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巧遇(2 / 2)

加入书签

而后又看到楚琸身后女人,女人的身影隐在宽大的斗篷里,帽子又将脸遮住,他们看不清是谁,只知道是女的。

这也是要行礼的,宫里有两位娘娘,一位贵妃娘娘,以为贤妃娘娘,不知是哪个。

他们恐出错,道“给娘娘请安。”,去下品级,谨慎的说,省得出错得罪了这位娘娘,她是能被皇上带出宫的,有多受宠可想而知,断然是他们不能得罪的。

有奴仆牵来马匹,要把缰绳递给楚琸和其他几位身份贵重的大臣。

这是楚琸昨日之前的安排,当时没想带于柔过来,他们几人在广袤的田野里查看,断不能靠两只脚走路,打算骑马。

而他今日带于柔过来了,骑马似乎变得不太合适,于柔不回骑马。

楚琸侧头问于柔,“马夫牵着,同人走的一样慢,你可敢试试”。

马夫牵着,不再策马快行,也可,总没自己走着累。

于柔见过马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就是有马夫牵着,她也不敢上。

于柔没有说话,也没有表态。

楚琸挥挥手,道“走吧。”

大家都没有骑马,步行下了田野,楚琸走在前面,于柔跟左侧,还有一个大臣跟在他右侧,其他人都走在后面,马夫牵马走在最后面。

楚琸和大臣议论田里刚出的麦苗,议论农夫对麦苗的管理。

于柔搭不上话,她扭头像田地里看去。

这时节麦子出的还不高,一扎子上,和现代比的话,觉得有些稀稀疏疏,也偏黄一些。

嗯这就显出了生物技术的差距,还有育肥之类。

苗没有改进过,只用农家肥的土壤也相对贫瘠,自然不能和现代比的。

于柔还看到远处零星的人影,像是在拔草。

这就很辛苦了,没有除草药,若是有药,打一遍药就能省很多事。

大臣的话传到于柔耳朵里,“今年雨水也好,前两日刚下过雨,地里不缺水。”

楚琸没有说话,朝田地里看。

在他看来,麦田的长势还算不错,前两年也是如此,只要雨水充沛,就不会欠收。

他们继续向前走,远处又过来一行人。

于柔看不清是谁,只觉得也是个浩浩荡荡的队伍,她看向楚琸,见楚琸皱眉,脸色变冷。

楚琸停下了脚步,不走了。

楚琸旁的太傅,太傅旁的京兆尹,都停下了脚步。

本来他们谈起麦田里的好长势还有说有笑,而此刻气氛却一下变得凝重,于柔想问问那是什么人,也不敢问了。

她老老实实待着,等那行人走近。

等他们到眼前,于柔看到了最中间打头的中年男子,他年龄大概在四五十岁左右,身形偏瘦,一身儒雅之气,也有上位者的尊贵和老谋深算之感。

于柔不识得,翻遍了记忆也认不出此人。

太傅先笑呵呵的打了招呼,他抱拳道“三王爷,您也来田里转转”

京兆尹也抱拳,“三王爷心忧百姓,这么热的天,仍不辞辛苦来田间查看,下官敬佩。”

于柔再看向他,心道哦,原来他是楚池的爹。

三王爷这才向楚琸行礼,“臣参见皇上。”

他不鸟于柔,说完这句话看都没有看于柔一眼,不像太傅和京兆尹见于柔时的客气。

于柔不了解这个礼节,不知三王爷该不该向她行礼。

如果该,那他没行,就是给下楚琸脸面,于柔应该表示说些什么,维护贵妃的尊严,维护皇上的脸面。

如果不该,她说什么的话,就像是刷存在感,很不懂事,也不好。

于柔非土生土长的古代人,一下子感到为难。

于柔为难之际,不料楚琸却道,“今日带内子前来京郊看看,没曾想碰上皇叔,既然如此,便同行吧。”

楚琸说罢这话,三王爷才看于柔一眼,颔首道“贵妃娘娘。”

这算是不严格的招呼礼,也许他觉得他是皇室宗亲,皇上的三皇叔吧。

于柔仍道“皇叔不必多礼。”

三王爷没有理睬于柔,就像没听见似的,可能他不屑理睬于柔,可能他也不是将情绪表露在外的人。

于柔

三王爷道“臣也是兴起来看看,每想到皇上也来了。”,他笑道“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君臣一条心”

楚琸勾起嘴角笑笑,“怎会不是”

估计这里除了于柔不知这老贼得了他来此处的消息特意过来和他碰头,其他人都知。

呵,恶心他呢,没有坐龙椅的命,已操上那份心。

三皇叔也加入了队伍,太傅和京兆尹都往后退了位,三皇叔站在楚琸身边,他们边走边谈,所说的话便脱离了农民种地这个话题,于柔听着就像在听神仙说话,完全听不懂。

她只觉走得累了,一步也不想再走。

后面的马儿倒是有劲儿,于柔往后看一眼,看见他们健壮的后背,神色复杂。

楚琸侧头问她“累了”

于柔心道累了也做不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