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承明依旧(1 / 2)

加入书签

承明朝留下的领土疆域,按照现在的历史记录来看。则是649年的贞观23年的版图,外加囊括了契丹、高句丽、粟末靺鞨、黑水靺鞨、柯尔克孜、西突厥、吐火罗突厥、可萨、西弗利亚、保加利亚、吐谷浑、吐蕃所处的所有西藏高原,沿着喜马拉雅山脉抵达吐火罗突厥全境。里海除却南部为萨珊波斯所有,其余东西北三方都被圈为内海。

  人口规模达到了两千八百万以上,户数七百二十五万户以上,这不算奴隶人口,全国奴隶人口高达六百万有余。其中,塞外一百多万、西域两百多万、本土三百余万。

  承明九年国库税收三千四百万有余,地方各道税收两千一百二十万有余。大唐全境在承明九年,国内生产总值估计为三亿六千一百二十万以上。平均下来,差不多每个大唐百姓年产12.9贯,每一户家庭年产近50贯,这里面还包含了奴隶人口创造的价值,但没有算上奴隶人口,因此这个数据有些虚高了。而这样的产值计算,是包含了地方春秋纳税的,经济圈只有一次秋季纳税,其余时间都是按照所得税、商税来上缴的。

  而按照一家三口之家,男丁一人一百五十亩地,一年也就四千左右的产值。和每一个百姓年产的一万两千九百相较,差的悬殊是很大的。因此,其中八千九百悬殊,都来源于其他行业。例如,家中妇女去务工之类的。纺织业、海贸、矿业、运输业、冶炼业、商贸、制造业、畜牧业等等,平摊下来一看,这数据并不算理想境界。

  承明朝的大额市场规模,都并非农业产值,只是说农业是基础,支撑其余行业的兴起和维持。在这个大唐的庞大市场下,农业是奠定者,而承明朝的飞跃,来源于农业支持其余各行各业的突飞猛进,最终所有行业的产出造就了这个庞大的市场体系。

  因此,有了农业打底和支持,才能让承明朝腾飞起来,而朝廷运用这个产值上缴的十分之三,用在国家建设和军事国防上,保证农业的稳定生产!这是一个庞大的循环圈,最重要的就是农业,也是必须维持的根本。一旦承明朝没有长久的边境、国内安宁,谈什么农耕?

  而这样的市场体制建立的经济框架,促进了行政、军事、教育、文化的改变,有力的维持了国家的总体进步!一旦农业遭受打击,蝴蝶效应蔓延开来,半年时间就能墙倒众人推。

  有关铸币税,需要单独拎出来说明。对农业的维护,保证农业的兴盛,从而促进其余行业继续发展,而带来的产值提高,则会让铸币税有存在的意义。增铸货币是需要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根据税收来衡量这一年内,国内的产值是否有提高。国内市场产值变大了,那好,我就增铸货币平衡一下,增铸的货币直接算作国库的收入。如果不增反减,那就是经济出现问题了,需要进行调研,或者扶持产业,给予优惠政策之类的。例如,西域的初期复兴计划,最简单的法子,免税!直接免税啊,让你们想干啥就干啥,国库兜底,维持西域建设需要,强力刺激经济发展!

  本土产出的十分之三,其中的十分之二拿到西域支持那里的发展,十分之一是军方和基本的国内维持。因此,承明朝的强大来源于这一套新的理论,这些理论是李承乾主导搞出来的。你换一个不明不白一头雾水的人来主持大局,随便在上述当中搞一个问题,都能把全局搞崩盘。

  承明朝那至高权力宝座,并不是谁都能坐的稳的。一旦经济衰败,进而导致其余改革纷纷崩溃,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要受到波及,无一幸免!全国上下都要骂娘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本来就过惯了承明朝给的衣食无忧、人格尊严这些好处,你要百姓们回到过去?你咋不回到过去?直接反了你个无道昏君!有德之人夺了你那鸟位!

