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1 / 2)

加入书签

大姨想要让表姐入自己家户籍的打算到底没有成立,这件事带来的唯一影响是毛妈和大姨关系更加恶劣不过这也没什么的,反正两人的关系就那样,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表姐周小玉不是独生子女,家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说她身体弱也是大姨的一个说辞,至少她的身体并不会比任何一个同龄的女孩子差到哪里去。所以临到分配她也没成为特殊的那一个,到了时候就被分配上山下乡。

分配的地方是黑龙江农村。

夏天不到的时候分配通知下来了,到了入夏的时候还拖延着呢其实大家都知道拖延是没有用的,但总觉得能拖一日是一日吧。真要是离开家了,再回来就很难了。第一批大规模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离开一两年了,到底是个什么光景,后来人也看的出来了。

“老乡,你这瓜怎么卖的啊”一个穿制服的妇女正在一赶着驴车的农民前搭话。

不只是她,还有几个人,有大人也有孩子,都在挑瓜。

毛思嘉骑车经过,眼睛尖,立刻停了下来。这是一种白色小香瓜,味道很香偶尔合作社里也能买到,不过到了节令上,还是遇到进城贩售的农民比较好。他们的瓜更便宜、更新鲜,就连供应也比合作社充足。

都说这个时候是禁止私人做生意的,但就毛思嘉的经验来看,这种事情也不是一刀切的。老乡进城贩售一些农产品,只要不大声嚷嚷地人尽皆知,不遇到那种专门搞举报、写告密信的烂人,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而农民来城里贩售农产品其实也是没有办法了,这些农产品他们自己都不够吃,偏偏还要省下来贩售其实还是图城市居民愿意出大价钱买,这个价钱在他们看来是合适的甚至愿意为此冒一点点风险。

“一毛五一斤。”农民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烟,不怎么热情。

那妇女还想讲价,然而抽烟的卖瓜农民根本不搭理他,而是盯着其他挑瓜的人。

毛思嘉手脚麻利,从口袋里拿出了玻璃丝网兜,然后就开始挑瓜。这两天进城卖瓜的农民多了一些,但想要遇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即使是只有二环的首都,也足够大了,稍微多一点儿的供应根本连一个水花都激不起来。

整个玻璃网兜都被撑开了,就像一个中等大小的面口袋。毛思嘉这才觉得差不多,请人来过秤“大爷,您给称称”

瓜农不说挂,只拿起一杆秤,一头的钩子钩住了网兜,另一边是秤砣,扒拉了好一会儿“闺女你自己看,十一斤三,零头给你抹了,一块六毛五”

毛思嘉一句多话也不说,数了几张钞票给人家。然后把网兜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蹬着车就回家了那妇女还想讲价,然而人根本不理她按照道理来说,做生意讲价是没问题的,但现在是供不应求呢

这个时候讲价就显得有些傻了。

“小嘉买的瓜不错”毛妈晚上就吃上毛思嘉买的小香瓜了。

这个时候的水果就没有不贵的,所以即使是首都居民,也多的是半辈子没吃过水果的人。几十年后的年轻人会吐槽水果价格要上天了,连一点儿水果都吃不起了,他们可能很难想到,几十年前水果吃不起是真实存在的常态,而不只是一种夸张的抱怨。

这个时候的水果在中国人民心中倒是有点儿像日本民众心中的概念,日本的水果是众所周知的贵有些人觉得这是他们的成本高、噱头足,应该的,有些人则是觉得日本民众交了智商税那些进口水果,即使加上税也比本土的便宜。

它不香吗为什么非得买贵的

事实就是,很多人根本没搞清楚水果在日本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它不是生活必需品,甚至不是日常用品,而是真正的奢侈品在古代,时令水果就是有钱人之间做礼物的好选择。

而时间拨到几十年前,水果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同样不是什么日常消耗品

不过毛思嘉家的经济情况不错,所以时令水果还能尝尝,每年都不会错过趟。不过就算是这样,受限于栽培技术、运输条件等原因,这个时候一地百姓想要吃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水果也是不可能的,只能紧着有限的数样水果品尝。

比如说整个夏天,毛思嘉能吃到的水果也就两样,一个是西瓜,另一个就是这种小香瓜了。当然,在西瓜之前或者之后,挨的很近,甚至上市时间有重叠的水果也有,但那同样数量有限,加上那些,水果食谱也不会丰富多少。

说起来有些让毛思嘉不解的是,毛妈喜欢吃这种小香瓜多过西瓜明明绝大多数的人都更喜欢吃西瓜来着。不过毛思嘉也没有为此纠结过,这种事情就是一个口味问题而已,根本没有道理可讲。

