交的赋税并不算多,那也得交田地产出赋税的三分之一。这样一算,五千石也是有的。

粮长也有衙门给的俸禄,一个月也就五十文钱。俸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粮长主要负责收那百户的粮食赋税,与里长和县衙联系密切,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得到消息总比平头百姓快。

沈来秋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好处,但是很快,他就知道了坏处。

里长道“如今你买下了这个庄园,粮长上任文书估计下个月就下来了。粮长虽说不是一个官职,可你做不好,也会被县老爷问责。要想做好粮长,得认识字起码壹贰叁肆这样的数要会数,你管的每一户户主的名字要会写。”

沈来秋惊呆了,还要学这个

“我能不当吗”学字也太费劲了,他如今有田,有豆腐卖,当粮长做什么他可不想收赋税,这事儿得罪人

族长知道当粮长肯定比平头百姓好,于是狠狠敲了两下沈来秋的胳膊“瞅瞅你懒的认几个字,还不愿意你要不愿意,我告诉你爹,你三叔去瞧着他们揍你不”

沈来秋“”他的长辈们,都是好面子的,知道自己可以当粮长又不想当,估计会抡起棍子追着他打。

余氏得知家里又买了地,但是不知道多少,等拿到地契,听沈黎说有三十亩水田,高兴得几乎要昏过去了他们家买庄子的消息没有瞒着,反正迟早都是要知道的。村里炸开了锅,看看沈家发财了王爷给了多少钱买方子,居然有这么大个庄子了一时间都羡慕沈来秋的好运气,纷纷上门道喜。

更有好事者跑到沈高氏那里念叨“哎呀,早说了老姐姐你不能信道士说的话了你瞧瞧,你家宝冬欠了赌坊一屁股债,如今躲在家里不敢出去。可是来秋却这么有出息,你可要好好笼络下你三儿,说不准你小儿宝冬还能靠着他三哥混口饭吃”

气得沈高氏砸了家里的碗筷,骂了大儿媳妇出气。沈宝冬也气得没吃晚饭,还被他爹教训了。

“你瞧瞧你,这么大人了,一事无成,还尽想着赌钱你三哥如今能有这样的大造化,还不是平日里能干又会琢磨你只想着贪玩明天,去和你三哥道歉求他给你几亩地种种”

沈宝冬见亲爹生气,也不吱声。只管想着“等着吧,我去找赌坊刘哥帮忙,迟早混出个名堂来,好叫你们都瞧瞧我也是能有本事赚钱的人,我看到时候你们还把我当孙子骂不”

作者有话要说沈宝冬等我有钱了

作者你慢慢做梦。

感谢读者大大们的收藏,我会好好更新的。大家在家一定要多喝热水,多消毒,多洗手,适当在房间里锻炼一下提高免疫力,么么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