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 章(1 / 2)
小花精自然反对祖父出战偌大年纪,荣国府不缺这战功立足。
再者,瓦刺在草原移动性很强,大军一到,他们肯定会逃入草原深处,他们跑惯了,中原士兵一旦深入草原会很被动,很危险。
即便按照贾代善的封锁围困,打持久战,未必能够困死他们。
他们原本就是游牧为生。
战争很可能拖垮朝廷。
荣府的罪过就大了。
小花精反对祖父出征,并当着众人阐述自己的担忧。
乾元帝贾代善十三爷都面面相觑,他们很惊奇小花精为何懂得这些。
小花精直言相告她这几日没有闲着,召见了卫若兰。
卫若兰在侍卫处任二等侍卫,小花精召见很容易。
他虽没去过边关,生在将军府,从小听着瓦刺鞑子的故事长大。
贾代善面上再次出现纠结的神色可惜了啊。
大孙女只是听了故事,就融会贯通成这样。
若生为男子,荣国府肯定能够再建不世之功。
随后,贾代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当着内阁与陛下提出三个条件。
一,他若挂帅出征,不需朝廷征集十万兵马。
他只需要要带走黑骑军的五万兵马。
其二,他要求十三爷监管兵部,督办西北的粮草征集。
其三,战争一旦开始,战略战术,都由他这个主帅做主。
他愿意接受朝廷委派的监军监督军费开支,监督他如何调兵遣将。
他不接受监军插手战术与战略,不接受胡乱指挥。
三者缺一,不接帅印。
派遣文官做监军,是大月朝的作战习惯。
历史上出现过监军滥用职权,因为手握皇帝的尚方宝剑,不懂战术却临驾主帅之上瞎指挥。
最后造成恶劣的后果却要武将担负。
尤其是朝廷派遣皇子督战监军,主帅身份被压制,外行指挥内行。
战胜了,皇子领功受赏。
战败了,将军受罚。
乾元帝的大皇子不成气候,就怕文臣为监军,兴风作浪,胡乱指挥。
三位阁臣缄默。
乾元帝与十三交换眼色,也是沉吟不语。
将在外,权利太大
荣府满门,文韬武略
贾代善这时又道“并非老臣贪权,战场上瞬息万变,错不得一星半点。
关英为何要抄斩卫家
正是因为三十年前的一段旧案。
那一年瓦刺与鞑靼窜通,同时骚扰我甘肃边城与山西大同。
关华为监军,立功心切,手握尚方剑,胡乱指挥,强硬的命令大部队深入草原追击敌寇,与之决战。
结果大军出击,大同城内空虚,被瓦刺大皇子抄了后院,二万兵马围困大同。
关华这个始作俑者,大敌当前,想的不是跟老将军练手御敌。
他贪生怕死,不顾百姓的安危,也不顾外出追击的兵马,逼着老将军弃城而逃,护送他回京,因此差点造成军队哗变。
卫老将军不得已才阵前斩杀光华,安定民心与军心。
五千兵马抵御瓦刺一万铁骑攻城二十余次,终得大军回援,这才保住了大同城。
卫老将军积劳成疾而死。
结果呢
三十年后关英却跳出来翻旧账,替他贪生怕死的兄长报仇”
贾代善冲着乾元帝抱拳“老臣甘受驱驰,更不怕死。
然,老臣不想遇见关华那般的蠢货,更不想给儿孙留下关英这样祸患。”
关华临阵逃跑,华英不仅没被牵连,三十年后还做了督察院的左都御史。
究其原因,因为他是承恩公的孙子。
他祖父是嘉和帝的亲舅舅。
贾代善这是提醒陛下,不要给自己派遣这样的外行玩意儿。
也是提醒乾元帝,关家跟卫家的仇恨不是私仇,处置要慎重。
同时也提醒乾元帝,卫家世代忠良,于国有功。
大月朝文臣当道,武官再不能相互踩踏。
乾元帝对于贾代善提示没有变态,却对五万兵马感兴趣。五万与二十万缺口很大。
“荣公说只需要五万,是否少了”
贾代善道“京都的禁军已经将近三十年没有参加过大型战争,人去的多了反而不利于战争。
对战瓦刺,主要依靠山西、宁夏、甘肃、陕西四地的四十八家卫所的兵马精诚合作。
所以,陛下无论派谁领兵挂帅,必须有统制这四省兵马的权利。”
乾元帝一愣这人还没出京就伸手要权
贾代善这时一笑,又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五万兵马必须配备半年的粮草。
如此,将士们才能心中不慌,战士必须冬衣铠甲弓箭佩刀齐备。
如此,大军才能开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