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1 / 1)

加入书签

“叨扰多日,也该走了。”闻柏鹤坐在马上,手里扯着缰绳,跟沈黎一家人告别。他最后看了眼日渐繁华的沈家村,络绎不绝地前来找活计做的百姓,再看冲着他笑的沈黎,觉得自己突然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

“等我有空了,就去长安找你,到时候你还要请我看遍长安繁华。”沈黎有些不舍,毕竟这时候不像现代,交通便利。古代车马很慢,写信也慢。

闻柏鹤笑道“等你入京为官,我日日设宴款待你”

沈黎真诚道“那还是算了。”

闻柏鹤一噎,驾马转身,红色披风在风中逐渐消失不见。沈黎咂咂嘴,这十天来跟世子拌嘴,也很有意思。如果时间再多一点,还可以跟他讲讲马克思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就他俩闲聊的时候,偶尔沈黎吐露出人人平等的意愿,世子都一副不太现实的表情。但是沈黎知道,他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感触的,毕竟大昭皇帝们本身也就只比平民高上一阶嘛。

五月份种玉米很合适,他打算把玉米种出来,秋后收获了就给皇帝送过去。毕竟口说无凭,直接把成果亮出来给皇帝看,皇帝就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了。

厂房还没有建好,沈黎每天都会去看进度,直到六月间,三十亩地的日用品加工厂正式完工。匠人没想到沈黎居然会造这么大的房子,一问用来做什么的,沈黎也特别好说话的跟他们解释这个厂房以后用来做什么,那个态度,简直比在家子侄还要有耐心。这大热天的,只要是匠人做工期间,沈黎每到了中午就叫匠人去歇一会儿,在客栈安排了饭食,还给他们上了加上薄荷的酸梅汤,喝上一口真是说不出的舒爽和清凉,还开胃,简直能把一身躁意去除得一干二净。

一到夏天,肥皂耗费得更快了,市面上因为只有沈黎有肥皂方子,所以想要大量进货只有去沈家村。本来肥皂产量就一直跟不上需求,如今更是非常紧张的时候。

沈来秋不得不佩服他儿子的先见之明,厂房完工还需要晾晒一段时间,这月落雨很少,想必五六天房子就能晾晒好。沈黎看着建好的两层厂房,简直不能更高兴了。湖边上取水也方便,不用另外凿井,沈黎设计了一整套利用竹子做成的水管,引水,排水,污水给排到粪池子里,沈黎需要沤肥,不至于浪费。

因为技术不到位,材料也很短缺,只能做出简易水龙头和地下道。就只是这个,已经让所有的工匠震惊了。这东西叫自来水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按一下那个叫“水龙头”的东西,水就会自动出来不过只有第一层的使用正常,第二层的厂房肯定出不了水,即使是这样也很好了。

这是这个时代独一份的自来水了吧,沈黎是按照苏轼曾经做出来的石槽自来水系统结合现代的理论,弄出来的一套供水系统,总共花了两贯钱,如果全清河县做出一整套供水网,只需百来贯钱。只是大约不会有县令愿意这么搞吧,上面也不一定会答应。

匠人只是按照沈黎的设计将这些古怪的管子放进去的,因此不太懂原理,沈黎知道他们想问,只是这种需要依靠一定的自然条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做出来这个。

匠人们做工这段时间一直非常不好意思,因为在沈家吃得好,哪怕工钱按照天算,沈来秋也不会催他们快点做工,加大每天的工作量。黎小郎君还叫他们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哩,沈来秋一家,都是心肠极善的人家。这时代的人大多纯朴,用十分的态度对他们,他们就会以二十分的态度回报回来。

“哦,黎小郎君啊,你们这是缺牛吧棚乡那边,今年下了许多小牛犊子,他们村日子过不下去了,粮食快吃完了,想要来这里拿牛换粮食,去官府过契都不用您忙活,他们都能办好。我侄子昨天才从棚乡那边路过,这消息如今还没有传远,你们这里缺牛就得赶紧下单子了。”

沈黎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去找族长商量,给沈家村买些牛犊子。如今不缺牛吃的粮食,养得起,多买点,再培育出大批耕牛出来,卖掉也是进项,不卖也不吃亏,反正沈家村地多,用得到牛。

沈黎道“族长爷爷,他们棚乡,专门靠着养牛为生,我们不妨和他们商量,给他们大批粮食,好预订来年的牛。我们沈家村,不缺水,不缺粮,养牛也是好进项。”

沈黎想着私底下再整理一本科学养牛的书出来,叫愿意养牛的人家听一听。沈黎还想养肉牛,但是官府一定不会同意的,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棚乡处于清河的下游,去年庄稼要水的时候,缺水严重,种出来的粮食许多是干瘪的,根本不能吃。他们中有些人愿意跑远一些找活计,为了不饿死,差点把腿跑断了。棚乡离沈家村太远了,隔了许多座山,不好来这里找活计做,至于做豆腐,市场就那么多,他们不愿意跑那么远的地方,就为了这样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卖得掉的东西花时间。