  作者在这里详述的这些话题,不少读者或许都看的一头雾水,很难理解消化。承明朝的改革和发展,实际上都是基础的经济理论知识,算是比较亲和的程度了。但只要记住一点,想要在承明朝掌权,你自身就必须有打铁的那份本事和能耐!否则,那就只能是民不聊生,进而天下大乱,让所有人彻底难受个几十年,持续发生动乱送走至少一代人,回到过去那种苦日子的状态。

  自然,承明朝的辉煌和超群国力,也不复存在了。这是一个简单的递进关系,也是单向的,想要重塑承明朝辉煌和荣光,你就只能走李承乾主导的市场产业改革之路!所以,李承乾指出了道路所在,后人愿不愿意,做不做得到,那是后人的事情。李承乾两腿一蹬,两眼一闭,哪管后面的洪水滔天?他这辈子,都是美名,都是功绩。当然,他的功绩和美名仅限对大唐百姓来说,对世界而言是历史罪人!

  至于所谓的国家社会被固定在这样的改变形态下,那是不可能的。很简单,人均教育水平不到这里,属于是李承乾一个人拉着东宫群臣,把大唐全国硬生生拖上不属于这个时代所该拥有的发展高度的。郑丽婉一走,承明朝的崩溃是必然的,别看东宫群臣们能够稳住现在的局势和盛况,但总体还是依靠李承乾和郑丽婉的主导和指路。否则,踏错一步,那后果都够喝一壶的,何况试错多次才有一次成功结果,现在的时代,能让你试几次错?

  再说了,新君上位首要干啥?需要我明说吗?能留下的人,没几个。位置就这么点,不让位等着被搞下台才舒服?直观的就是贞观到承明的传承,就贞观和承明这种类似父子传承的情况,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实反映,何况承明朝要传位的人可不是李德志这个李承乾的亲儿子。承明朝的臣子们,也就和李德志熟悉一些,李德志也对他们熟悉一些。换个人,可就没这种情况,也才会出现认为李德志继位的这种假想,因为无论怎么说,李德志的条件和郑丽婉的安排,这除却立储和搬到东宫培养自己的人手外,很难不认为李德志是继承人。

  来到大安宫,二凤独自一人呆愣愣的坐在太液亭下,过去爱好的垂钓如今也全然没有了那份心思。二凤一人坐在亭下,双手垂放在怀里,目光呆滞的看着湖面发呆。这一幕,着实令人唏嘘,曾几何时那位叱咤风云、果敢无畏的天策上将、贞观皇帝、天可汗,此时此刻...亦然一副孤苦老人的模样。

  与自己举案齐眉一辈子的贤妻;与自己父子交心、相辅相成的爱子;相继离去,独留他一人,丧妻之痛、丧子之凄。这两个沉重的打击却前后来临,将他过去那颗坚韧不拔、不可动摇的心,给轻而易举地击碎了。二凤此时此刻,有多沉痛?他甚至连眼泪都流不出来了...

  郑丽婉、李德志、沙赫尔三人在船上,远远地就看见了在那里独自一人缅怀的二凤。饶是三人临近,二凤也没有任何回应,仿佛一株枯松般。

  郑丽婉推了推李德志,李德志也心领神会,上前来到二凤面前。李德志的出现,引起了二凤的注意,二凤竟然露出了期待的笑意。

  “高...明?”

  二凤这一声呼唤,李德志也瞬间潸然泪下,上前扑进二凤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二凤也是痛苦之色尽显,抱着怀里的李德志,泪水在眼中打转,却无论如何都流不出泪水来了,只是在那里发出痛苦的喘息和悲腔。

  闻者伤心,见者落泪。沙赫尔,也不禁哭泣起来,抱着郑丽婉抽泣。而郑丽婉,却依旧情绪依旧,只是不断地抚摸着沙赫尔的脑袋。郑丽婉将李德志和沙赫尔送到了大安宫,并且安排他们住在了大安宫,常伴二凤,效仿昔日李渊晚年含饴弄孙有所起色之举。

  夜晚,麟德殿蓬荜生辉、流光溢彩,群臣家属众多,让这皇宫在悲伤之中有了丝丝活跃。郑丽婉独坐高位,倚靠一侧神色平淡、毫无情绪的注视着下方熙来攘往、掎裳连襼的场景。这里是她和李承乾一切的开始,这里仿佛任何一处都充斥着李承乾的身影。

  突然,郑丽婉眼下大殿内,三道白光凭空闪烁,随即凝聚出了三名无相的人影,伫立在大殿内,仰视郑丽婉。天道、地灵、法则三大意志集合体,出现在大殿之上。这一幕,引起了骚动。

  “护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