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半枚金币约再聚 船过黄河到姑苏(1 / 1)
李善仁拿出一枚光绪元宝金币,一掰两半,一半交予铁头,一半自己留着,说以此为凭,将来如有可能,定当偕夫人福地重游,届时再相会。彼此约定,见币如见人。并告诉铁头:“今后时局必有大变,故我此去上海先不进城,思忖在苏淞之地,也寻一处岸滩立身。那个地方名叫广福,自古以来远离繁纷世事,民风淳朴,又距上海城区不甚远僻,也是个可进可退的好地方。你们兄弟或有困难,可来广福找我。”铁头应诺。
三天以后,“水鬼兄弟”一起出力,将在岸滩搁浅的摇橹木船遮棚尽皆拆除,待河水上涨时推入水中,木船随即漂浮待行。李善仁又叫“水鬼”兄弟将吊脚楼地下埋藏的三坛“好酒”起出来,说是祖传酒头,仍旧搬上木船,择午时水势平稳之时出发。铁头依依不舍,将所有人送上船,大伙和铁头挥手告别,方宗明四兄弟和李善仁同船过了河,和李善仁他们言别,下了船从陆路赴鄂州,李善仁一家摇船进入运河,南下上海。
五月的天气,既没有初春时的料峭之寒,也没有盛夏时的炎热与慵懒,河水和气候一样温和,摇橹木船渡过黄河后,进入南运河。大运河被黄河分割为南北两部分,黄河以北叫做北运河,黄河以南叫做南运河,船在南运河行驶月余,终于到达千年古城姑苏。
姑苏和上海同属苏淞太道管辖,到了姑苏也就离上海不远了。李善仁本是徽州人氏,咸丰十年随李大人北上,时隔三十余年重回江南,心下甚觉慰藉。李夫人是北方人,从未出远门到过南方,此时端坐船头,见大运河竟然穿城而过,河水清澈,两岸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粉墙黛瓦、垂柳驳岸,甚为惊奇。不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有游船姗姗而来,静静的河面上,又添了几条船轨,富有诗情画意,李夫人心情大好。
俗话说,怀胎二月在娘身,心中烦闷似火焚,此刻李夫人十分欣喜,心中的忧郁烦闷一扫而光,频频顾盼流眄。李善仁吩咐牛老四在山塘河靠岸,留牛老四守船,带领夫人、吴妈姨甥上岸游览姑苏夜景。李夫人在各家绸布店、帽子店、丝巾店流连忘返,购下许多苏绣、宋锦,加之有孕在身嘴馋,西山板栗、赤豆猪油糕、白果蜜糕、酸甜山楂糕买了一大箩,叫赵大抱在怀里,招摇过市。李善仁吩咐吴妈,多买些上等的姑苏稻谷、玉米和棉花种子,将来有用。一家人在荣阳楼吃过晚餐,给牛老四带了一份猪油八宝饭,回到船上。李善仁吩咐牛老四,今晚在城外寒山寺泊船,闻听定夜钟声。
“什么是定夜钟声?”赵大好奇地问。李善仁说:“定夜钟声就是夜半钟声。佛经有‘闻钟声,清烦恼,长智慧,生菩提’之说,唐朝诗人曾写下一首绝句,使寒山钟声闻名天下,久之就变成报导新的一天到来的第一声钟声。所以人们以听闻寒山钟声为幸事。”
赵大说:“那就应该亲自去敲,才有诚心。”牛老四一面吃八宝饭,一面说:“这钟声我听了一二十年,只有远听才有味道。近闻不如远听,更不要说敲钟。没听说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么?和尚都不愿意敲钟。不要看你人高马大,敲不到一二十下,保你手酸头胀。”原来牛老四就是姑苏人氏,当年是一家绸布店伙计,李善仁从绸布店带走他时,他才十七岁,和赵大现在的年纪一般大,因此对姑苏是极熟悉的。可李善仁说:“阿大说得对,还得自己去敲,敲一二下也好。”
当晚,船泊城外枫桥,一家子都不睡,坐听钟声。子午相交之时,李善仁吩咐赵大随他去寒山寺。上得岸来,桥下就是寒山寺,及至寺外,敲钟的人已排成一字长蛇阵,都在说现今的寒山寺没有钟可敲了,问原因,都不知。大概问的人多了,寺方懒得一一回复,派一小和尚守在寺庙门口给来敲钟的人发传单。李善仁见传单上写有一首康有为的七绝,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勿使丰干又饶舌,他人再到不空空。”在题款中又云:“唐人古钟已为日人取去。”李善仁只好作罢。原来,寒山寺古钟早已被日本人所窃,可每当该敲钟的时日,即使钟已不在,来敲钟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两人回到船上时,鸡已叫头遍,赵大倒头便睡。醒来时,天已大亮,船早就驶离了姑苏城。大运河自进入江南以后,河道变得曲折狭窄,姑苏以来尤甚,行船速度因此慢了许多。又过了十来日,这艘摇橹木船才走到娄水河,李善仁一家人在广福镇上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