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1 / 2)

加入书签

但凯瑟琳也无意苛责和要求贝内特先生。

毕竟现在整个社会的规则都是如此,英国贵族、绅士阶层格外看重家世名望,在家庭财产继承上会尽量聚敛和保留大宗家产,而不是分散。

他们在立遗嘱分配财产时,哪怕不是地产限定继承,也极少有人把财产分给女儿,都是有儿子的给儿子,没有儿子则将财产传给弟弟或者其他男性继承人。2

而绅士阶层普遍这么做,女性在法律上没有财产权也是关键因素。按英国的现行法律,女性在婚后所有财产全归丈夫所有,不仅仅是嫁妆,连婚后通过劳动、馈赠或者继承得到的钱物都属于丈夫。在这样的规定下,把财产给女儿就是在拿自己家的钱为别的家族增加财富。除了个别把女儿嫁给贵族,希望提升社会地位的家庭外,没人会这么做。3

虽说“向来如此便对么”,但凯瑟琳不打算用21世纪的观念要求18世纪的人。何况她抱怨了也无济于事,有那个时间还不如为自己谋条出路。

凯瑟琳看着手中的信纸,眼睛弯成了月牙,热切的目光仿佛在看着她养老保险的存折。

“能让你开始做些好事,不再,”贝内特先生忍下了挖苦的话,“再花十倍的英镑我都不介意。”

凯瑟琳早已习惯贝内特先生的说话方式,比起他的挖苦,他能支持她写已经抵消一切负面情绪了,心情绝佳的她对此一点也不在乎。

这个文体现在还属于新出现的事务,饱受非议。之前英国人热衷戏剧,文豪都是杰出的戏剧家,直到牌照法案限制了戏剧的表演,这一题材才空前蓬勃发展起来。4

时下流行哥特和感伤派,书内充斥着大量猎奇、离经叛道、恐怖的元素,用后世的形容词来说有点“三俗”,特别是出版商发现大家爱看后,许多书越来越粗制滥造。5

和其他受到保守势力阻挠的新鲜事物一样,在社会上评价两级化,许多人甚至是报纸会公开呼吁大家不要看。

贝内特先生是一名绅士,理应属于不看的那一类人。

事实上他确实不看,但当凯瑟琳拿着她的手稿,郑重向他提出她的夙愿时,这位平日极少出门的老绅士专程去了伦敦,向熟识的朋友了解如今社会对出版的态度、收入,回家时为凯瑟琳带来二十只漂亮的鹅毛笔和大量纸张。

凯瑟琳拿着纸笔,感动到热泪盈眶,但嘴角微微抖动,说不出一个字来。

鹅毛笔属于消耗品,写着写着便钝了,需要及时削,削几次后就要换新的。纸更不用说,是来自东方中国的技术,这个年代什么东西沾上中国的边儿都属于奢侈品。

更珍贵的是他开明的支持态度,犹如一剂强心针,让凯瑟琳既感动又振奋,收到笔纸后整日闷在屋里笔耕不缀,对外宣称她在读书,把以前的喜好通通扔到了一边。

对于她的改变,贝内特先生、简、伊丽莎白都很高兴,甚至三姐玛丽也破天荒称赞了她。

莉迪亚却极度不满,以前凯瑟琳她们两人总是相伴去镇里玩,现在凯瑟琳不出门,贝内特先生又不允许她自己一个人出去,莉迪亚只好被迫减少出门的机会。

贝内特太太非常偏爱莉迪亚,经常拉偏架,莉迪亚不喜欢凯瑟琳,连带着贝内特太太看着四女儿也有些不顺眼。

凯瑟琳并不在意。

她心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写书赚钱。

费尽心思、耗时三个半月写完第一本书后,凯瑟琳以贝内特先生之名把信件寄出,在忐忑不安中等待回信。

约一周后她收到了回复,还是两封,她的书接连被托马斯佩恩和托马斯卡德尔拒绝。这二位是亚当斯密、罗伯特伯恩斯等文坛巨擘的出版商,在业界久负盛名。6

凯瑟琳出于收益的考虑,也抱着不切实际的一飞冲天的幻想,希望得到他们的青睐,可惜他们连看都未看直接回绝。

凯瑟琳对此失落不已。不过她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迅速调整好心情,开始积极尝试多种方法。

最初她带着一丝希冀,希望她的书既能受到社会上广泛好评,又能大卖特卖赚钱,但出版商的拒绝让她发热的大脑恢复清醒,在把书投给其他出版商的同时,也尝试着投到收稿门槛稍低的报刊。

为此凯瑟琳还专门写信给舅舅加德纳先生,希望他推荐一份“用来打发时间,买的人很多”的报纸,称准备买来给仆人看。

加德纳先生在伦敦做生意,商店的规模不小,收入丰厚。虽然他的商人身份被贵族阶层鄙夷,但他本人完全不粗鄙,非常有教养。而他的太太也是打扮得体、言辞不俗的时尚女性。

加德纳夫妇与几位外甥女的关系很好,尤其是年级大的两位,平常会通信,她们还经常去伦敦住。

凯瑟琳成为凯瑟琳后还没有和舅舅一家接触过,不过她依旧厚着脸皮给舅舅写了信,加德纳先生很快回信,说他经常见学徒、仆人们看一份叫每日通讯报的报纸,上面似乎有很多有趣的新闻和故事,售价也相对便宜,仅需05便士。7

收到信凯瑟琳立即给女仆一英镑,让她去镇上尽可能多得买每日通讯报。

不过女仆的回答让她很意外,女仆说“小姐,老板说这份报纸卖得极好,每天都会卖完,只能买到今天的。”

凯瑟琳还不知道她手中的报纸正是后世英国最大报社集团的前身,每日通讯报拉开了英国现代新闻的序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