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不摇鹅毛扇的李元昌(1 / 2)

加入书签

东宫,汉王李元昌轻松写意地捧着一本左传,毫不理会愤怒到脸色扭曲的李承乾。

张思政默不作声地煎茶,不时为二人续杯。

看到李元昌那副雷打不动的死样子,李承乾哪沉得住气,一把抢过他手中的书,抱怨道“七叔,找你来是商量对付李泰。

天都快榻了你还能看书,等李泰做了太子,你便去天牢慢慢看可好”

李元昌乃李渊第七子,比李承乾大不了几岁,但沉稳有度的做派,李承乾在他面前俨然便是孩子。

他书让李承乾抢去也不恼,伸个懒腰长身而起道“陛下在,长安的天就塌不了。

承乾,你是东宫太子,为何寻常小事便让李泰逼得咆哮失仪”

“寻常小事

李泰即将与程家结亲,这还是寻常小事

程老匹夫背后的意义你我都清楚,当今朝堂,关陇人马的日子都不好过。

李靖赋闲,江夏王任礼部尚书,舅舅虽任着吏部尚书,可父皇却不让舅舅出任太子太师。

反观山东那群人,李勣乃兵部尚书,程知节督幽州,对高句丽虎视眈眈,封疆大吏以此人兵权最重

李泰和程知节将成翁婿,此事若非父皇允准或授意,程知节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大张旗鼓与最得圣豢的皇子攀亲”

李元昌笑着点头道“不错,所以呢”

李承乾一窒“所以这不是找你一起想办法来了

可恨东宫那群詹事,一个一个迂腐不堪,成日里不是阻我做事便是古板苛刻,恨不能以圣人行事要求我。

这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老东西,竟无一人能为我所用”

李元昌叹道“你说的兴许有几分道理,可魏征是陛下亲命的太子太师,此公上任数日,求见你两次你无不推脱,莫非你憋着劲儿与陛下较劲”

李承乾大怒道“我没有

我就是看不过那个老东西沽名钓誉,他做了太师却与李泰眉来眼去

从前隋到瓦岗,前前后后换了六任主子的东西,有什么资格做太子太师”

“住口”李元昌拍案而起。

“李承乾

你要记住自己是大唐太子,而魏征乃是太子太师,师礼与天齐

不论你心中如何作想,你必须尽到弟子的本分。

你不把魏征放在眼里不重要,可落在陛下眼中,你此举便是公然挑衅陛下天威

明日你必须大礼参拜太师,恭敬聆听训诲。

现在唯一能助你稳固东宫者,唯魏征耳”

一通大骂,李承乾惊呆了,他从来没见李元昌发那么大的火。

在他看来,魏征和他的梁子结下不是一年两年,这个老东西逮着机会就喷一脸唾沫星子,李承乾忍了他很久。

忍一忍就好,登基了新账旧账一起算,就算啥也不干老东西也活不了几年。

承乾每一次面对魏征的口水仗时,这个念头便支撑他隐忍不发。

万万不想父皇命他做了太子太师,李承乾想起老魏头滔滔不绝一个时辰起步的战力,心头便没来由发慌。

虽然极度讨厌魏征,可他明白李元昌的话在理。

要扭转当街刺杀胞弟的恶劣影响,着落便在魏征身上。

只要能取得魏征欢心,有他美言灭火,父皇那边会逐渐原谅他。

“七叔所言我何尝不知,只是

罢了,一切依你便是。”

李元昌这才缓了面色点头道“不错,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只要能博得陛下回心转意,你与魏征鞍前马后又如何”

“承乾记住了

可李泰如今愈发得意,我已经乱了方寸,实不知如何应对。

前日里我与张思政商议在高句丽人身上做文章,定要坏他外交部的好事。

可李泰如今对外交部按兵不动,他不动,咱们便使不上劲儿。

为今之际,只能坏他凌烟阁的筹算。

若要使绊子,李泰如今连名单也未公布,若要煽动落选高门着实无从下手。

若待二十臣名单公开之时再行出手,父皇已然接管名单,最终的人选便是父皇确定。

到时未入凌烟阁的勋贵心存不满,也不敢发泄怒火,我们同样伤不了李泰分毫。

进退不得可愁死个人,还望七叔指条明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