“这瓜有什么可吃的啊”毛爸在这件事上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坚决认为夏天就该吃西瓜,吃别的瓜的都是异端其实毛思嘉也更喜欢吃西瓜,只是没有毛爸那么极端。

毛爸在晚上胡同外乘凉散步的时候就证明了自己的极端。

合作社永远是那么繁忙,不过这也是要分柜台的。摆着切开西瓜的拦柜旁虽然有很多人咽口水,但真的去问价的人却不多。

这个时候西瓜才刚刚上市,什么水果都是这样的,刚刚上市的时候很贵。等到大规模上市,价格会迅速回落,甚至出现滞销的现象当然了,水果滞销这在现在的首都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价格相对较贵,买一个西瓜就成了得再三斟酌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合作社也有招,就是把西瓜切开了卖。毛思嘉看了一眼写价的纸板五毛钱一牙,确实不便宜了

现在可是五毛钱能当大用的时候,如果会算计,一天在外面吃的伙食费都绰绰有余呢

不过这一牙也够大的,一只西瓜只能分出四牙来

这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个年代的东西不论价格贵贱,至少分量上是不让人失望的。

五毛钱不算少了,但特别嘴馋的时候想要解解馋,也不是拿不出这也不是天天吃,就是尝个鲜么。

毛爸上前去,看也不看一边切过的瓜,指了指柜台里放的瓜“同志,给挑三个瓜可不能是生的”

惊讶于毛爸一下买三个瓜,售货员转头仔细给挑了三个瓜认为这个时候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都特别差的,是一种偏见,事实上,如果不是特别忙的时候,大多数的服务员是很有服务精神的。

三个瓜放在柜台上,毛爸自己也拍拍听声儿。觉得不错,这才让上台秤。

花了五块八买了三个瓜,半个合作社的顾客都用羡慕的目光看毛爸毛妈毛思嘉一家人。当然,也有人觉得他是脑子坏了,钱多的没地方花了别看西瓜现在贵,只要再稍微等几天就会迎来大规模上市

那个时候也就是四五分钱一斤,一个瓜不过四五毛钱而已

现在买这么多瓜,可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毛爸却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只是可惜地嘟囔“这是黑绷筋啊可惜、可惜黄瓤的哪有红瓤的好”

毛爸在南方的时候就没见过黄瓤的西瓜,等到来了首都才吃上这种。虽然味道上没有明显差别,但感觉就是不一样只是首都最常见的西瓜品种黑绷筋偏偏就是黄瓤的这个时候购物也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经常只能是遇到什么是什么。

杨雪燕一眼就看到了抱着瓜回家的毛思嘉一家人,咽了一口口水在夏天的傍晚,口干舌燥的时候还有什么比一个西瓜更有诱惑力的存在呢

然而看到毛思嘉那张脸,她就什么想法都没有了,只哼了一声。

杨雪燕的大嫂也看到了这一幕,同时注意到小姑子的神色说实在的,嫁到这个家以后,知道了这个小姑子十分看不顺眼一个院儿里的另一个小姑娘,一开始她是不了解的。这才多大啊,能有那么大的仇那么大的怨真的生活久了,她倒是有些理解这个小姑子。

讲真话,有的时候她这个成年人都会觉得嫉妒

日子过的苦一点儿不算什么,反正周围的人都苦,也就不觉得怎么样了。但是大家都这样的时候有一个人过的不一样,就像是泡在蜜罐子里一样,这就很难受了。心里就像是有一万只蚂蚁在爬,总是让人觉得烦、觉得不得安生

“这要是旧社会,毛司机家闺女就是阔小姐的样儿了吧”杨雪燕嫂子笑了笑。

杨雪燕的表情更加难看,过了好一会儿才嘟囔道“不过就是家里孩子少,钱花在她一个人身上了而已等着看吧,将来且有苦日子过”

别看姑娘们都才十五六,一中学生而已实际上,有些事她们已经懂了在不知道怎么怀孕、怎么保护自己的时候,她们却很懂得分配工作、结婚这种事这也只能说是特殊时代造就特殊情况了。

在杨雪燕看来,毛思嘉就是小时候吃蜜,长大了吃苦的典型人生先头过的日子太好了,今后过日子就是一团糟。她可是听她妈说过的,结婚之后的生活一般都会变差小时候只管自己,结婚之后得顾着家庭呢

而且毛思嘉现在过的好,不过就是因为家里众多孩子分割的钱花在了她一个身上,等到将来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这样的想法显然让杨雪燕心情好了很多,脸色都没有那么阴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