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选择题变成了填空题(1 / 2)

加入书签

李泰手上鲜血滴答滑落,他一把扶住李世民夺过了横刀,冷冷看了李承乾一眼。

历史从今天开始进入岔道,前世李世民从未对李承乾如此严厉,这货依然要提兵造反。

今天受此刺激和惊吓,他铤而走险的同时,会不会再度对自己出手

安全问题是时候提上日程了,魏王府养一帮文士,打打杀杀却没有专业人才,回头可得上点心。

李承乾大呼道“本宫为何要走

我就站在这里让父皇一刀砍死我,这就省了大家的心思。

李泰,你这个伪君子,谁要你假惺惺挡刀

父皇这一刀没有砍死我,你明明很难受,还要抓着砍你对头的刀子

哈哈哈哈

你哪怕恨我入骨,可依旧只能跟上回一样护着我,很难受吧”

高士廉气得跺足不已,这个蠢货,作死也不是你这般玩法。

今日太子彻底捅破窗户纸,当着二十四臣的面公然叫嚣两狗相争,将东宫和魏王府那点破事儿大白于天下。

如今之势,魏王德干才学乃至胸襟气度,几乎交出了一份储君的完美答卷。

在昆仑居事件之前,皇帝的选项较多。

督促太子回头是岸,抱定太子继承大统的心思毫不动摇,这是一个选项。

严加培养晋王,若他日太子实在不堪,晋王也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备选。

相反,李泰的形势看似烈火烹油如日中天,实则上位的机会最小。

皇帝通过玄武门起家,他打开了争斗和血腥上位的魔盒,却要严防死守后代效仿,以免皇位代代传承于血雨腥风。

如果李泰通过斗夸承乾上位,即便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其本质与玄武门也别无二致。

这,便是太子从前万般荒唐失德,哪怕发展到刺杀老师的地步,而东宫之位依然稳固的秘密。

奈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太子在昆仑居公然杀李泰的举动人神共愤,已经将回头是岸这条路斩断。

皇帝给他一年时间禁足,是给各方缓和的准备,同时也是观察李泰后续表现,以及李治的潜力。

在高士廉、魏征、房玄龄这些大牛看来,皇帝看似随意的落子,却不会有一步多余的闲棋。

李泰主动请求抚养晋王和小公主,李世民就坡下驴答应了请求,便是踏出观察晋王的第一步。

晋王从小养在深宫,皇帝要看看这个亲自培养的小儿子,离开自己以后能有几分成色。

把李泰和李治放到一起,固然有天家亲情的考虑,最根本的目的却是对比观察两个儿子。

事实证明,李泰不断刷新着一个完美储君的高度。

今日一场大比,李泰无论文才武略、心胸气度,以及治国安邦的见识,堪称无可挑剔。

众臣仿佛看见了当年的秦王王者归来。

而晋王,在明德门事件中,已经充分证明了他逍遥王的深厚潜力。

至此,晋王也在皇帝的储君名单上悄然划落。

众臣不由心疼皇帝,好好的三道选择题,现在成了只有唯一答案的填空题。

皇帝和各方门阀不是瞎子。

与皇帝而言,若江山交给魏王,大唐在他百年后就能够延续贞观之治,乃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对门阀们来说,魏王表现出的开拓意识和能力,能够让各家的利益得到巩固和提升,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完美的帝国继承人。

唐初的门阀,其负面作用不可谓不小,但其积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因为府兵制的施行,大唐耕战一体。

关陇集团因为掌握着土地和兵员,这个集团要获得荣誉和利益,首要乃至唯一的途径,便是不断对外发动战争。

唐初扩张欲望和战力强悍无比,因为打仗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山东新贵集团,原本是笔杆子的代表,对于军队的掌控并不强。

随着李世民压制关陇集团,转而扶植新山东集团的施行,新山东集团渐渐也开始掌握兵权,比如李勣、程咬金便是杰出代表。

新山东集团崛起后,在府兵制的国策之下,其表现出的扩张欲望比关陇集团只强不弱。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关陇和新山东两大集团,当两者总体利益诉求合流以后,整个大唐便化身成为准军国集团。

整个帝国充斥着躁动、侵略、扩张的强悍基因,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别无二致。

关陇集团和新山东集团的军事贵族们,便成为了大唐的容克贵族集团。

若大唐雄主当政,将对外扩张定为国策,那么两方势力就能和衷共济,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大唐开疆拓土。

若大唐国主暗弱,帝国从扩张变得内敛,两个集团就会彼此撕咬。

道理很简单,不能做大蛋糕,大家就只能抢蛋糕。

军事贵族集团的基因,决定了他们要选择的皇帝,必须是一个能够带领他们开疆拓土,不断为他们带来胜利和利益的雄主。

这就是为何原本历史上,即便李治这个公认的懦弱皇帝上位,唐军照样打得周边国家满脸桃花开的根本原因。

李治不能领导军贵集团,朝政也不能彻底掌控,因此军贵集团在推着他,或者绑架他前进。

这货的能力

原来历史上,李治在立为太子后不到一年,李世民就后悔了。

他跟长孙无忌吐槽太子懦弱,他想换李恪上位,这事儿也埋下了李恪必死的炸弹。

李治暗弱,可见一般。

李治这个菜鸡领着唐军一群猛虎,照样横扫天下,打下了大唐最大的版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