这年头牛比人贵,他们宁愿自己饿死,也不能叫牛饿死,自己养的老牛要耕地,小牛原本舍不得卖,可是也不能真的让村子里饿死人吧,刚好新的小牛犊子出生,有的虚弱些,有的强壮些,沈家村的人愿意来买,他们都打算昧着良心卖出去了,谁知道沈家村的人这么仁义,居然扛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除开本来需要的价钱,他们加了不少,说是帮扶棚乡。都是清河县的人,不能见死不救。一番漂亮话一说,棚乡的赶紧把看着就活不成的牛犊子撤下来。人家都这样仁义,牛犊子按照市场最高价给了,他们也不好为了口吃的做不道义的事情。

这件事情传出去,他们棚乡还有什么脸面卖牛

小牛犊子不如成年牛赚钱,沈家村明白棚乡的难处,“你这小牛犊子,还是卖给我们吧”

棚乡人困惑“这恐怕活不成了。”

沈家村的后生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你不知道,沈黎小郎君,什么都会被陛下叫做神童呢这世上还有沈黎小郎君解决不来的事情吗上次我家阿婆的猪难产了,还是沈黎小郎君在旁边指导,给小猪接生的,这些牛想必也没有问题。”

既然都这么说了,再不卖就打了沈家村兄弟们的脸了,卖

“你们村厚道,以后想要什么品相的牛,我们棚乡都给你们留着”

两厢都满意了,沈家村的人带着一车车的小牛犊子回家去。本来棚乡附近的村落还想压压棚乡的价格,这下不但价格压不下去,甚至连今年的新牛都买不到了。

一个叫桩村的地方,一群泼皮后生拿着棍子,堵在通往沈家村的葫芦路口,非不让来买牛的沈家村人走,“你们这么做,我们明年的田地可如何是好总不能靠着人来犁地吧不若我拿钱买几头下来,你得钱,我得牛,你看如何”

沈舟生也在买牛的队伍里面,他冷笑一声,“就凭着你们也想抢牛当初棚乡求着你们买,你们为了压价都不买,现在看着没牛了,还想用原价买牛城墙都没有你的脸皮厚”

桩村一行无赖见沈家村的人硬气,狰狞着就要上去拿棍子去揍人,突然,沈舟生就从车底下掏出一把大刀出来,那刀白森森的,看着就吓人。他暗叹,还是沈黎考虑得周全,他们带了刀和农具,好歹是个保障。其他人没有刀,就从车底掏出各种农具,看着也适合打人。一个胆子大的一镰刀差点挥向其中一个泼皮的,差点把人吓尿了。

其他想要跟着趁火打劫的人,见沈家村确实不好惹,都退回去了。本来桩村正经百姓是不想抢的,这群泼皮是例外。穷地方,容易出恶徒,这是有道理的。

沈舟生也松了一口气,没打起来就好,毕竟人跟狗打架,人还是吃亏的,哪怕把狗打死也一样。

牛车在土路上缓缓走着,日头很大,沈舟生一行人带着自家做的草帽,多少能遮遮太阳,这帽子比牛还能吸引路人羡慕的目光。草帽先前卖得不多,那时候天气凉爽,不是很需要。这时候天热了,草帽子销量果然跟着上去了。斗笠戴着太重,不过能挡雨。至于用来遮阳的东西,一般人也想不到用草织出来这么齐整的帽子。沈舟生佩服沈黎什么都会,连这种编织的东西,他都能弄明白。

“如今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谁能想到我家还能养牛。”江阿婆随着村人一起聚在族长家门口,等着村里按照合适的价格把牛卖给他们。

江阿婆看着车上哞哞叫的小牛犊子,突然想起自己死去多年的老伴说要买一头牛回来养的事情。只是那时家里孩子多,养孩子都费劲了,哪里有牛可养年轻的时候,力气是足的,可是力气再足也架不住饿着肚子去犁地。那时候还不太平,好不容易拼着一口气种完的地,全被匪军的铁蹄给践踏坏了。她老伴,忙活了大半辈子,累得瘦成枯骨,还是没养活大儿子。没过多久,也就跟着去了。

好在太平日子来得及时,他们一家没被饿死。这时候沈家小郎君,给做了曲辕犁,还叫村子里买牛,这日子,真是不一样喽,要是老伴还活着,看着这么好的牛,一定高兴得睡不着觉。

她的小重孙女懵懂地看着她阿婆,“阿婆,你可是哭了”

“阿婆没哭,阿婆看牛呢”

小丫头点点头,那煞有介事的样子,看着像极了老伴,江阿婆摸了摸重孙女的头,心里默念“有牛啦,家里有牛啦。”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写到最后有种莫名的感觉。感谢在2020030300:39:572020030400:47: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凡凡、陵陵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蕴意158瓶;乘风而归10瓶;瀟瀟5瓶;目遇而夏也4瓶;付青衍、美女二分之一2瓶;一只大柑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